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夏娃藍空間”,陪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想要良好地解決沖突,一定要有“這是我們兩個人共同的事”的態度。
今年夏天最熱門的電視劇非《三十而已》莫屬了,而撐起了這部劇的流量的廣大觀眾,基本都是集中在逐步靠近中青年階段的90后已婚群體。
在這部劇里面,鐘曉芹和陳嶼結合的雞零狗碎的婚姻,更是成了全網討論的焦點。
這兩人的第一次婚姻破滅,和我們幾乎所有普通人在現實生活里遇到的摩擦如出一轍:興趣愛好不同,飲食習慣不同,生活理念不同……兩個人均不愿意妥協和遷就,卻也缺乏處理沖突矛盾的能力,久而久之,昔日相愛的兩個人漸漸形同陌路,婚姻在必然的趨勢下支離破碎、分道揚鑣。
試想一下,如果鐘曉芹和陳嶼懂得使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好雙方之間的核心沖突,是不是就能很好地避免這場婚姻的強烈動蕩呢?我在一本美國出版超過30年,擁有200萬讀者的經典人際關系溝通教科書——《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里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書的封面
本書的作者羅納德·阿德勒說:你對待沖突時所持的態度,事關解決沖突的成敗。
他在書里用了大量充滿趣味的文字和層出不窮的精彩案例,深度解說了人類在人際溝通方面,應該擁有怎樣的正確的認知,以及使用怎樣的科學的應對方法,從而達到正面良好的效果,長久擁有讓自己滿意的人際關系。
今天,我將重點圍繞“人際關系沖突”這一個主題,從人際沖突的本質、人際沖突的常見處理方式、以及建設性處理沖突的技巧,這三大方面來和你一起探索學習。

一:人際沖突的本質是什么?
喬伊斯·霍克爾和威廉·威爾莫特為人際沖突提供了透徹的定義:
至少兩個相互依賴的個體在實現他們目標的過程中,察覺到彼此目標的互不相容、資源不足和來自另一方的阻擾,并通過斗爭的形式表達出來。
通過這個定義,作者總結出構成“人際沖突”的5個因素:
- 01、表達出來的斗爭
只有當兩個個體都察覺意見不合時,沖突才能建立。
舉個例子,你和一個舍友合租房子,他喜歡抽煙,但是你極其討厭煙味。在舍友未了解到你的問題之前,你們之間是沒有沖突存在的。也就是說,只有雙方都知道問題的存在,才會構成沖突。
- 02、感覺到互不相容的目標
所有沖突看起來似乎都是其中一個個體有所得,另一個個體就會有所失。
比如,如果舍友不能隨便在屋里抽煙,他就會失去享受抽煙的快樂;但是如果他繼續抽煙,你就會被煙味嗆得火冒三丈,影響身體健康和心情。
當然了,不用擔心,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沖突都是有方法可以解決的。具體的方法我在后面會詳細說。
- 03、感覺到不足的資源
沖突很多時候也因為人們認為沒有足夠的資源而存在。
例如,你覺得自己工作勤奮上進,為公司付出了很多,于是找老板要求加薪。可是老板寧愿維持現狀,不想增加額外成本,這個時候,你們之間就存在了某種沖突和對峙。

- 04、相互依賴
雖然處于沖突中的人會感受到對立,但又通常是相互依賴的。
你希望老板能夠如愿給你加薪,老板又希望你老實本分賣力,不要想太多。于是,這里就明顯出現一個人的福祉和滿足依賴于另一個人的行動的局面。
在這些情境中,如果沖突雙方不需要彼此來解決問題,他們就會各走各路了。
- 05、另一方的阻撓
無論一個人的立場和另外一個人有多么不同,沖突也不會隨便就發生,除非他們阻擾了彼此實現其目標。
比如,鐘曉芹喜歡養貓,可是陳嶼卻喜歡養魚,恰好魚和貓是兩種對立的物種,而陳嶼因為討厭貓到處亂拉屎,以及喜歡亂抓家里的東西,從而反對鐘曉芹養貓。
鐘曉芹喜歡養貓的目標被陳嶼阻擾后,心生怨氣,兩人也由于沒法玩到一塊兒導致感情漸漸變淡。
以上是構成人際沖突的5個要素。為什么要了解這些呢?因為只有深入了解沖突的構成條件,才能更有利于我們接下來掌握具體的實操方法。除此之外,我們對待人際沖突還需要建立起兩個基礎的認知:
首先,沖突是自然的。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理念,所以在面對同一件事情的事情,出現不同的意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不必對沖突的出現產生過大的心理負擔和焦慮。
其次,沖突可以是有益。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沖突都是負面的,有時候雙方產生沖突,恰好是解決問題的時機。比如,夫妻雙方在婚姻里出現矛盾,選擇積極面對,積極溝通,找到合理的解決方式,其幸福度要比那些只會逃避沖突、拒絕溝通、麻木不仁的夫妻高的多。

