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變頻器實習DAY15
- 一、工作內容
- 柔性平臺常規測試
- 柔性平臺STO測試
- 自己犯的一個特別離譜的錯
- STO的功能了解
- 為什么STO的故障叫做基極已封鎖
- 二、學習內容
- 2.1 火線接斷路器 vs. 接地/懸空的區別
- 小內容分點
- 附學習參考網址
- 歡迎大家有問題評論交流 (* ^ ω ^)
變頻器實習DAY15
- STO 板卡鎮樓
一、工作內容
柔性平臺常規測試
- 參數屏蔽母線欠電壓閾值70.19才能測交流220V輸入的功能
- 注意??交流220V不是直流220V也不是交流380V缺相
柔性平臺STO測試
- 板卡功能測試:
- 不接段子:基極封鎖中
- 短接STOA,STOB,24V:變頻器正常工作
- 如果以上前兩個端子有任何一個沒接上 就會報故障49并顯示基極封鎖中
- 如果24V斷了就會直接顯示基極封鎖中
自己犯的一個特別離譜的錯
- 要測STO板卡20號引腳的電平 結果引腳沒數對 浪費了好多時間😭還麻煩別人 以后要更加仔細
- 一般的引腳都是按行排列編號的 結果這個STOB板卡竟然是按列 關鍵是引腳邊上還標注了 被自己蠢哭了
STO的功能了解
- STO板卡本質上就是一個開關,只是把一個斷路器開關改成了一個電子開關
- 它有兩路24V輸入,客戶可以自定義這兩路的輸入,如果兩路輸入電壓差比較大(大于10V)就會報故障,終止PWM的輸出。其本身就是作為一個變頻器輸出PWM波的中繼器,先接受PWM,然后再原封不動的輸出出去,起到一個中間隔離開關的作用。
為什么STO的故障叫做基極已封鎖
STO(Safe Torque Off,安全轉矩關閉)功能中的故障被稱為**“基極已封鎖”,源于其核心機制——通過切斷功率半導體(如IGBT)的基極/門極驅動信號**,實現電機轉矩的快速安全關斷。以下是具體原因:
-
術語來源:功率器件的控制原理
-
基極/門極封鎖:
STO通過硬件電路直接封鎖IGBT/MOSFET的門極驅動信號(對BJT稱為基極),使功率器件立即截止,電流路徑被物理切斷。
- 技術本質:強制將門極電壓拉低至0V,確保開關管處于絕對關斷狀態。 -
“封鎖”的強制性:
不同于軟件停機,STO采用冗余的硬件通道(如安全繼電器+光耦隔離),即使控制系統故障,仍能保證門極信號被鎖定。
-
-
與安全標準的關系
根據IEC 61800-5-2標準,STO需滿足:- 安全等級:至少SIL 2/PLe(高可靠性要求)。
- 失效安全原則:故障時默認觸發封鎖(Fail-Safe)。
- **“基極封鎖”**的描述直接體現了該安全邏輯。
-
實際應用中的表現
- 故障觸發時:驅動器報錯“基極已封鎖”,同時:
- 電機自由停車(無制動轉矩)。
- 需人工復位才能恢復驅動信號。
- 診斷意義:明確指示安全回路已動作,非軟件保護。
- 故障觸發時:驅動器報錯“基極已封鎖”,同時:
- 總結
“基極已封鎖”這一術語:
? 直觀反映了STO的硬件級關斷機制;
? 強調其符合安全標準的強制性與可靠性;
? 區別于普通的軟件故障報警(如過流、過熱)。
(注:現代功率器件多稱“門極”而非“基極”,但傳統術語仍被沿用。)
二、學習內容
2.1 火線接斷路器 vs. 接地/懸空的區別
- 火線到底怎么接???
- 居家電線電路
-
火線接斷路器(即使無負載)
- 跳閘后完全斷開:斷路器內部機械結構確保火線觸點物理分離,并具備滅弧能力,防止意外導通或電弧危險。
- 故障保護:一旦后續線路發生短路或漏電(如誤觸負載),斷路器會立即跳閘切斷電源,避免持續危險。
- 明確隔離:斷路器分閘狀態清晰可見,提供安全的檢修斷點。
-
火線直接接地
- 短路大電流:火線對地直接導通,產生極大短路電流,可能引發火災、設備損壞或配電系統崩潰。
- 無保護跳閘:若接地路徑繞過斷路器(如錯誤接線),短路電流無法被檢測,危險持續存在。
-
火線懸空
- 意外導通風險:絕緣破損、潮濕或觸碰其他導體可能導致火線意外接地,形成隱蔽短路。
- 觸電危險:人體接觸懸空火線時,電流通過人體流向大地,造成電擊。
關鍵區別:斷路器不僅“斷開電路”,還提供主動保護和故障隔離,而接地或懸空則依賴環境絕對安全(不可能實現)。
小內容分點
附學習參考網址
- 人用一只手抓住裸露的高壓電線懸空會不會觸電?如果兩只手抓呢?
- 火線和零線連接短路會起火燒壞掉電線,火線和地線連接也會起火燒壞電線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