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基本概念
1.1 物方和像方
1.2 工作距離和視場
1.3 放大倍率
1.4 相機芯片尺寸
二、公式計算
三、實例應用
一、基本概念
1.1 物方和像方
在光學領域,物方(Object Space)是與像方(Image Space)相對的概念,用于描述光學系統中光線或物體所在的空間區域。
- 物方:指光學系統(如鏡頭、相機)中,實際物體所處的空間范圍,即被觀察、拍攝的對象所在的物理空間。
- 像方:指光學系統中,物體通過光學元件成像后所在的空間范圍(如相機傳感器、膠片上的成像區域)。
1.2 工作距離和視場
(1)鏡頭工作距離(WD):鏡頭物方端面到被拍攝物體表面的物理距離。
(2)光源工作距離(LWD):光源物方端面到被照射物體表面 的物理距離。
(3)視場(FOV):也稱視野,是指能被視覺系統觀察到的物方可視范圍大小。
對于鏡頭而言,可觀察到的視場跟鏡頭放大倍率及相機芯片選擇有關。因此通常建議根據被觀察物體的尺寸,先確定所需的視場,再確定相機芯片尺寸及鏡頭放大倍率。在實際工程項目中,考慮到機械誤差等問題,視場通常要大于待觀測物體的實際尺寸,以確保在機械誤差的范圍內,物體始終位于視覺系統的可視范圍內。
1.3 放大倍率
機器視覺行業里提到的鏡頭光學放大倍率通常是指垂軸放大倍率,即像和物的大小之比,計算方法如下:
?光學放大倍率=感光芯片長邊/視野長邊
?可見,光學放大倍率和所選相機芯片及所需視場相關。
【示例1】
問題:已知相機芯片為2/3英寸(8.8mm*6.6mm),視場長寬為:10mm* 8mm,計算放大倍率。
解答:
如用長邊計算,放大倍率=8.8mm/10mm=0.88x;
如用短邊計算,放大倍率=6.6mm/8mm=0.825x;
此時應取小的倍率0.825x 作為待選鏡頭的光學放大倍率。否則,短邊視場將不能滿足要求。(若取0.88倍,則短邊視場=6.6mm/0.88x=7.5mm<8mm)。
在實際工程項目中,通常無需長短邊都計算。經驗的方法是:若視場接近于正方形或圓形,則取短邊計算;若視場為長條形,則取長邊計算。
1.4 相機芯片尺寸
在前面描述放大倍率和鏡頭像面尺寸時都涉及到相機芯片尺寸。通常相機廠商是以英寸的形式表示的,但在實際計算時,需要換算成各邊以毫米為單位的計量方式。
但對于相機芯片尺寸而言,1 inch≠ 25.4mm,而有其特有的換算關系。以下是常見的尺寸對應關系:
1.1英寸——靶面尺寸為寬12mm*高12mm,對角線17mm1英寸 ——靶面尺寸為寬12.7mm*高9.6mm,對角線16mm2/3英寸——靶面尺寸為寬8.8mm*高6.6mm,對角線11mm?1/1.8英寸——靶面尺寸為寬7.2mm*高5.4mm,對角線9mm1/2英寸——靶面尺寸為寬6.4mm*高4.8mm,對角線8mm1/3英寸——靶面尺寸為寬4.8mm*高3.6mm,對角線6mm?1/4英寸——靶面尺寸為寬3.2mm*高2.4mm,對角線4m
最準確的芯片尺寸計算方法是:
相機像素顆數x像素尺寸=芯片尺寸。如某相機分辨率為5120x5120, 像素尺寸為4.5μmx4.5μm, 則芯片為正方形,邊長=5120x4.5μm=23040μm=23.04mm。
二、公式計算
根據前面的概念介紹,可以得出面陣相機鏡頭選型的核心計算公式:
光學放大倍率? ?=? ?相機芯片長度 / 視野長邊? ?=? 焦距f? /? 工作距離WD
示意圖如下:
按照前面的核心公式,工業鏡頭的焦距(f mm)可以根據FOV(視場), WD(工作距離) 和芯片尺寸計算出來:
焦距計算公式:
焦距f = WD × 芯片尺寸?/ FOV
三、實例應用
問題:已知參數如下:
(1)相機配置為: 芯片長寬為5.7*4.3mm, 分辨率為:2592*1944, 像元尺寸為2.2*2.2um
(2)物距:60mm
(3)視野大小:12mm*9mm
應選擇何種鏡頭?
答案:按照前面公式? 焦距1 = 60*4.3/9 = 28.7? ? 焦距2 = 60*5.7/12 = 28.5
為了能覆蓋視野,選擇更短的焦距,因此應選擇28.5mm焦距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