二:人際沖突常見的5種處理方式
一般而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沖突,會有以下這5種處理方式:

保羅和露西亞是一對年輕的情侶,兩人相約在一起跑步一年多了,每周3次,每次1個小時以上。
他們的跑步習慣比較一致,都喜歡挑戰更快的速度跑得更遠。由于有著相同的興趣,以及跑步的過程中有親密的交談時間,所以,兩人的感情越來越好。
然而最近,性格開朗的露西亞卻打破了兩人甜蜜的現狀。她不經過保羅的同意,擅自邀請了她自己的幾個朋友加入跑步的隊伍。
盡管保羅喜歡她的朋友,可是在實際的跑步中,保羅認為他們體力不夠充沛,無法跟上自己和露西亞的原先速度,而兩人又不得不遷就他們的體力,而且他和露西亞也因此減少了雙方親密溝通的時間。
以上是保羅和露西亞兩人之間呈現出來的沖突碰撞。如果你是他們其中一方,你會如何解決呢?
按照作者在書里總結出來的5種處理的方式,分別運用,將會產生5種不同的結果:
①第一種:逃避(雙輸)
他們可以說:“那就算了吧”,然后不再一起跑步。
②第二種:調適(一輸一贏)
保羅讓步,放棄跟露西亞獨處的時間和有默契的速度;或者是露西亞讓步,犧牲她其他朋友,只維持跟保羅的關系。

③第三種:競爭(一輸一贏,有時會轉為雙輸)
其中一方發出最后通牒:“照我的意思,否則就不要再一起跑步。”
④第四種:妥協(部分雙輸)
他們可以相互妥協,有時候邀露西亞的朋友一起跑,有時候只是兩個人單獨跑。
⑤第五種:合作(雙贏)
保羅和露西亞一起頭腦風暴所有可能的方法,相處一個既跟她的朋友一起跑,又同時可以保有獨處的時間和相互激勵效果的辦法。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第五種處理方式達到的效果是最好的,也最有利于兩人感情的健康發展。
劇中,鐘曉芹和陳嶼的婚姻的前半段,他們在面對各種沖突時,采取的正是逃避和競爭的處理方式,結果才導致的結果是雙輸(離婚)。
后來,在陳嶼意識到自己過去的冷漠和自私、不善溝通的行為,以及鐘曉芹意識到自己的不成熟以后,他們處理沖突的方式開始慢慢轉化,發展成妥協和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敞開心扉,積極溝通,關心對方,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才有了后來的甜蜜復婚。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際沖突都適用于合作雙贏的方式。究竟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合適使用哪一種應對方式,需要考慮四個因素,那就是:關系、情景、對象和你的目標。
舉個例子。某個周末,你正在和朋友玩得開心,這時候老板一個電話過來讓你馬上回公司加班。你即使百般不情愿,但又不敢冒犯老板,拿自己的飯碗開玩笑,于是,你還是理智地選擇調適(你輸,老板贏),馬上跑過去公司加班。
在日常生活中,具體遇到什么樣的情況適用什么樣的應對方式,總結規律下來大致是這樣:
※逃避(雙輸):當議題不重要時;當直面沖突的代價大于其利益時;想要冷靜下來獲得新觀點時
※調適(一輸一贏):當你發現自己錯了時;當議題對對方的重要性大過于自己時;當獲勝的長期代價太大還不如短期收益時;為未來的沖突預留籌碼時;想讓對方從他自己錯誤中學到東西時
※競爭(一贏一輸):沒有時間尋求雙贏結果時;當議題不值得花太多時間協商時;當對方不愿意合作時;當你堅信自己的立場正確且必要時;對方是一個得寸進尺的人,而你有必要保護自己時
※妥協(部分雙輸):面對復雜的議題,想要獲得快速、暫時解決之道時;當雙方都強烈地主張自己的目標、且目標相互排斥時;當議題還沒有重復到要對方魚死網破時;作為合作不起作用時的備用方案
※合作(雙贏):議題太重要以至于不能妥協時;當你和對方之間的長期關系十分重要時;對方對此問題有著不同的見解、而你想要合作雙方的;為了進一步發展雙方的關系、對彼此關切的問題給出承諾時;為了想出創造性的或者獨特的解決問題之道。

