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頭
- 禁止做空可以延緩資產價格下降的過程,但是人為保護的高股價最終還是不能持續的。
- 做空引入的空頭買家,可以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 住房價格指數期貨使房地產的投資屬性與住宅屬性分離,降低因炒房而空置的房屋,降低房價。
- 收益互換協議的實質資金流動很小,不容易受到監管部門的限制。
- 金融創新的驅動力是降低交易成本,減少稅費,規避資本管制的限制。可以幫助實現監管目的的同時減少監管帶來的負面效果(對市場的影響)。
- 2014年,上交所和深交所規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允許網絡投票。
- 金融創新的一開始監管部門采取默許態度,創新成功后才進行了認可和規范(例如支付牌照和二維碼支付)。
- 由于貸款方和借款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產生了信用評級機構。對債券的信用評級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的債務成本。
- 信用評級機構之間的競爭使得信用等級與債券違約概率的關聯性變弱了,機構傾向于給出較高的評級。
- 與公司債不同,次貸產品的關鍵信息為發行方所有,機構無法在公司因評級結果不滿意而退出評級時,給出主動的信用評級,且次貸產品帶來的短期利益非常大。
- 評級機構也低估了次貸證券中,房貸違約的關聯性。
- 評級機構往往難以實時降低企業的評級,會有一定的滯后性。
- 基于評級機構的買方付費,更傾向于給出保守評級,而賣方付費更傾向于給出激進評級。
- 我國監管要求債券的信用評級超過最低門檻,解決的思路是不限制債券的風險和收益,讓市場競爭自由選擇。
白銀帝國
- 家族企業的存在本身有其合理性,股權流動性低,注重長遠利益。但家族成員不合適時容易在傳承過程中造成損失。
- 日本家族企業多采用女婿養子來進行傳承,中介機構稱為入贅支持中心。
- 公司目標的利益至上為最大化股東價值,道義至上為最大化社會責任。
- 企業高管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實質損害的是股東的利益。
- 社會責任不應該是企業的目標,社會責任可以作為盈利的手段,盈利為唯一目標。
人民的名義
- 貸款的利息也取決于追債成功的可能性,催債機構的存在可以降低追債成本的同時,降低借貸成本。
- 催收員與反催收員之間,目前還沒有法律的紅線。
-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道路,民主的資本主義道路,即員工持股計劃,讓勞動者以資本所有者的身份享受公司財富。
- 企業危機時刻,可以將員工的部分工資轉化為股票,以員工的信心和參與來拯救企業。
- 庫存股可以用于員工持股計劃,也增加了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的風險。
- 過橋貸款用于還舊借新,短期的墊付資金。
- 夾層融資介于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之間,以子公司股份為抵押品,貸款給母公司,使得由于股權人賠償,相比于風投只能通過IPO,并購或清算來退出,還本付息的退出機制更加穩定。
安然:房間里最聰明的人
- 表外融資的債務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展示,杠桿后的經營成果卻可以在利潤表中展示。
- 借助特殊目的實體的皮包公司,將實物的收益權,而非實物本身進行抵押。
- 相比于融資租賃,經營租賃也是表外融資的常見方法。
- 會計期末的售后回購105的交易方式,用于粉飾財務報告。
- 高負債對應著高風險和高收益,高收益時股東默許,高虧損時股東才會追責。
- 表外融資降低的債務成本,實質上是將債權人的收益轉移到了股東身上。
- 美國《虛假申報法》:舉報公司后,政府獲賠的20%作為獎勵。我國金融吹哨的獎勵絕大部分在10w以下。
- 吹哨咨詢機構為吹哨人提供咨詢服務并分享獎金。
- 通貨膨脹使得歷史成本法不再適應,公允價值法應運而生。但是沒有客觀的外部市場時,公允價值帶來了操縱價值的空間。
- 通過層層50%以上占比的控股,可以以很小的持股比例控制子公司,并通過關聯交易獲取利潤。
- 會計準則的本質是財富分配,使金融玩家顯得賺錢更多的會計準則更能得到支持。
- 三個層次的公允價值:直接價格,間接價格,預估價格。
商海通牒
- 證券市場的交易機制:指令驅動的競價交易制度(市價)和報價驅動的做市商制度(限價)。
- 在資金實力不足時,接盤甩賣資產容易引火燒身,借款購買甩賣資產,在資產降價擴大時銀行會選擇提前歸還借款。
- 2016年的指數熔斷機制預期可以穩定A股市場,然而A股市場的機構投資和量化交易較少,熔斷機制會引發散戶更大的追漲殺跌反應。
- 相比于漲跌停板,熔斷機制影響了整個市場,而且也不能想漲跌停板那樣存在隨時炸板的可能。
- 晉升層級越高,工資漲幅越大,競爭越激烈。
- 央企的高層具有限薪令,中層領導往往通過業績拿到更高的薪水。
門口的野蠻人
- 杠桿收購通過負債杠桿以合適的價錢買下企業,重整增值后獲利。需要股價被嚴重低估,且存在管理改進的空間。
- 管理層收購時,往往可以以更低的價格獲取企業的股份。
- 杠桿收購以被收購企業作抵押,企業經營所得償還貸款,可以提高投資回報率,降低投資風險,同時享受稅收優惠。
- 公司控制權變更時,給予管理層的特殊離職金,一般為黃金降落傘。防止高管損害公司利益。
- 不良資產投資者,主要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買入瀕臨破產的公司債權,通過債轉股,債務重組的形式,使企業起死回生。
- 可轉債和不良資產投資都可以實現以債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