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大模型提示詞的文章中,筆者介紹一種通用提示詞優化的方法,這種方法基本上可以覆蓋大部分人的一般場景需求。
沒看到上文的讀者,可以通過如下鏈接去看下:
👉👉👉 AGI系列(1):掌握AI大模型提示詞優化術,提問準確率飆升秘籍
但是總有些小場景的需求,是沒法滿足的,或是差強人意的,對于這塊漏洞,在本文中,我們也把它補上。
對于這塊的處理,筆者在參考了國外最新的大語言提示工程相關的論文,其中提煉出了26條建議,其均是對大模型的回復準確率有所提升,堪稱覆蓋各種場景。
讀者在閱讀之后,在為大模型編寫簡單提示詞時,可以按需取用:
-
如果你想要簡潔的回答,不用太客氣,直接說就行,不用加上“請”、“如果你不介意”、“謝謝”、“我想要”等客套話。
-
在提問時說明目標受眾,例如,告訴 LLM 你的受眾是該領域的專家。
-
把復雜的任務分成幾個簡單的小問題,逐步解決。
-
用肯定的語氣說“做某事”,避免用否定語氣說“不要做某事”。
-
當你需要更清楚或深入了解某個話題時,可以這樣提問:
- 用簡單的語言解釋[具體話題]。
- 向我解釋,就像我 11 歲一樣。
- 向我解釋,就像我是[領域]的新手一樣。
- 用簡單的英文寫[文章/文本/段落],就像你在向 5 歲的小孩解釋。
- 加上“如果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我會獎勵 xxx”。
- 用具體的例子來提問(即使用幾個示例來引導)。
- 在你的提問前寫上“###指示###”,如果相關的話,再加上“###示例###”或“###問題###”,然后再寫你的內容。用空行分隔指示、示例、問題、背景和輸入數據。
- 使用“你的任務是”和“你必須”這樣的短語。
- 使用“你將受到懲罰”這樣的短語。
- 使用“像人一樣自然地回答問題”這樣的短語。
- 用引導詞,比如“一步步來思考”。
- 在提問中加上“確保你的回答沒有偏見,避免刻板印象”。
- 讓 LLM 向你提問,直到它有足夠的信息來回答你。例如,“從現在起,請你問我問題,直到你有足夠的信息……”。
- 如果你想測試對某個話題的理解,可以這樣說:“教我[定理/話題/規則],最后加個測試,等我回答后告訴我是否正確,但不要提前給答案。”
- 給 LLM 指定一個角色。
- 使用分隔符。
- 在提問中多次重復某個特定的詞或短語。
- 將鏈式思維(CoT)和少量示例的提示結合使用。
- 使用輸出引導語,在你的提問結尾加上預期回答的開頭部分。
- 想寫詳細的文章、段落或文本時,可以這樣說:“請為我寫一篇詳細的[文章/段落],內容涉及[話題],并加入所有必要的信息。”
- 如果你要修改特定文本但不改變風格,可以這樣說:“請修改用戶發送的每個段落,只需改進語法和詞匯,使其聽起來自然,但保持原有的寫作風格,確保正式的段落仍然正式。”
- 當你有復雜的代碼提示需要分成不同文件時,可以這樣說:“從現在起,每當你生成跨多個文件的代碼時,生成一個[編程語言]腳本,以自動創建指定的文件或修改現有文件以插入生成的代碼。”然后提問。
- 當你想用特定的詞、短語或句子來開始或繼續一段文字時,可以使用以下提示:“我提供給你開頭部分[歌詞/故事/段落/文章…]: [插入歌詞/詞語/句子]。請根據提供的詞語完成它,并保持一致的流暢性。”
- 明確指出模型必須遵循的要求,以關鍵詞、規則、提示或指令的形式。
- 想寫與提供的樣本相似的文本時,可以這樣說:“請根據提供的段落[/標題/文本/文章/答案]使用相同的語言。”
其中對提示詞回復表現最優的是:第14, 26條
次之的是:第2, 5,9, 15,16, 20, 21, 24, 25;
再次的就是余下的。
各位在遇到提示詞問題時,可按需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