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OkHttp 入門:從一個請求開始
1.1 基本 GET 請求:三步走
1.2 同步 vs 異步:選擇你的風格
1.3 為什么選 OkHttp?
2. 配置 OkHttpClient:打造你的專屬網絡引擎
2.1 超時設置:別讓請求卡死
2.2 添加攔截器:窺探請求全過程
2.3 緩存:讓請求更快更省流量
3. 責任鏈模式初探:OkHttp 的核心魔法
3.1 什么是責任鏈模式?
3.2 OkHttp 的攔截器鏈
3.3 代碼看責任鏈
4. 深入請求構建:Request 的那些小秘密
4.1 構建復雜請求:POST 和表單
4.2 文件上傳:Multipart 輕松搞定
5. 響應處理:從 Response 到數據
5.1 解析響應體
5.2 處理錯誤和異常
5.3 響應頭和狀態碼
6. 責任鏈模式深度剖析:OkHttp 的靈魂所在
6.1 責任鏈的運行機制
6.2 自定義攔截器實戰
6.3 責任鏈的優勢與注意事項
7. OkHttp 內置攔截器:幕后英雄的秘密
7.1 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重試與重定向
7.2 BridgeInterceptor:橋接應用與網絡
7.3 CacheInterceptor:緩存的守護者
7.4 ConnectInterceptor:建立連接
7.5 CallServerInterceptor:最后沖刺
8. 高級用法:讓 OkHttp 飛起來
8.1 連接池:性能的秘密武器
8.2 WebSocket:實時通信的利器
8.3 HTTP/2:速度與效率
9. 性能優化:讓 OkHttp 更快更省
9.1 緩存策略優化
9.2 Gzip 壓縮
9.3 連接復用與 DNS 優化
10. 常見問題與調試:讓 OkHttp 不再“鬧脾氣”
10.1 常見網絡異常及處理
10.2 調試神器:日志與抓包
10.2.1 HttpLoggingInterceptor:請求全透明
10.2.2 抓包:Charles 和 Wireshark
10.3 最佳實踐:健壯的請求處理
11. OkHttp 源碼探秘:異步執行的秘密
11.1 Dispatcher:任務調度的大腦
11.2 RealCall:請求的執行者
11.3 自定義 Dispatcher
12. 實戰項目:構建一個健壯的網絡層
12.1 項目結構
12.2 實現 NetworkClient
12.3 實現 ApiService
12.4 實現 ResponseHandler
12.5 運行與調試
13. OkHttp 與 Retrofit 集成:打造現代網絡層
13.1 為什么選擇 Retrofit?
13.2 配置 Retrofit 與 OkHttp
13.3 定義 Retrofit 接口
13.4 結合 RxJava:更優雅的異步處理
13.5 責任鏈在 Retrofit 中的體現
14. 最佳實踐總結:讓 OkHttp 成為你的超級武器
14.1 設計健壯的網絡層
14.2 優化性能的Checklist
14.3 責任鏈模式的極致運用
14.4 調試與維護
1. OkHttp 入門:從一個請求開始
OkHttp 的魅力在于它的簡單。想發個網絡請求?幾行代碼就搞定!但簡單背后,是強大的設計支持。讓我們先從一個最基礎的 GET 請求入手,感受 OkHttp 的直觀用法,順便為后續深入底層打個底。
1.1 基本 GET 請求:三步走
用 OkHttp 發起一個 GET 請求,核心就三步: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