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云也被稱為本地云架構,部署在企業的內部數據中心。如今,越來越多的提供商提供自己的私有云服務,以增強甚至取代企業自己的私有云環境。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 (NIST) 對私有云的定義是:“云基礎架構為單一組織置備并為其專屬使用的,該組織可由多個消費者組成。它可能由該組織、第三方或這兩者以某種組合方式擁有、管理和運營,它可能運行于本地,或不在本地運行。”
私有云有什么好處??
雖然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優勢迥然不同,但私有云本身確實提供了公有云具備的一些主要功能。也就是說,企業仍然可以享受自助服務、可擴展性、置備和配置虛擬機 (VM) 的能力,在需要時擴大和縮減資源規模,還可以通過自動化簡化任務。
更不用說,企業可以通過按使用容量計費的工具來跟蹤計算使用情況,確保企業只為他們實際使用的資源或服務付費。
實現對資源的自助訪問
許多開發人員表示,阻礙其工作效率的最大因素是無法有效訪問所需的資源。例如,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需要對開發和測試環境輕松進行按需訪問,并利用最新測試數據來提高工作效率。私有云可提供對這些資源的自助訪問,并縮短產品面世時間,從而加快企業交付新服務和功能的速度。許多 IT 團隊都依賴于 IT 服務管理 (ITSM) 服務,例如 ServiceNow。設計合理的私有云應該提供這種優勢并與您使用的任何 ITSM 解決方案集成。
支持傳統和云原生應用
成熟的企業通常擁有成百上千個傳統業務應用。盡管他們對云原生應用進行了新的投資,但仍需要繼續支持傳統業務應用。設計合理的私有云應該能夠提供通用的操作模型和單一控制管理臺,靈活支持這兩種模式。
如果設計得當,私有云可以提供公有云的所有優勢。它可以節省預算、節省員工時間和消除復雜性,使 IT 運營更加高效。私有云支持快速便捷的資源訪問、簡化部署、支持傳統和云原生應用模式,還可提供有實際意義的自動化功能,從而提升企業的敏捷性。
提高自動化水平
隨著企業運行越來越多的應用,向更多用戶提供服務,手動執行任務和工作流程造成了巨大的障礙。以擴展基礎架構服務的速度培養您的 IT 員工既不切實際,又無法實現。設計合理的私有云應提供這種優勢,并實現自動化,以便 IT 團隊更輕松地部署、操作和擴展基礎架構和應用堆棧,同時提供 IT 即服務(ITaaS)以賦能開發和業務團隊。
促進數據訪問和分析
私有云應該可以整合數據,讓數據更容易訪問和整合,加速分析,獲得更深入的洞察,而不是創造更多的數據孤島。
私有云計算面臨哪些挑戰?
盡管私有云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多項不容忽視的限制。在下一節,我們將探討如何解決和克服這些挑戰。
基礎架構不夠靈活
您的私有云需要能夠適應多種不同的應用需求,包括傳統企業應用和云原生應用。不夠靈活的基礎架構和三層基礎架構會使這一點變得難以實現。
復雜的數據服務
除了公有云中常見的對象存儲之外,企業環境通常需要具備塊和文件存儲服務的私有云。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則需要為每項數據服務部署和管理不同硬件,這一做法將導致成本攀升和復雜性加劇。單獨的存儲池會降低整體容量利用率和限制靈活性。隨著數據在數字化轉型中發揮愈發關鍵的作用,應對這一挑戰刻不容緩。
過猶不及
盡管私有云可以提供控制功能,但供應商可能會將多種產品打包,造成不必要的部署和管理復雜性,導致一些資源處于閑置狀態。更不用說,由于許可費、ELA 等,企業將花費高額的 IT 費用。
供應商鎖定
在傳統基礎架構上運行的私有云還有一個問題。虛擬化供應商鎖定。不管選擇哪個提供商或虛擬化管理程序,客戶都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使用同一個提供商的產品。
多層
為了連接到公有云,企業將需要增加另一個非原生集成的軟件層。擁有多個 IT 團隊和專家的大型企業可能更傾向于搭建私有云,但整個團隊將苦于復雜且效率低下的工具。
自動化程度不足
擁有僵化架構和復雜數據服務的私有云無疑使自動化變得更加困難。這將使自動化創建更加耗時、自動化故障愈發頻繁,故障排除和維護任務也更為復雜。
私有云 vs 公有云 vs 混合云?
