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要學習
如果有一件事情是能改變你自己的,我想這件事情必然就是學習,我的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也是從學習這件事情始發的,那么,我們就從這里開始。
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找到答案,而是為了找到方法,找到一個可以找到答案的方法,所有的解題思路都是在引導你去尋找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或者能力。在這種能力下,你不需要知道答案,因為你可以用這種方法很快找到答案,找到解(相當于查找算法)。
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知道,而更是為了思考和理解,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通過表象去探索內在的本質和原理。真正的學習從來就不是輕松的,而是那種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問題就越多,你的問題越多,你思考的就越多,你思考的越多,你就會覺得自己知道的真少,于是你想了解更多。(吾將上下而求索)。
學習不僅僅是為了開拓眼界,而更是為了找到自己的未知,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上升空間,從而讓自己成長。
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成長,而更是為了改變自己,修正我們那不靠譜的直覺,用一種更有效,更科學,更系統的方式做事。很多時候當你學會了乘法,就不需要用加法來計算,效率倍升。改變自己的思想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如何學習
那么,如何學習呢,我們從“學習金字塔”模型入手。

人的學習分為 ”被動學習” 和 ”主動學習” 兩個層次。
1. 被動學習: 如聽講,閱讀,演示,平均留存率為5%,10%,20%和30%。
2. 主動學習:如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會將原來被動學習的內容留存率從5%提升到50%,75%和90%。
我們可以看到被動學習,主要是被別人灌輸,聽別人說,所以效果最差,只有你自己開始思考,開始自己的總結和歸納,開始找人交流討論,開始動手實踐,并開始對外輸出,你才會掌握到真正的學習能力。
所以,學習不是努力讀更多的書,盲目追求閱讀的速度和數量,這會讓人產生低層次的勤奮和成長的感覺,這是在使用蠻力,妄想把知識直接灌輸到自己的腦海里。要思辨,要踐行,要總結和歸納,否則,你只是在機械的重復某件事,而不會有質的成長的。
如何應對碎片化信息時代的快餐主義
面對信息化的時代,大量的學不完的知識沖面而來,碎片化的知識在自己的周圍密密麻麻的散布著,不知不覺你也成為了快餐主義者,這些快餐文化可以讓你有短暫的滿足感,但是無法讓你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把知識轉換為自己的技能的有效路徑,因為那些都是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付出,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開始在朋友圈,公眾號等這樣的地方進行學習,導致越學越焦慮,越學越浮躁,越學越不會思考。于是,成了“什么都懂,但是依然過不好此生”的狀態。
快餐主義就是“淺度學習”,浮于表面,沒有深入到知識的體系中來,本質中來,而“深度學習”,就需要有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有對知識鉆研思考的能力,并能生產出好的內容。那么,如何深度學習呢,以下關鍵幾點:
1.?高質量的信息源和第一手的知識(經典文摘,github)
2.?把知識連成地圖,將自己的理解表述出來(系統化的知識)
3.?不斷地反思和思辨,與不同年齡段的人討論(每日三省吾身)
4.?舉一反三,并踐行之,把知識轉換成技能
其中信息源要看你學習的科目了,那么,系統化的知識,如何系統化呢,這里有一個模板,按照這幾點來,就可以讓你的學習的知識更加的系統化。
1. 這個技術或者知識出現的背景,初衷和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或者是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關鍵,也就是說你在學一個技術或者知識的時候,需要知道這個技術的成因和目標,也就是這個技術或者知識點的靈魂,如果不知道這些的話,你是不知道這個技術的設計理念的)
2. 這個技術或者知識的優勢和劣勢。(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3. 這個技術或知識的應用場景。(任何技術或者知識都有其應用場景,離開了這個場景,這個技術可能會有很多問題)
4. 這個技術或知識組成部分和關鍵點。(這是技術的核心思想和核心組件,也就是這個技術的靈魂所在)
5. 這個技術或知識底層原理和關鍵實現。(任何一個技術都有其底層的關鍵基礎技術,這些關鍵技術很有可能也是其他技術的關鍵基礎技術。所以,學這些關鍵的基礎底層技術,可以讓你未來很快地掌握其他技術)
6. 已有的實現和它之間的對比。(一般來說任何一個技術或者知識都有不同的或者相近的實現,可以參考,對比)
剩下的就是真正的實踐,舉一反三和總結歸納,還有就是堅持,很多人是堅持不下去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對此只有一個想說的,不要傻傻的堅持,更要把結果曬出來,讓別人點贊,共同進步,它就會成為你的習慣,吃飯喝水一樣,感覺不到太多的付出,這個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堅持。
如何面對逆人性的學習
學習始終會面對大量枯燥的知識,枯燥意味著你不感興趣的東西,而你不感興趣的東西,可能是你并不知道有什么用的東西,這樣的知識通常是比較底層或是抽象度比較高的知識,比如:線程代數,高數,傅里葉變換,或者是一些操作系統的原理,越是理論的東西越讓人覺得枯燥,面對枯燥的知識,只能通過興趣引導,通過實際的應用場景去深入,通過每個小步驟的反饋和成就感去學習,或者通過大佬的講解,帶領,也是很有效的方式。
還有一些學習的小技巧:
1. 把所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當你要教給別人東西的時候,你就會下決心把這個知識學的很透徹,因為怕別人問了你不會,你不懂,所以,你會了,也懂了。)
2. 總結你所學到的。(把所學總結成一段話,一句話)
3. 不要被打斷。(學習的時候,把能打擾自己的手機或者其他事情都屏蔽掉)
4. 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東西立馬用起來,實踐出真知,理論與實踐相互驗證能學的更好)
5. 不要記憶。(聰明的人不會記憶知識的,他們會找方法,那些可以推導出知識或者答案的方法,或者會找線索)
6. 多犯錯誤。(犯錯會讓你學到更多,通過錯誤總結教訓,你會比沒有犯過錯誤的人體會的更深。但是千萬不要犯低級錯誤,也不要同一個錯誤犯兩遍)
學習是一件“逆人性”的事,就像鍛煉身體一樣,需要人持續付出,會讓人感到痛苦,并隨時想找理由放棄。
學習中那些重要的事情
來看一下身為技術人員那些 ”正確的事情”:
1. 提高效率的事情: (你要學習和掌握良好的時間管理方式,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能顯著提高自己的效率。)
2. 自動化的事:(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職業特質,當看見有可以自動化的步驟時,編寫程序來自動化操作,可以顯著提高效率。)
3. 掌握前沿技術的事:(掌握前沿的技術,有利于拓展自己的眼界,也有利于升職漲薪。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技術雖然當下很火,但未必前沿,而是因為它比較易學易用,或者性價比高。由于學習一門技術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你應該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的放矢的去學。)
4. 知識密集型的事:(知識密集型是相對于勞動密集型來說的。基本上,勞動密集型的事都能通過程序和機器來完成,而知識密集型的事,卻仍要人來完成,所以人的價值此時就顯現出來了。雖然現在人工智能似乎也能做一些知識密集型的事,但是在開放領域中相對于人來說還是相去甚遠掌握了領域知識的人的價值依然很高。)
5. 技術驅動的事:(不僅是指程序驅動的事,而且還包括一切技術改變生活的事。比如自動駕駛,火星登陸,元宇宙等。就算自己一時用不著,你也要了解這些,以便將來這些技術來臨時能適應它們。)
行知合一
很多事情想來十分困難,于是許多人就不愿意去做它,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一旦開始動手去做,再困難的事情也能夠很快地找到解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