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年初立下減肥20斤、讀完100本書、旅行10次等目標,
年中發現進度太慢,
于是降低年初目標,
但年終完成度仍然不及格。
只好跨年時將希望寄托于來年,
明年復明年,明年何其多。
02
相比于“要減肥”、“富有知識”、“出去看看”等模糊目標,
年初目標已經比較詳細了,
完成過程仍然感覺疲憊、堅持不下去。
這是因為我們設立目標時,
只看到了成果,沒有看到過程。
想到自己會發財、吃美食、住豪宅,
上揚的嘴角就壓不下來。
但,
往往是被遺忘的艱辛過程才是好成果的“因”。
《精力管理》一書中指出:“當我們不斷消耗精力,卻沒有得到足夠的恢復,情感和思維的躍動會變成一條沒有變化的直線”。
年初目標只注意結果,
完成過程中也很難主動休息。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將生活當作一場永無止境的馬拉松,逼迫自己超過健康消耗的范疇”。
尤其是,《精力管理》作者指出:“運動員的精力需求跟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精力需求相比簡直相形見絀”。
是的,你沒有看錯,
普通人對精力的需求遠大于運動員。
圖片
作者是這樣解釋的:專業運動員被精確規劃的日常作息,包括吃飯睡覺,訓練休息,情緒控制,心理準備,保持專注,定期自查目標完成情況,等等。這些都是被專業團隊精心安排規劃的,一個運動員背后可能有幾百個專業人士。然而大多數普通人從未接受過類似的系統訓練,每天仍然需要做到812小時的最佳表現。且大多數專業運動員每年可以享受45個月的淡季休假!
可見,
“精力才是完全點燃才華和技能的正解”。
圖片
03
每工作90分鐘,
強制休息10分鐘,
下樓散步10分鐘或者站起來簡單拉伸,
感受重啟大腦。
每天下班前,
在公園停車5分鐘,
通過短暫獨處,
完成“工作模式”到“家庭模式”的切換,
釋放心中壓力。
每周健身三次,
缺席一次也無需過多壓力,
適當的壓力是我們下次健身的督促,
過多的壓力是我們下次健身的攔路虎。
“我們必須將自己的生活看作一系列短跑沖刺,在某些時間段全情投入,在另外一些時間段閑云野鶴,更新精力儲備,以應對下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