本文導讀?
極驗為什么要啟動 G-star 實習生培養計劃?
50多位來自多所高校的同學,在極驗經歷了一場怎樣的“非典型”實習?
技術大咖親授,先培訓再實戰,極驗打造的是怎樣的人才體系?
同學有話說:培養計劃和你想象的實習有何不同?我們的視頻告訴你答案
極驗的聯合創始人與實習生們面對面交流,結業儀式現場有哪些溫暖瞬間?
01 極驗在做什么?
在“就業焦慮”已成共識的今天,大學生們面臨的不只是“卷”與“不確定”,還有專業技能與崗位要求之間的鴻溝。
實習往往被簡化為“打雜”,培訓逐漸流于形式。
而極驗想做的,是一件“反常規”的事:
極驗于今年4月,發起了極驗G-star 實習生培養計劃,面向武漢高校發出邀請,600多名學生踴躍報名,最終遴選出50位學員。
他們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民族大學、湖北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紡外經貿、武商等眾多高校,涵蓋本科、碩士各年級,專業分布于計算機、網絡安全、信息工程、數學、金融學等多個方向。
他們有著不同的高校背景,有人扎實穩健,有人思維活躍,但在極驗課堂里,我們不看“出身光環”,我們不按名校“標簽”定義人才,我們只看熱愛和投入。
我們沒有因為缺人而“招實習生”,而是為了讓技術有更多生命力,技術從不設門檻,成長也從不挑起點,只要愿意鉆研、敢于探索,人人都能閃光。
02 極驗怎么培養?
我們不是“上來就進組打雜”,也不是“搞幾節講座就完事”。我們用的是體系化的方式,從培訓到實戰,一步一步打基礎、練能力、看成長。
1.師資配置:
所有講師均來自極驗前端、后端、安全等多個方向的一線技術專家,他們深耕業務安全多年,曾親歷并構建起極驗每日防御30億次黑產攻擊的系統防線。
2.學習環境:
- 提供免費午餐、零食下午茶,不做表面功夫,而是真誠創造學習氛圍;
- 安排多個安靜的會議室,供同學們自由交流、結對練習,方便在課后繼續鉆研;
- 技術導師常駐現場,等待實習生們的“預約”,便于課后請教問題,大家在互動中快速成長;
- 為每個學習組建立專屬微信群,課后作業材料一鍵分享,線上提交批改無縫銜接,更有講師隨時在線答疑指導,學習難題不過夜。
3.未來進階:
- 實訓與考核結束后,實習生將進入真實項目組,參與攻防對抗項目實戰,由資深工程師親自帶教、指導技術思路與實操細節;
- 優秀學員可直通校招,親手參與極驗核心系統的建設,為億級用戶提供安全保障。
03 結業,不是終點,而是開始
隨著為期數周的實訓課程圓滿結束,極驗舉辦了溫暖的結業儀式,邀請了極驗聯合創始人與五組實習學員面對面交流。
現場沒有講稿、沒有“上對下”,只有坦誠的交流與真摯的分享。
聯合創始人問大家:
“在極驗的這段時間,你們最深的收獲是什么?”、“你們未來的方向是繼續深造、找工作,還是創業?”、“有沒有什么技術或職業上的困惑,愿意講一講?”
同學們踴躍發言,分享自己在極驗期間的成長與收獲。
他們談到了自己對職業方向的思考、對繼續深造還是就業的疑慮,也表達了面對就業壓力時的焦慮與困惑。
有人從最初對技術開發的猶豫,變得更加堅定;也有人在課程中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業務安全”的意義,不再把代碼看作“閉門造車”,而是作為一場與風險、攻擊者之間的博弈。
這些坦誠的交流,不僅展現了同學們的真實成長,也讓現場氣氛變得格外真摯與溫暖。
HR組為全勤的同學頒發了小禮物,作為對他們堅持不懈的認可——不少同學每天需在課業、通勤之間反復切換,依然按時到課、全情投入,實屬難得。
大家也從極驗聯合創始人手中接過了結業證書,這一刻,不只是一次告別,更是一份鼓勵:
我們希望,這段旅程能成為你們未來道路上的一束光,在迷茫時帶來方向,在挑戰時注入信心。
04 極驗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我們深知,真正有價值的實習,不是“填坑”,而是“筑基”。
作為一家在互聯網安全領域深耕12年的技術創新型公司,極驗一直堅信:技術不該封閉在象牙塔里,它需要流動、傳承和對話。
這,就是我們啟動 G-star 的初心。
我們不奢望每一位學員未來都加入極驗,但我們希望:他們因為這段經歷,對“業務安全”、“互聯網技術”多了一份理解和熱愛。做教育,不是收割,是投入;做技術,不是圍墻,是橋梁。
這,就是我們做G-star的意義。
尾聲|未來還在路上
這是一次實習,也是一段真實的成長旅程。
我們感謝每一位學員的認真投入、每一次舉手提問、每一個“來對了”的反饋。
極驗愿意做行業人才培養的先行者,也希望未來有更多同行企業、更多高校學生,一起加入這場“技術點燃未來”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