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行流量/PRB利用率和貶損用戶的關系
通過分析長期貶損質差小區:下行PRB利用率/流量和小區平均每小時質差用戶數成正比例關系,即小區的貶損用戶會隨PRB利用率/流量的增長而增長。
2.?貶損用戶和流量走勢
年前平均每天流量平穩的情況下,通過無線側優化貶損用戶從193萬下降至101萬;受春節假期和疫情的雙重影響,流量和貶損用戶都呈現下降的趨勢,在第九期貶損用戶出現歷史最低59萬;但隨著春節假期結束/疫情結束,截止第十二期全省流量增長至20058TB,和年前第七期流量對比,增長比例為12.58%;貶損用戶數從第七期的101萬下降至第十二期99萬下降比例2%;即通過優化后,在流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貶損用戶數反而呈現整體下降趨勢。
3.?貶損用戶優化情況
全省累計派發和優化1.48萬個AI質差小區,其中杭寧溫8503個質差小區,總占比53%。3月聯動地市對1312個貶損小區開展優化,目前已完成質檢,3月閉環率76.44%,對未閉環小區繼續聯動地市滾動疊加優化,整體如下:
3.1?質差小區優化方案
各地市反饋優化措施中,主要集中在RF優化及各類參數優化,占比70%,如下
3.2?貶損用戶優化效果:
通過對比第7批和第12批聚集貶損用戶,全省總體貶損用戶數由101萬下降至99萬,微降1.98%。經過2月和3月連續質差小區優化,質差小區涉及貶損用戶21.6萬下降至13.8萬,整體下降7.8萬,降幅36%;從模型輸出的整體貶損用戶和優化小區涉及貶損用戶數對比,可以看出優化效果較明顯。
通過對比優化小區,前后流量增長的比例和貶損用戶數變化發現:其中流量在下降10%內的小區的貶損用戶減少53%,流量增長在10%內小區的貶損用戶數減少36%。
分析第七批和十二批貶損用戶和優化小區涉及用戶相關性,除杭州、溫州、舟山外,其他地市整體貶損用戶規模有劣化,金華、湖州、衢州劣化幅度較大。各地市在開展貶損質差小區優化后,質差小區聚集貶損用戶數均有下降,其中舟山、溫州、臺州降幅明顯。對比這兩個維度數據可以看出,優化后除杭溫舟外其他地市整體用戶規模出現劣化,但優化小區涉及貶損用戶數出現明顯減少,說明優化小區效果明顯。
地市累計申請白名單338個小區,主要原因分三大類:特殊場景長期弱覆蓋、新建類項目建設周期較長、高鐵保護帶等;對優化后的貶損小區開展質檢分類并對比分析,申請白名單小區由于小區優化困難貶損用戶數降幅只有12%,降幅略小;未閉環小區降幅26%,已閉環的小區降幅最大達到40%,詳細如下:
貶損質差小區用戶數分區間段對比分析,其中貶損用戶數小于60的小區數量明顯上升,大于60貶損用戶高聚集小區數量明顯減少,整體如下:
4.?貶損優化方案不合理典型案例
通過抽查衢州和紹興各30個質差小區優化方案,其中紹興出現1個修改4-2門限導致用戶倒流的情況,衢州出現1個越區覆蓋小區,調整方位角未調整下傾角的情況,詳細如下:
4.1?不合理案例一:天饋
??質差小區描述:
常山富足山二F_1(460-00-416836-1);小區出現連續貶損質差小區,小區平均每天質差用戶數53個,AI質差定義16.7%為弱覆蓋和17.5%的下行RTT時延高
??質差小區分析:
通過分析小區覆蓋場景為低層居民區,MR覆蓋率為95%,無線接通率為99.9%,切換成功率為99.87%,下行利用率39.5%,小區 TA>1km占比為34%存在越區覆蓋,小區狀態正常無告警,小區兩兩切換指標,無異常較差小區;根據地理位置核查小區與周邊鄰區,小區與鄰區關系正常;初步判定小區由于越區覆蓋距離太遠導致AI質差用戶數增加。
??質差小區優化方案:
常山富足山二F_1方位角由120>90
??質差小區優化方案不合理原因:
ü通過優化前后貶損用戶對比:篩選常山富足山二F_1小區和共覆蓋6個小區的貶損用戶數對比發現,常山富足山二F_1小區和區域整體貶損用戶在優化后貶損用戶數增長。
ü通過AI質差原因定位發現常山富足山二F_1小區4G-2G存在倒流的情況,小區無線問題主要是越區覆蓋,但是地市優化方案是調整方位角,導致小區還是存在越區覆蓋的情況,建議在現有的機械下傾角的基礎上,下壓4°機械下傾角。
4.1?不合理案例二:參數
??質差小區描述:
H757160柯橋柯西小佐路_1(460-00-411339-1);小區出現連續貶損質差小區,小區平均每小時質差用戶數7個,AI質差定義28.1%為弱覆蓋(4G-2G倒流)。
??質差小區分析:
