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感悟
工作近3年,基本沒去看路由交換相關書籍,趁著搬家后,周末閑暇時間,快速看了一遍《路由與交換技術》,溫習了一遍,很有收獲,以后還是要多花時間看看其他類型的書。
讀書筆記
1.1 移動通信網絡
長期演進/系統架構演進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的統一標準,具有高頻譜效率、高峰值速率、高移動性和網絡架構扁平化等優勢。
移動通信網絡架構組成:無線基站設備、移動承載網絡、核心網。
數據通信設備位于網絡的中間,連接起無線基站和核心網服務器,承擔著數據轉發的重要功能。
1.2 網絡互聯基礎
計算機始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網絡的概念是基于主機架構的低速串行連接,提供應用程序執行、遠程打印和數據服務功能。
一個完整的數據通信系統由報文、發送方、接收方、傳輸介質和協議5個部分組成。
報文:通信的數據塊(文本、數字信息編碼后,以報文方式發送)
發送方:發送數據的設備。
接收方:接收報文的設備
傳輸介質:信號傳送的載體,無線或有線,局域網有光纖、網線;
協議:管理數據通信的一組規則
什么是網絡協議?
所謂網絡協議,即是為了讓網絡中不同設備能進行通信而預先制定的一整套通信各方遵守的格式和約定,協議定義了網絡設備如何進行信息交換,是網絡通信的基礎。協議分兩種:私有協議(網絡設備廠商自定義的協議)、開放式協議(標準機構(如ISO機構、IETF機構、IEEE機構、ITU機構、EIA機構)定義的協議),私有協議與開放式協議不同處?私有的無法與其他廠商互通。
分層的概念?
為了讓不同設備能互相通信,大家都必須遵循同一個標準,但單一的巨大的協議導致網絡設計難度加大,也不利于查找問題,引入了分層概念。
OSI 模型:
應用層:提供應用程序通信
表示層:處理數據格式、數據加密等
會話層:建立、維護和管理會話
傳輸層:建立主機端到端連接
網絡層:尋址和路由選擇
數據鏈路層:提供訪問介質、鏈路管理等
物理層:比特流傳輸
TCIP/IP 模型
應用層:
傳輸層:
網絡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TCP/UDP
TCP傳輸控制協議:提供面向連接的、可靠的的字節流服務
UDP用戶數據報協議:無連接,面向數據報服務
數據的封裝和解封裝:
TCP三次握手:
客戶端發送一個SYN段,表示客戶端期望連接服務器端口,初始序列號為a
服務器發回序列號為b的SYN段作為響應,同時設置確認序列號為客戶端序列號加1(a+1),作為對客戶端的SYN報文的確認。
客戶端設置確認序列號為服務器端的序列號加1(b+1),作為對服務器端SYN報文段的確認。自此,TCP連接建立。
TCP可靠傳輸:
TCP可靠傳輸體現在確認技術的應用方面,保證數據流從源設備準確無誤的發送到目的設備,工作原理如下:當目的設備收到源設備發送的數據報時,向源端發送確認報文,源端收到確認報文后,繼續發送數據報,如此重復。當源設備發送的報文沒有收到確認報文,在一定時間后(源設備在發送數據報時啟動計時器,計時器開始計時到結束的時間),源設備降低數據傳輸速率,重新發送數據。
ICMP協議:
ICMP是網絡層協議,ICMP作用為傳遞差錯、控制、查詢報文等信息,利用ICMP可以獲取網絡中問題的反饋,如ping用來檢查網絡連接及主機是否可達的常用方法,tracert可探測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數據報文所經過的路徑。
ping:
ping是一個發出請求并等待響應的過程,發起ping命令的源端首先向目的端發送“Echo”消息并等待回應,如果Echo包到達目的地,并且在確定時間周期內從目的地成功返回“Echo Reply”包給源端,則ping成功,一旦超過時間周期,則顯示“Request timed out”請求超時的消息。
Tracert:
Tracert首先發送一個TTL為1的UDP報文,因此第一跳發回一個ICMP錯誤消息以指明此數據報不能被發送,之后發送TTL為2的UDP報文,過程不斷進行,直到抵達目的地。Tracert記錄下每個ICMP TTL超時消息的源地址,從而給用戶報文提供到底目的地所經過的網關IP地址。Tracert可以測試連通性,當Tracert某一目的地時,從顯示路徑可以判斷出故障點在何處。
ICMP消息類型:
0 Echo Reply 響應回應消息
3 Destinaation Unreachable 目的不可達消息
4 Source Quench 源抑制消息
5 Redirect 重定向消息
8 Echo 響應消息
11 Time Exceeded 超時消息
12 Parameter Problem 參數問題消息
13 Timestamp 時間戳消息
ICMP代碼(code):
類型 代碼 描述
3 0 網絡不可達
1 主機不可達
2 協議不可達
3 端口不可達
數據通信系統五元組構成,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傳輸層協議
數據鏈路層由MAC和LLC兩個子層構成,兩個子層分別實現什么功能?
LLC為邏輯鏈路控制子層,位于網絡層和MAC子層之間,負責識別協議類型,并對數據進行封裝以便通過網絡進行傳輸。
MAC為介質訪問控制子層,負責指定數據如何通過物理線路進行傳輸,并向下與物理層進行通信。
分組在源端從高層傳遞向低層時,數據會被封裝。
筆記未完,后續繼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