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II—數據隱私的核心概念解析
在大多數數據隱私法律中,可識別個人信息(PII,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是指任何可以用來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然而,PII 的定義并非由單一法律統一規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對其定義略有差異:
各國對 PII 的定義
- 美國
2020 年,美國政府將 PII 定義為任何可以“用于區分或追蹤個人身份”的信息,例如姓名、社會安全號碼(SSN)、生物識別信息等。
- 歐盟(GDPR)
任何與已識別或可識別自然人相關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位置數據、在線標識符,或與該人身體、生理、基因、心理、經濟、文化或社會身份相關的因素。
- 墨西哥
與歐盟類似,強調通過身份證號或其他身份特征識別個人。
- 加拿大
任何關于可識別個人的信息。
- 中國(PIPL)
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強調保護個人信息,防止數據泄露,明確了處理個人信息的合法性、必要性和透明性。
二、為什么我們要保護 PII?
保護 PII 不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業責任。若未能合規處理 PII,可能面臨高額罰款、法律訴訟以及聲譽損失。
數據泄露的代價
根據 IBM《2023 年數據泄露成本報告》,一次數據泄露的平均成本高達 513 萬美元。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