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上有一個特殊的節目,它雖然是舞蹈,但表演者卻聽不見背景音樂,它雖然需要踩點,但表演者卻只能靠記憶與眼睛去完成每一個節拍。70名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的聽障同學將克服身體殘疾,共同演繹名為《太極扇》的精彩節目。而在他們演出的背后,則是12名手語指導老師的默默奉獻,12位老師的雙手成為孩子們和導演組溝通的橋梁,而他們也在不斷揮舞雙手的同時為孩子們打造出一個獨特的“聲音”世界。
據了解,12位手語老師均是天津理工大學校工會選拔上來的優秀青年教師。由于老師們并不都來自聾人工學院,所以大家在此前并不具備手語技能。“我們也是在選拔上來之后才接觸到手語的,老師們在課后下苦工去練習,彩排中也是邊學邊用,現在基本一些簡單詞匯和交流都沒有太大問題。”天津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李紅艷老師說道。
此次開幕式彩排活動從7月初就開始進行,而這段時間的津城天氣突變,時而酷暑時而暴雨。在一次彩排進行中,屋外就下起了瓢潑大雨,當時天色漸晚,突如其來的降雨也讓氣溫驟降。“由于那幾天的彩排處于連軸轉階段,學生們已經非常疲勞,又趕上天氣惡劣,所以我就和導演組建議當天提前結束訓練,讓孩子們回去休息。”李紅艷說。
雖然當時的彩排地點還在理工大學體育館,但場館和學生宿舍樓之間還存在一定距離。“當時場館內的老師們都自發的用車送學生們回宿舍,但是由于學生人數眾多且私家車數量有限并且乘坐人數較少,所以開車的幾位老師多次往返于體育館與宿舍之間。學校也第一時間協調大車過來送學生。”李紅艷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時說道。
開幕式的日常彩排工作是枯燥且乏味的,加之盛夏的天氣讓體育館內燥熱難耐。學生們在彩排中或多或少會出現情緒煩躁的情況,此時的老師們瞬間化身知心哥哥姐姐,“我們會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們,大家會買一些小零食或者小禮物送給學生。有一天天氣實在燥熱,還有孩子和老師說‘太熱了,老師我不要小吃了,要雪糕’。”李紅艷笑著和津云記者分享彩排中的點滴細節。
作為節目的指揮人員,在學生們聽不見背影音樂的情況下,手語老師們的一舉一動都決定了節目的最終效果。“我們每天來到場館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動作和手語,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現在大家的動作基本做到了整齊劃一。”由于節目中孩子們需要手持太極扇進行表演,而扇子在開合間又容易損壞,此時老師們也充當起修扇小能手。“我們有一個老師就自己備著一套工具,專門用來修扇子,經過這些天的彩排,老師們也豐富了好多技能。”李紅艷笑著說。
開幕式將于8月25日晚間進行,70名聽障學生與10位輪椅太極人員將共同完成《太極扇》節目,他們作為主要演職人員將站在舞臺的中央,接受聚光燈的照射。12位手語老師作為節目輔助,將站在舞臺四周為學生們提供指導,而轉播機位能否拍到手語老師的面龐還是未知數。“對于我們來說露不露臉都不重要,只要我們的孩子們能將最靚麗的一面展現出來就夠了,能夠參與節目之中對于我們12個人來說就是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耀。”正如一位學生在接受采訪時所言,“老師們的雙手就是我們的耳朵,感謝他們為我們傳遞聲音。”8月25日晚的開幕式上,12位手語老師將為70名學生打造怎樣獨特的“聲音”世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