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一、pair用法
- 1.2、pair的創建和初始化
- 1.3、pair對象的操作
- 1.4、(make_pair)生成新的pair對象
- 1.5、通過tie獲取pair元素值
- 2、typedef
- 2.1、什么是typedef
- 2.2、typedef用法
- 2.2.1、對于數據類型使用例如:
- 2.2.2、對于指針的使用例如
- 2.2.3、對于結構體的使用
- 2.3、進階typedef
- 2.3.1、數組指針
- 3.1.2、指針函數
- 3.1.3、Typedef與define
參考連接:原文鏈接: https://blog.csdn.net/sevenjoin/article/details/81937695
一、pair用法
pair
是將2
個數據組合成一組數據的一種數據類型,pair
是通過struct
結構體實現的其標準庫類型--pair
類型定義在#include <utility>
頭文件中
類模板:
template<class T1,class T2> struct pair參數:
T1是第一個值的數據類型,T2是第二個值的數據類型。功能:
將一對值合在一起,比如二維坐標(x,y),當然可以用結構體實現,但是使用pair有它的簡潔之處。兩個值分別通過 .first 和 .second 來訪問。
pair<T1, T2> p1; //創建一個空的pair對象(使用默認構造),它的兩個元素分別是T1和T2類型,采用值初始化。
pair<T1, T2> p1(v1, v2); //創建一個pair對象,它的兩個元素分別是T1和T2類型,其中first成員初始化為v1,second成員初始化為v2。
make_pair(v1, v2); // 以v1和v2的值創建一個新的pair對象,其元素類型分別是v1和v2的類型。
p1 < p2; // 兩個pair對象間的小于運算,其定義遵循字典次序:如 p1.first < p2.first 或者 !(p2.first < p1.first) && (p1.second < p2.second) 則返回true。
p1 == p2; // 如果兩個對象的first和second依次相等,則這兩個對象相等;該運算使用元素的==操作符。
p1.first; // 返回對象p1中名為first的公有數據成員
p1.second; // 返回對象p1中名為second的公有數據成員
p1 = p2; // pair變量間賦值
1.2、pair的創建和初始化
pair包含兩個數值,與容器一樣,pair也是一種模板類型。但是又與之前介紹的容器不同;
在創建pair對象時,必須提供兩個類型名,兩個對應的類型名的類型不必相同
pair<string, string> anon; // 創建一個空對象anon,兩個元素類型都是string
pair<string, int> word_count; // 創建一個空對象 word_count, 兩個元素類型分別是string和int類型
pair<string, vector<int> > line; // 創建一個空對象line,兩個元素類型分別是string和vector類型
當然也可以在定義時進行成員初始化:
pair<string, string> author("James","Joy"); // 創建一個author對象,兩個元素類型分別為string類型,并默認初始值為James和Joy。
pair<string, int> name_age("Tom", "18");
pair<string, int> name_age2(name_age); // 拷貝構造初始化
pair類型的使用相當的繁瑣,如果定義多個相同的pair類型對象,可以使用typedef簡化聲明:
typedef pair<string,string> Author;
Author proust("March","Proust");
Author Joy("James","Joy");
變量間賦值:
pair<int, double> p1(1, 1.2);
pair<int, double> p2 = p1; //operator =
1.3、pair對象的操作
訪問兩個元素操作可以通過first和sencond訪問:
pair<int ,double> p1;p1.first = 1;p1.second = 2.5;cout<<p1.first<<' '<<p1.second<<endl;//輸出結果:1 2.5string firstBook;
if(author.first=="James" && author.second=="Joy")firstBook="Stephen Hero";
1.4、(make_pair)生成新的pair對象
還可以利用make_pair創建新的pair對象:
pair<int, double> p1;p1 = make_pair(1, 1.2);cout << p1.first << p1.second << endl;//output: 1 1.2int a = 8;string m = "James";pair<int, string> newone;newone = make_pair(a, m);
cout << newone.first << newone.second << endl;//output: 8 James
1.5、通過tie獲取pair元素值
在某些清況函數會以pair對象作為返回值時,可以直接通過std::tie進行接收。比如:
std::pair<std::string, int> getPreson() {return std::make_pair("Sven", 25);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std::string name;int ages;std::tie(name, ages) = getPreson();std::cout << "name: " << name << ", ages: " << ages << std::endl;return 0;
}
2、typedef
2.1、什么是typedef
typedef是在C和C++編程語言中的一個關鍵字。作用是為現有的數據類型(int、float、char……)創建一個新的名字,目的是為了使代碼方便閱讀和理解。
2.2、typedef用法
2.2.1、對于數據類型使用例如:
typedef int NEW_INT;
以上就是給int
起了一個新的名字NEW_INT
,注意要加分號。當要定義int
類型數據時就可以:
NEW_INT num;
此時NEW_INT num
等同于 int num
。
2.2.2、對于指針的使用例如
typedef int *PTRINT;
以上就是給int *
起了一個新的名字NEW_INT
。可定義int類型指針變量如:
PTRINT x;
此時PTRINT x
等同于int *x
。
例:
2.2.3、對于結構體的使用
在聲明結構體時可為結構體和結構體指針起別名,如:
typedef struct NUM
{int a;int b;
}DATA,*PTRDATA;
此時DATA等同于struct NUM,*PTRDATA等同于struct NUM *。
定義結構體變量及指針可簡化為:
DATA data; //定義結構體變量PTRDATA pdata; //定義結構體指針
舉例:
#include <stdio.h>typedef struct NUM
{int a;int b;
}DATA,*PTRDATA;int main()
{DATA data; //定義結構體變量PTRDATA pdata; //定義結構體指針pdata=&data; //結構體指針指向結構體變量 data.a=100;data.b=500;printf("a=%d\nb=%d\n",data.a,data.b);printf("a=%d\nb=%d\n",pdata->a,pdata->b);return 0;
}
OUT:
2.3、進階typedef
2.3.1、數組指針
int (*ptr)[3];
使用Typedef:
typedef int (*PTR_TO_ARRAY)[3];
例:
#include <stdio.h>typedef int (*PTR_TO_ARRAY)[3];int main()
{Int I;Int temp[3]={1,2,3};PTR_TO_ARRAY ptr_to_array;ptr_to_array = &temp;for(i+0;i<3;i++){printf("%d\n",(*ptr_to_array)[i]);}return 0;
}
3.1.2、指針函數
int (*fun)(void);
使用Typedef:
typedef int (*PTR_TO_FUN)(void);
3.1.3、Typedef與define
Typedef是起別名,define是替換。
例如:
typedef int *PTR;PTR a,b;
此時a,b都是指針變量。
#define PTR int*PTR a,b;
此時等同于
int *a,b;
只有a為指針變量,而b為整型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