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每日的儲蓄隨著時間的累積,達到一定數量后再轉存到存款薄里,如此日積月累,就可以逐漸養成自身存錢理財的習慣。不管你做什么事情,是否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都會決定你的成敗。理財投資也是同樣道理,在你養成了很好的投資習慣后,你會發現,在市場中穩定盈利原來是這么容易。 下定決心開始“自己”理財 如何用錢去追錢呢?首先,當然要擁有“第一桶金”——一筆驍勇善戰的母錢,然后用這筆母錢產生錢子錢孫。
但是這“第一桶金”應該怎么來呢?生活中我們常被“清倉大減價”、“免年費信用卡”等誘因讓我們控制不住花錢的欲望,一次又一次的錯過儲蓄“第一桶金”最好的時機。所以只有先下定決心“自己”理財,才算是邁開成功理財的第一步。 排除惡性負債,控制良性負債 惡性負債是指人力不可控制的負債,例如生病、意外傷害、車禍等,這些事件引起的負債都屬于惡性。這種情況下,如果買了保險就可以降低因意外所遭致的損失,從而排除惡性負債。良性負債就是你可以自己控制的負債,如生活費、娛樂費、子女教育費、房屋貸款等。
也就是說,你可以決定自己每月的生活費用,可以決定跟父母住或是搬出去住,結婚后要不要買房子、生孩子等。 學習理財投資 之前提過的“財務獨立”是指“除惡性負債、控制良性負債及學習理財投資”。其實財務獨立只是一個觀念的建立,在你實現財務獨立之前還有許多準備工作,其中學習理財知識就是最重要的工作。 設定個人財務目標及實行計劃 投入的時間金錢是有時間價值的,投入的時間愈長,所獲得的報酬也愈大。因此,最基本的設定方式為先確定個人所能投入的金額,再選擇投資工具。此外,投資工具的回報率要超過通貨膨脹,最后隨著時間的累積,就可達到所設定的財務目標。 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生活理財起初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強迫自己每天存一筆錢到存錢筒里,而這個存錢筒最好是透明的,并每天記錄下來。生活理財的第二步,是培養記賬的習慣。記賬的好處在于你可以知道每日所花費的錢都用在什么地方,在財務有需要節流時,也知道從何處下手。
投資從基金開始 為什么說投資從買基金開始呢?那不是要交給基金公司的專家理財了嗎?其實我們對于投資理財的立場仍然堅定“自己投資理財”,只是許多投資工具是有投資門檻的,所以我們不得不“暫時”犧牲部分投資成本,先借用基金公司專家的投資能力,來累積日后自己理財投資的成本。 定期檢視成果 只要根據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方法,將你之前所做的理財投資步驟做一整合后,你就可以了解在理財過程中定期檢視成果的重要性在哪里了。
事前控制:設定理財目標,擬訂達成目標的步驟。事中控制:“記賬”就是在事中控制的工作。事后控制:計劃完成時所做的得失檢討結果,也是另一階段規劃所必需要參考的重要資料。 理財的討論團體 隨著網絡的興起,理財網站的不斷設立,提供了散戶許多可利用的工具,例如線上分析軟件、公司財務報表及研究報告等。其實,對散戶最有效的工具是論壇及聊天室。經由論壇,你可表達或了解別人對某些股票相關事件的看法,吸收你認為可信度較高的論點。在聊天室里,三、五個志同道合的網友也可互換信息,討論個人的理財心得等。 策略隨年改變 個人理財并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公式,隨著年歲增長,理財目標和策略也有所不同。經濟學家FrancoModigliani所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設,對確定個人理財目標和策略有著指導性的作用。Franco指出,人生在少年及老年期,由于沒有工作能力,支出必然大于收入。至于壯年期,工作能力正旺,并懂得為將來(老年期)做出打算,故收入和儲蓄相應增加,所以其投資策略也須做出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