三:如何使用建設性處理沖突的技巧?
正常來說,雙贏解決沖突的方法,比一輸一贏或者雙輸模式更值得追求。但是,在現實生活里,大多數人往往習慣化以雙輸或一輸一贏的方式來試圖處理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主要原因在人們面對沖突時,總是喜歡劍拔弩張,摻雜復雜的人性情緒在里面,一旦情緒上了頭,就難以理性地思考問題。
另外,生活中大多數人缺乏有建設性處理矛盾的意識,當競爭意識大于合作意識時,就會導致人們采取極端或消極的面對方式。
盡管處理沖突的過程有時會比較棘手,但是為了達到雙贏的局面,獲得幸福滿意的人際關系,我們仍然值得為此努力。
書里,作者經過多年的深入研究,總結出有關“合作解決”問題的6個科學標準步驟:
第一,確認你的問題和未滿足的需要
想要解決沖突之前,你必須確認哪些是“你的問題”。
比如上文提到的例子,舍友喜歡在屋里抽煙,而你很反感屋里充斥著烏煙瘴氣的空氣。這個時候,你是這個“問題”的所有者,你是那個不滿意的人,而不是你的舍友。為什么呢?因為你的舍友能夠每天隨意抽上幾根煙,對他而言是一件快活的事情。
一旦確認了是“你自己”的問題以后,你找對方協商過程中,就會避免情緒化的語氣,從而選擇用一種跟更為客觀的陳述的方式來表達你的問題。這樣的溝通方式能夠讓對方放下防御心理,更好的達到溝通的目的。
第二,訂立約會
破壞性的爭吵會開始,通常是因為其中一方沒有準備好就被拖入了對抗之中。
在你對問題有了想法以后,想找對方解決問題時,你需要用善意的語氣開場,并取得對方愿意討論的同意。
例如:“有些事情困擾著我,我們可以談談嗎?”得到對方的同意后,再開始。
如果對方目前正有其他更重大的煩心事或者身體不舒服,那就重新和對方約定一個雙方都適宜的時間來談。千萬不要勉強對方。

第三,描述你的問題和需求
怎樣向對方描述清楚你的問題,以及你的核心需求,關系到后面對方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
書里,作者給出了一個相關的范本:
有件事正困擾著我。你告訴我你愛我,但同時你又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你的朋友身上(行為),這讓我懷疑你對我是否是真心的?(想法)。我開始變得沒有安全感(感覺),并做出一些情緒化的行為(結果)。我需要找到一些方法來確定你對我的感覺(需求)
描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并且把行為聯系起來,讓對方明白發生了什么事,給你造成了怎樣的感覺和結果。之后,再把自己的需求明確提出來。
第四,思考對方的觀點
把你的立場表達清楚以后,也要懂得傾聽對方希望滿足的需求有哪些,因為對方跟你一樣有權利獲得滿意的結果。
只有讓對方感受到你也在乎他的感受和利益,關心他,他才愿意真誠和你探討有利于雙方結果。
第五,商討解決之道
首先,確認和界定你們之間的沖突;其次,提出幾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再者,評估各種解決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決定一個雙方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
第六,追蹤解決方案的后效
當雙方經過商討,找到一個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后執行一段時間后,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執行后的結果。
如果好,那么繼續堅持,如果效果不好,那么雙方可能需要作出一些改變或者重新去思考整個問題。
能夠走到最后這一步,證明我們已經掌握了關于處理沖突的科學方法。只要我們在面對沖突時,愿意一直積極把握住問題的處理進度,并繼續利用創造力來尋求解決之道,我們就離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不遠了!

三:小結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認為:人際關系是人類的終極幸福,而人際關系也是人類煩惱的一切根源。
一開始我特別不理解,世界那么大,宇宙那么浩瀚,黑洞的照片都出來了,人們怎么還鉆在人際關系這點芝麻破事中出不來呢?
等年紀漸長才明白,原來,人際關系的好與壞,決定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否能夠獲得幸福。
我們無法靠活成一座孤島來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也無法靠孑然一身來面對世間所有的光景,沒有煙火的人生,沒有吵鬧的歲月,太孤苦和冷清。
所以,想要擁有美好幸福的人生,一定要有敢要美好人際關系的意識和勇氣,還有必不可少的科學方法和智慧。而《溝通的藝術》一書恰好給了我們完美解決人際沖突的訣竅,讓我們進一步靠近幸福。
以上,共勉!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作者夏娃藍,一個愛寫作的心理學的“死忠粉”,劈柴喂馬,寫字修行。成長無止境,愿與你成為同路人。】如果喜歡,歡迎點贊|轉發|評論|收藏|關注@夏娃藍空間,持續輸出優質成長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