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獨一無二,且超乎常人的支點,而不應該一味追求大而全,技多不壓身的堆料。
凡是考了一堆證書,以為掌握多項技能,就能賺到錢的都是學生思維。
尤其是很多剛入職場的年輕人,為了職場晉升,考取了一堆證書。
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證書、心理咨詢師證、人力資源管理師證,以為擁有了這些證書,有了這些技能,職場就能平步青云,扶搖直上。
但是這些證書的加持,并不能給你一個職場打工人有多少加分,也不可能因為你考了這些證書就給你立刻升職加薪。
我倒不是說,所有證書沒有用。
比如執業醫師證,執業藥師證,CPA證書等。
如果你從事相關行業,必須要有對應證書,這無可厚非。
但是,一個普普通通打工人,每天耗費巨大時間和精力,考了一個和行業崗位不相關的證書,只能證明,你內心極度自卑且沒有安全感。
因為自卑,所以想用外界這種無用證書來加強自己的信心;
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想通過證書傍身來獲取所謂的滿足。
本質上,就是一個弱者,一個看似為了提升自我價值,卻一直干著離錢越來越遠的事情。
吃力不賺錢。
你看當年明月,什么證書都沒有,本科都是在職讀的公務員,但是就是愛好讀歷史,寫文章,《明朝那些事》總版稅超過1億;
你看劉慈欣,有什么證書,一個在娘子關電站無事可干的中年男,每天憑借學習的物理知識寫科幻小說,現在是中國影視劇版權改編費用最高的作家;
你看天下霸唱,之前就是一個在投資期貨圈的韭菜,在這個行業沒賺到一分錢,只是碰巧在山西工作的時候,認識了幾個挖煤的窮b,聽了這些挖煤天天說的故事,于是自學風水,寫了《鬼吹燈》。
你看陶碧華,剛開始賣涼粉,都是自己像撿垃圾似的把撿來的磚頭一塊塊碼好,做成了一個涼粉檔口,由于調制的辣椒醬好吃,才慢慢做大變成了現在的老干媽。
你看臧健和,早年本來是想去泰國投奔老公的,結果沒想到她老公另娶妻子,無奈只能帶著兩個女兒,在香港灣仔碼頭包餃子賣給工人吃,后來才成就了灣仔碼頭的品牌。
所以你看,賺錢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證書,那么多技能,只需要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甚至超乎常人的支點。
在這個支點上,無限深耕,無限擴大,就能賺錢。
給我一個支點,便能翹起賺錢的杠桿,甚至于整個地球。
賺錢需要獨一無二的支點,而不是技多不壓身的堆料。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