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測試背景與核心挑戰
- 行業需求驅動
- 隨著800G/1.6T光模塊功耗突破30W/端口,傳統風冷已無法滿足散熱需求,浸沒式液冷成為超算/AI數據中心的主流方案。
- 冷媒兼容性是系統可靠性的關鍵指標,涉及材料腐蝕、光學性能、長期穩定性等維度。
- 核心挑戰
- 材料兼容性:冷媒對光模塊外殼(如金屬鍍層、塑料密封件)的化學侵蝕風險。
- 光學性能影響:冷媒折射率變化可能導致光路偏移(尤其對硅光集成模塊)。
- 氣泡管理:冷媒中殘留氣泡會引發局部熱點,需測試流動性與浸潤性。
二、測試標準與方法論
- 國際標準參考
- ANSI/ASHRAE 227-2025:針對浸沒液冷的數據中心設備測試規范。
- IEC 60794-1-40:光纜在液體環境中的機械與環境適應性測試。
2、關鍵測試項目
三、冷媒選型與測試數據
1、主流冷媒性能對比
- 華為最新測試案例
- 模塊型號:800G DR8 SiPh(共封裝設計)
- 冷媒:生物基氟化液(ECO-7100G)
- 結果:3000小時老化后,光眼圖信噪比(SNR)下降僅0.8dB,優于行業閾值(1.2dB)。
四、未來方向與建議
- 技術迭代
- 納米流體冷媒:添加Al2O3納米顆粒提升導熱率(實驗階段+15%效率)。
- 自修復密封材料:MIT研發的光模塊封裝膠,可自動修復冷媒滲透微裂紋。
- 實施建議
- 定制化測試協議:根據光模塊架構(如CPO vs. Pluggable)調整測試參數。
- 全生命周期監控:部署光纖傳感器實時監測冷媒純度與模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