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瑤琴呀。
相信每個進入職場的人都考慮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在不同的年齡段可能面臨不同挑戰,這點對于 35+ 的人應該更為感同身受。
對于程序員來說,大部分人的職業道路主要是下面三種:第一條,是做了幾年碼農后,發現加班嚴重,不夠穩定,于是考公考編;第二條,從初級程序員到高級程序員,又順利走上管理崗位,在公司擔任技術管理,有資源有人脈的,后期自己創業。第三條,在互聯網卷了幾年,年紀大了,不想卷了,改行去其他行業尋求機會。
上面任一條道路,沒有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程序員這個行業,穩定性確實不行,一方面,行業技術更新迭代很快,一方面,新鮮的血液不斷涌入,職業焦慮隨著年齡變大、精力不濟而增強。
互聯網行業薪資不錯,這一點是很多人轉行碼農的原因,如今行業盛況不再,很多人覺得沒必要卷技術,這可能是現在的內卷環境造成的,很多人發現,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學了一大堆,結果用不上,都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學了。
瑤琴認為,作為程序員,如果還想在技術崗位做下去,擁有技術熱情是必要的,不然很容易躺平而被淘汰。要知道,依現在中國的市場行情,可能沒機會一輩子做個普通程序員。
所以,無論是折騰技術,還是折騰副業,沒事折騰起來,總能有點火花。
那么計算機會變成土木那樣嗎?隨著中國大基建時代的結束而由盛轉衰,對比,瑤琴持樂觀態度。
軟件行業的需求還很旺盛,尤其是 AI 帶來了一輪新的技術革命,AI 大模型,AI 應用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去挖掘,從社會基礎建設,到生活中的便利,都離不開科技,離不開軟件,未來生活會越來越便利和智能化。
我平時寫代碼會讓 AI 提供思路、優化代碼,確實提效不少,那么 AI 會導致程序員失業嗎?會導致一部分人失業,用過 AI 的人都知道,與它交流需要輸入提示詞,讓 AI 能準確了解你的需求,這不僅要求結構化表達的能力,同時也需要程序員了解業務邏輯。
就拿前端來說,一般情況下,只要對接口就好,對業務不清楚的的時候,在做得過程中再問產品,但現在不同了,有了 AI ,你要能夠清楚表達讓 AI 實現的功能,理解業務之前的關系,因為當需求評審結束后,你需要將需求告訴 AI ,讓它來生成業務代碼。
所以,當大家技術水平差不多的時候,如果你懂業務,會表達,這就是你作為前端的優勢。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跟上行業的發展,有的人躺平,不追求進步,就會被落下,卷到后面,如果你發現,寫代碼這件事沒什么意思,也不是你想做的方向,可以趁早嘗試其他,如果你能卷,想在這個行業繼續深耕,那卷就是必須的了。
其實年齡不是程序員的最大阻礙,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父母長輩的生活軌跡,大部分不在體制內,沒有成為行業翹楚的,面臨的失業危機和中年危機同樣如此,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發展的,90 年代的下崗潮和現在的裁員潮都是如此,從來就沒有絕對穩定、一勞永逸的工作。
現在多努力一些,焦慮便會少一些,換個角度想,現在的時間如果不能利用起來,更無法指望人到中年后,會大徹大悟的努力了。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