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交換機融合了二層交換技術與三層轉發技術,具備強大的網絡功能。主流廠商(思科、H3C、華為)的三層交換機均支持二層端口與三層端口的相互切換,但具體命令存在差異。
本文將詳細介紹三大廠商設備的端口切換方法及相關知識。
一、各廠商端口切換命令詳解
1. 思科(CISCO)設備
- 切換命令
no?switchport
- 操作視圖
接口視圖下
- 命令解釋
switchport表示啟用交換端口(二層模式),前綴 no 表示關閉交換功能,執行后端口將切換為三層路由端口。 - 可用條件
僅支持三層交換機,二層交換機無此功能。
2. H3C 設備
- 切換命令
port?link-mode {?bridge?| route }
- 操作視圖
接口視圖下
- 命令解釋
bridge
:橋接模式,即二層端口模式;
route
:路由模式,即三層端口模式。
通過指定參數可直接切換端口工作模式。
- 可用條件
僅支持三層交換機,且需設備型號支持路由功能(如 S5800 及以上系列,部分低端三層交換機如 S3600 無此功能)。
3. 華為設備
- 切換命令
undo?switchport
- 操作視圖
接口視圖下
- 命令解釋
switchport
?表示啟用交換端口(二層模式),前綴?undo
?表示關閉交換功能,端口切換為三層路由端口。 - 可用條件
僅支持三層交換機。
- 特殊說明
主 IP 配置:
ip address x.x.x.x x.x.x.x
從 IP 配置:
ip address x.x.x.x x.x.x.x sub
配置后多個 IP 可同時生效,適用于直連線路中不同網段的通信場景。
華為三層交換機的物理端口切換為三層模式后,不能直接配置 IP 地址,需通過 VLAN 接口配置 IP;
三層路由端口可配置多個不同網段 IP,其中一個為主 IP,其余為從 IP:
二、二層交換機與三層交換機的核心區別
對比維度 | 二層交換機 | 三層交換機 |
---|---|---|
工作 OSI 層級 |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 第三層(網絡層)+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
核心功能 | 基于 MAC 地址轉發數據,維護 MAC 地址表 | 兼具二層交換與三層路由功能,支持一次路由多次轉發 |
轉發依據 | MAC 地址表 | 路由表 + MAC 地址表 |
主要用途 | 局域網內部數據交換,劃分廣播域(通過 VLAN) | 大型局域網內部高速轉發,實現不同子網間通信 |
性能特點 | 二層轉發由硬件實現,速度快 | 數據包轉發由硬件實現,路由計算由軟件實現 |
排錯建議
端口未生效:
檢查交換機是否為真三層(部分設備需啟用路由功能,如H3C的
ip route-static
)。
IP無法配置:
華為設備確認是否使用
Vlanif
邏輯接口。
協議兼容性:
跨廠商對接時,確保MTU、雙工模式一致。
通過上述內容,可清晰掌握不同廠商三層交換機的端口切換方法及二三層設備的核心差異,助力網絡配置與優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