一般有三種云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有云由獨立的第三方提供商提供。最受歡迎的是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和 Microsoft Azure,這兩者主導了公有云市場。這類公司擁有計算資源,供客戶在需要時使用。使用公有云的企業將共享這些資源。這種模式通常被稱為“多租戶”環境。
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創建、擁有、運營和維護自己的私有云。雖然這種形式的安全性更高,但企業本地的云架構,其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并非表現極佳,因為企業必須依賴他們已經擁有的資源,而不是第三方提供商的資源。
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好處,因此轉而采用混合云模式。在這種架構中,私有云與公有云相連接,讓企業在兩個環境中運行工作負載。通常情況下,企業將主要使用他們的私有云環境,然后在需要時“爆發”至公有云。為了使混合云模式發揮作用,在運行云的軟件和兩者使用的服務之間必須有高度的兼容性。
??
通過私有云過渡到混合云
擁有良好架構的私有云將使您的混合云部署更加輕松,并確保您在之后需要時取得成功。其背后原因都屬于常識。如果您的私有云面臨如前文所述的挑戰,那么 IT 團隊將無法全身心專注于混合云。依賴于私有云服務的混合應用將受困于其局限性,尤其是與性能、自動化或集成相關的挑戰。
合適的私有云解決方案應當有力推動與公有云的集成。這包括用于將虛擬機和數據從一個站點復制或遷移至另一站點的工具、支持不同虛擬化管理程序,以及支持虛擬機和容器的能力。通過選擇合適的私有云解決方案,您可以迅速實現向混合云的過渡,從而使混合操作更加輕松、更具成本效益,并獲得更出色的表現。
通過超融合支持私有云
雖然私有云有自己的長處,特別是在安全方面,但許多企業并不打算只使用本地云,而是希望在未來擴展到混合或多云架構。也就是說,許多 IT 決策者由于重大的預算限制而不得不暫停這一目標,使他們無法為多云運營模式做準好備。
這就是為什么企業必須確保他們的底層基礎架構能夠很好地支持混合云和多云計劃,或者,如果他們打算長期堅持使用私有云,那么該基礎架構要能夠為本地環境提供類似公有云的能力和靈活性。但最終,傳統的三層架構中獨立的存儲、服務器、虛擬化和網絡組件是問題的根源。
有了超融合基礎架構,這些獨立的組件相互融合,消除了存儲孤島。事實上,這種架構解決方案支持私有云范式,可提供:
- 可靠的安全配置和審計
- 靜態數據加密
- 微分段
- 原生數據保護、備份和災難恢復
- 快速、無中斷的部署
- IT 即服務 (ITaaS)
- 減少運營費用,提高投資回報率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青睞私有云的優勢?
如今,約有 52% 的組織在某種形式的私有云上運行。但根據最近的研究,這一比例還將進一步增長。在 IDC 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 80% 的企業已經將應用從公有云中移出,遷回他們的私有云上。他們還發現,在未來兩年內,50% 的公有云應用將遷移回本地。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轉變?
幾乎在所有情況下,原因都是為了節約成本。在另一項研究中,IDC還發現,企業工作負載中大多數是可預測工作負載,此類工作負載在公有云中運行的成本平均約為本地部署的兩倍。私有云提供了安全性和可預測性,導致許多企業選擇在本地運行自己的云架構,以節省成本。
設計私有云
設計高效的私有云需要進行仔細規劃,并考慮你當前和未來的需求與優先事項。滿足企業需求的私有云應當構建于穩健的基礎之上,該基礎可以提供自助服務功能、以應用為中心的安全性及強大可靠的數據保護和災難恢復。
具有這些能力的基礎架構,可以解決任何企業要在數字經濟中取得成功的兩大迫切需求:
- 提高 IT 效率
- 實現數字創新
經過精心設計而打造的私有云有助于滿足這兩大需求。提高IT效率是加速創新的前提。部署成功的私有云可以釋放預算。在大多數企業中,傳統 IT 消耗了大部分 IT 預算,僅留下一小部分預算用于創新。據 Gartner 報告所示,傳統 IT 的花費平均占支出的 81%,其中只有 19% 用于云支出。傳統支出預計在 2022 年下降到 72%。如果您可以通過將工作負載從傳統 IT 遷移至私有云來降低支出,則可以將更多預算用于其他領域。
節省員工時間。如果你的 IT 員工將所有時間用于置備、更新、數據保護和故障排除等基礎架構管理任務以滿足運營需求與客戶要求,那么他們將缺乏足夠時間或精力來專注于創新。憑借私有云實現操作合理化和自動化,并啟用自助服務,從而滿足開發人員和其他用戶的更多需求,并讓您的團隊擺脫繁瑣乏味的工作。
最后,私有云消除了復雜性。傳統 IT 環境通常具有圍繞重要應用(如數據庫)的專用計算和存儲基礎架構孤島。這種方法既繁瑣復雜,又效率低下。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孤島(包括文件共享和對象存儲)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知名企業的異構基礎架構和技術債務可追溯至數年前。這種復雜性不僅會帶來高昂成本,而且會嚴重阻礙創新。
除非消除本地部署操作中的障礙,否則您將無法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并面臨無法達成業務目標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