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聚合
VLAN聚合產生的技術背景
在一般是三層交換機中,通常采用一個VLAN接口的方式實現廣播域之間的互通,這在某些情況下導致了IP地址的浪費
因為一個VLAN對應的子網中,子網號、子網廣播地址、子網網關地址不能用作VLAN內的主機IP地址,且子網中實際接入的主機可能少于可用IP地址數量,空閑的IP地址也會因不能再被其他VLAN使用而浪費掉。
VLAN聚合概述
VLAN聚合(VLAN Aggregation,也稱Super-VLAN):指在一個物理網絡內,用多個VLAN(稱為Sub-VLAN)隔離廣播域,并將這些Sub-VLAN聚合成一個邏輯的VLAN(稱為Super-VLAN),這些Sub-VLAN使用同一個IP子網和缺省網關,進而達到節約IP地址資源的目的。
Sub-VLAN:只包含物理接口,不能建立三層VLANIF接口,用于隔離廣播域。每個Sub-VLAN內的主機與外部的三層通信是靠Super-VLAN的三層接口來實現的。
Sub-VLAN:只建立三層VLANIF接口,不包含物理接口,與子網網關對應,與普通VLAN不同,Super-VLAN的VLANIF接口狀態取決于所包含Sub-VLAN的物理接口狀態。
VLAN聚合的應用
在傳統的VLAN中,需要給每個VLAN都劃分網段、網關。而在Super-VLAN中只需要一個網段、網關,Sub-VLAN公用這一個網段、網關,同時VLAN之間保持二層隔離。
配置命令
MUX VLAN
MUX VLAN產生背景
在企業網絡中,各個部門之間網絡需要相互獨立,通常用vlan技術可用實現這一要求。如果企業規模很大,且擁有大量的合作伙伴,要求各個合作伙伴能夠訪問公司服務器,但是不能相互訪問,這時如果用傳統的vlan技術,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VLAN ID,還增加了網絡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時也增加了維護量。
MUX VLAN的基本概念
MUX VLAN分為Principal VLAN(主VLAN)和Subordinate VLAN(從VLAN),Subordinate VLAN又分為Separate VLAN(隔壁型從VLAN)和Group VLAN(互通型從VLAN)
配置命令
QinQ
概述
隨著以太網技術在網絡中的大量部署,利用VLAN對用戶進行隔離和標識受到很大限制。因為IEEE802.1Q中定義的VLAN Tag域中有12個比特。僅能表示4096個VLAN,無法滿足城域以太網中標識大量用戶的需求,于是QinQ技術應運而生。
QinQ技術是一項擴展VLAN空間的技術,通過在802.1Q標簽報文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層802.1Q的Tag來達到擴展vlan空間的功
QinQ實現方式
基本QinQ
處理過程:
1.SW1收到VLAN ID為10和20的報文,將該報文發給SW2。
2.SW2收到該報文后,在該報文原有Tag的外側再添加一層VLANID 為100的外層Tag。
3.帶著兩層Tag的用戶數據報文在網絡中按照正常的二層轉發流程轉發。
4.SW3收到VLAN100的報文后,剝離報文的外層Tag(VLAN ID為100)。將報文發送給SW4,此時報文只有一層Tag (VLANID 為10或20)? ??
5.SW4收到該報文,根據VLAN ID和目的MAC地址進行相應的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