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本操作
一、腳本導出
1.導出json腳本
2.打包json文件
3.下載的文件
二 ?.導入腳本
?1.選擇文件
2.點擊導入
3.導入的接口
三.多接口運行
1.集合右鍵,點擊run ,運行多個接口
2.編輯環境,集合,執行次數等
3.運行多個接口
四.運行多個接口有變量
1.新建csv文件
注意:一定是csv
2.前置處理器
postman.setEnvironmentVariable("u", "data.u");
postman.setEnvironmentVariable("p", "data.p");
3.點擊集合的run
斷點
1.為什么要打斷點呢??
接口測試可以不需要管前端的,主要測后端的功能
2.斷點的作用:
1.開發人員,調試,出錯后在某個位置打斷點調試代碼;
2.測試人員,測試,繞過前端的限制,測試后端的反應;
3.測試人員,構造數據,設置斷點可篡改請求和返回的數據包。根據測試的不同場景,有時需要在測試過程中更改請求、或者更改響應內容,從而達到最終的測試目標。
案例: 比如一個購買的金額輸入框,輸入框前端做了限制100-1000,那么我們測試的時候,需要測試小于100的情況下。很顯然前端只能輸入大于100的。這是我們可以先抓到接口,修改請求參數,繞過前端,傳一個小于100的數,檢查服務端的功能是否OK;?
斷點的兩種方式
全局斷點和單個斷點
.1before response:這個是打在request請求的時候,未到達服務器之前 (before之前) 2.1.2.after response:也就是服務器響應之后,在Fiddler將響應傳回給客戶端之前。 2.2.1命令行方式:
(1)請求前斷點:修改Request:bpu ?(攔截發給指定服務器的請求)
清除斷點攔截:bpu
請求后斷點:修改Response:bpafter(攔截指定服務器返回的session) 清除斷點攔截:bpafter
全局斷點
1.全局斷點就是中斷fiddler捕獲的所有請求,先設置下,點擊rules-> automatic breakpoint ->before requests
請求前全局斷點
請求后斷點:
?總結:
1、全局斷點和單個接口斷點
2、請求前斷點和請求后斷點
3、請求前斷點:修改請求前的參數,請求頭和請求體
4、請求后斷點:修改響應的參數,響應頭和響應體
5、單個接口請求前斷點命令: 請求前命令:bpu+url 取消斷點:bpu
6 、單個接口請求后斷點命令: 請求前命令:bpafter+url 取消斷點:bpafter7、全局斷點:
(1)請求前 :rules ===》automatic breakpoints =====》before responses(請求前斷點)
(2)請求后 :rules ===》automatic breakpoints =====》after responses (請求后斷點)
fiddler弱網測試
1、模擬弱網環境
打開Fiddler,Rules->Performance->勾選 Simulate Modem Speeds,勾選之后訪問網站會發現網絡慢了很多
?2、Fiddler弱網的原理
Rules—>Cutomize Rules打開CustomRules.js 文檔
在文件中搜索關鍵字,m_SimulateModem
?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幾行代碼:
上傳速度:1KB/300ms=1KB/0.3s=3.33KB/s下載速度:1KB/150ms=1KB/0.15s=6.67KB/s首先來判斷m_SimulateModem是否為true,也就是是否設置了弱網模式。 如果為弱網模式。則分析代碼
oSession[“request-trickle-delay”] = “300”; 注釋的也很明白,Delay sends by 300ms per KB uploaded.上傳1KB需要300ms,轉化一下上傳速度:1Kb/0.3s = 10/3(KB/s)
如果你想設置上傳的速度為50KB/s,你則需要設置Delay 時間為 20ms
同樣的方法,也可以限制上傳的速度,調整oSession[“response-trickle-delay”]
2G網絡?:上行延遲時間為2962ms,下行延遲時間為833ms
例如,電信3G的上行延遲時間為4.34ms,下行延遲時間為2.52ms;移動3G的上行延遲時間為20.8ms,下行延遲時間為2.79ms;聯通3G的上行延遲時間為1.35ms,下行延遲時間為1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