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com賽前一天熬夜打了一場edu,全程瞇瞇眼,三題滾粗了,前三題花了一小時才寫完,第四題寫了一小時也沒寫明白,好像預示著Robocom的結局?
早上七點醒了,感覺自己渾身無力,想睡覺但是又睡不著的折磨一直籠罩在我的身邊,還是強忍著自己的意識睡了一小時,一小時反復醒了五六次,把星期天網絡賽的板子整理了一下,然后又睡覺了。
12點,吃完飯了。
躺了一個小時,在睡覺和玩手機交題度過,然后一點半開始登錄。
開局看了
T1
一讀就是熟悉的味道,讓人難以接受的題面風格。但是吃了三次答辯的我已經見怪不怪。
看到輸入中有一個條件讓人耳目一新,當自己的輸入是"yourname"的時候要把賬號替換成你的名字,否則就禁賽處理???
想了一會這個題目的評測機制,感覺普通spj也實現不了的樣子,覺得很神奇。題面很簡單,照著要求模擬一下即可,也沒啥太惡心的東西。
T2
看了一下T2,此時我腦子里是? ? ? ? ? ? ? ? ?
莫非,是個cy出的大模擬??我先看看別的題吧
掃了一遍題目,咦這個T5題面這么短,我就讀了一遍,很快理解了題意,感覺T5的讀題風格顯然不同于別的題面,看完之后一臉懵逼,想了一會覺得很難,感覺想不明白,然后思考了一會,看了眼榜于是決定回來搞搞T2。
于是又回到了答辯,看著難以忍受的題面,我理清了題目想表達的意思,不過也是夠答辯的。總體題意就是:
六種顏色,八個牌號,問你自己的牌型有多少種,然后你可以詢問一次排除答案,詢問以問三種顏色和元素總和的方式詢問。排除答案的數量是min(k1,k2),k1,k2分別為回答是或不是排除的答案數量,問你詢問一次后你手里牌的可能數量(去掉排除的)。
看了眼數據范圍,模擬一下寫個dfs預處理C(6,3)的所有三元組,然后元素總和枚舉[3 , 24]即可,暴力算算排除的和未排除的,然后取一個min就做完了。
做完前兩題花了30min。
然后我看了一眼榜單,我發現有人過了T5,心里暗想著T5應該不難。
然后我就去看了T5,然后我手玩了一下,我發現一些好玩的性質:
第一個棧用了 i i i個,第二個棧用了 j j j個,此時留在數組里的數量好像是一個定值耶。我們采取這樣的策略,就是能刪就刪的策略就可以讓這個數組大小固定[因為我們肯定要盡可能的小]。
我們就定義 c n t [ i ] [ j ] cnt[i][j] cnt[i][j]為第一個棧用了 i i i個,第二個棧用了 j j j個,此時留在數組里的數量。這個轉移我們可以用一個類似于dp的轉移得到。
即考慮 c n t [ i ] [ j ] cnt[i][j] cnt[i][j]從 c n t [ i ? 1 ] [ j ] cnt[i-1][j] cnt[i?1][j]或者 c n t [ i ] [ j ? 1 ] cnt[i][j-1] cnt[i][j?1]轉移,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么判斷數組是否有 k k k個相同的元素呢,如果我們要是加的是 a [ i ] a[i] a[i]元素,那我們就看看cnt[i - 1][j]這個狀態里面有多少個a[i],顯然這部分可以由處理得到,我賽場上用了一個vector配合upper_bound的做法去得到數組里面含有 a [ i ] a[i] a[i]的元素個數。
好了,現在這個 c n t [ i ] [ j ] cnt[i][j] cnt[i][j]可以由兩個狀態轉移了,我們就考慮dp一下轉移順序吧。我們dp方式就是 d p [ i ] [ j ] dp[i][j] dp[i][j]表示第一個棧用了 i i i個,第二個棧用了 j j j個此時數組使用的最大數量是多少。
那我們的轉移方式就是
1.從dp[i - 1][j]轉移
d p [ i ] [ j ] = m i n (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 c n t [ i ? 1 ] [ j ] + 1 ) ) dp[i][j] = min(dp[i][j] , max(dp[i - 1][j] , cnt[i -1][j] + 1)) dp[i][j]=min(dp[i][j],max(dp[i?1][j],cnt[i?1][j]+1))
m a x ( d p [ i ? 1 ] [ j ] , c n t [ i ? 1 ] [ j ] + 1 ) max(dp[i - 1][j] , cnt[i -1][j] + 1) max(dp[i?1][j],cnt[i?1][j]+1)是什么含義呢,就是表示前面轉移取出來一個數的話,勢必要多用一個數組位置,然后我們看看和之前開的數組大小是否能裝下,不能裝下就"撐開"。
2.從dp[i][j - 1]轉移
同理
d p [ i ] [ j ] = m i n (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 j ? 1 ] , c n t [ i ] [ j ? 1 ] + 1 ) ) dp[i][j] = min(dp[i][j] , max(dp[i][j - 1] , cnt[i][j - 1] + 1)) dp[i][j]=min(dp[i][j],max(dp[i][j?1],cnt[i][j?1]+1))
然后過了樣例交了一發就1a了QaQ,我是本科組全場第二個過的qaq。
然后看T3,T4過了不少了,然后我就開始收拾爛攤子,心想有機會 a k ak ak。
于是開看T3
T3顯然是一個很好寫的大模擬,用一個優先隊列維護結束位置,用戶編號,碗號就可以了。好的,我經常被這樣的題折磨了很多次!我知道一個好寫的寫法!就是提前先把 m m m個碗放進去,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判斷,即判斷優先隊列里面的元素個數是否小于等于 m m m。然后很快的就寫完了。
此時已經過去了 1 h 1h 1h。
看了一眼榜, r k 1 rk1 rk1的那名老哥倒著開題,只差了 T 3 T3 T3了。
然后我去開T4
T4
一眼讀完是一個大模擬,感覺時間復雜度顯然不夠用!然后感覺有種拓撲性質,然后發現貌似兩個編號的拓撲關系只跟上面相鄰位置有關(邊界),要判斷相鄰位置即可。預處理的時候就是看看每個元素的上方,上面如果相鄰元素和自己一樣就不用管了,這兩個是一家人,如果不相同的話,那么肯定是上面的先拿走了,自己再拿走,那我們就加邊!然后我們按照這樣的方式加邊肯定得到一個有向圖,然后跑一次拓撲序,題目貌似還要求了最小字典序,這好辦,我們在跑拓撲序的時候用優先隊列維護!我們只拿出來最小的。這樣,你就獲得了一個26的好成績,然后我的做法在接下來的50min一直在mle和wa中度過。
不知道T4的神奇例子是什么,也許是我做法的問題,我覺得國賽的樣例還是比較神奇的,感覺騙騙也能騙很多分,我的T4應該不是正解,但是還是騙到了26分,沒有以 a k ak ak收尾,但是以 116 116 116收尾也是對得起自己的競賽生涯了。
下賽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