通過分析小區覆蓋場景為工業園區,MR覆蓋率為56.81%,重疊覆蓋度為9.11,無線接通率為99.93%,切換成功率為99.85%,下行利用率61.99%,小區狀態正常無告警,小區兩兩切換指標,無異常較差小區;根據地理位置核查小區與周邊鄰區,小區與鄰區關系正常;初步判定小區深度覆蓋不足導致的弱覆蓋。
??質差小區優化方案:
修改修改A4門限-100到-104,最小接收電平-128到-120,異系統盲切換門限-128修改到-120。
??質差小區優化方案不合理原因:
ü通過優化前后貶損用戶對比:篩選H757160柯橋柯西小佐路_1小區和共覆蓋10個小區的貶損用戶數對比發現,H757160柯橋柯西小佐路_1小區和區域整體貶損用戶在優化后貶損用戶數增長。
ü通過AI質差原因定位發現H757160柯橋柯西小佐路_1小區4G-2G存在倒流的情況,小區存在MR弱覆蓋,同時小區重疊覆蓋度為9.11,但是地市優化方案是修改最小接入電平、異系統盲切換門限;參數修改后會加快4G-2G的倒流,即小區貶損用戶會增長,同時小區會切換至周圍站點,導致周圍站點的貶損用戶增長概率增加;優化建議:通過現場測試,控制重疊覆蓋°,同時現場勘查此小區弱覆蓋的原因。
5.?杭溫長期貶損用戶聚類試點優化
5.1?杭州長期貶損用戶聚類優化
1、聚焦區域
采用基于密度的聚類算法,篩選出連續貶損用戶數大于10的小區,杭州共計匯聚出四塊區域,分別分布在城北、喬司、下沙、蕭山新灣等區域,涉及52個高頻質差小區。
2、聚焦質差小區指標
提取聚類區域質差小區指標分析,剔除非無線側原因小區,無線側原因28個小區,其中越區覆蓋、MR弱覆蓋及重疊覆蓋占71.4%,需要加強區域里的覆蓋優化;高負荷小區占比28%需盡快進行負荷優化。
3、優化后效果評估
杭州對高頻質差小區開展詳細分析,并針對質差小區具體網絡環境制定了具體優化方案,其中參數優化、天饋調整、新建站點、擴容小區數總占比76%,詳細如下:
通過最新AI質差貶損用戶數據評估,第四期優化前杭州貶損總用戶42.6萬,優化后總第七期貶損用戶29.2萬,降幅31.42%。經聚類的高頻質差小區涉及貶損用戶數1.7萬,經過專項整治后貶損用戶數0.49萬,貶損用戶下降1.2萬,降幅達71%,貶損用戶數優化效果明顯。
對杭州質差小區優化后指標進行評估,優化后上行PRB利用率及過覆蓋比例優化效果不明顯,有待進一步分析優化,其他指標有明顯提升,具體如下:
5.1?溫州長期貶損用戶聚類優化
?聚焦區域
采用基于密度的聚類算法,篩選出連續貶損用戶數大于10的小區,溫州共計匯聚出四塊區域,分別分布在虹橋、樂清、溫麗高速與104國道附近、蒼南區域等區域,涉及53個高頻質差小區。
?聚焦小區指標
提取聚類區域質差小區指標分析,剔除非無線側原因小區,無線側原因28個小區,無線側各原因分類中高負荷小區最多,總占比44%,盡快進行負荷優化。
?優化后效果評估
溫州結合高頻質差小區的無線環境及無線指標,主要開展覆蓋整治和參數優化,占比77%, 詳細如下:
通過最新AI質差貶損用戶數據評估,第四期優化前溫州貶損總用戶25.1萬,優化后第七期總貶損用戶25.3萬,整體貶損規模沒有下降。溫州經聚類的高頻質差小區涉及貶損用戶數0.8萬,專項整治優化后貶損用戶數0.49萬,貶損用戶下降0.31萬,降幅38.8%,貶損用戶數優化效果明顯。由于溫州主要的質差原因為下行高負荷,優化后高負荷小區負荷有所下降,但仍存在高負荷問題,溫州貶損用戶數降幅低于杭州,還需地市繼續加強負荷優化。
對溫州質差小區優化后指標進行評估,優化后各類指標明顯提升,部分小區還存在高負荷,具體如下:
6.?杭州長期貶損用戶聚類區域下一步計劃
6.1?匯聚區域
采用基于密度的聚類算法,篩選出貶損用戶匯聚區域,杭州高頻質差小區匯聚區域分布在1陸家門,2宗賢樞紐,3余杭高鐵站,4石橋立交橋,5東湖高架路與杭州繞城高速交界處,6濱江(錢江世紀城和高鐵沿線),7飛機場,8杭州神龍泵業等。
6.1?匯聚區域小區數量
杭州城區貶損用戶相對比較集中的區域有8個,其中石橋立交橋、濱江(錢江世紀城和高鐵沿線)、余杭高鐵站質差小區很質差用戶數相對較多,后續將逐步對8個貶損匯聚區域展開集中優化。
6.2?MDT數據分析
基于MDT數據,分析TAC插花、基于TAC更新的越區覆蓋、區域性弱覆蓋、重疊覆蓋與邊緣用戶頻次
?TAC插花
對頻繁TAC更新用戶,遍歷其周邊一定范圍內所有小區,如所在TAC小區占比過低,推斷該小區所在TAC為TAC插花狀態。
?越區覆蓋
對頻繁TAC更新用戶,如目標小區與理想目標小區不一致,且目標小區與源小區、理想目標小區在同一直線上,則存在目標小區或源小區越區覆蓋情況。
?區域性弱覆蓋
對MDT覆蓋進行柵格化,聯合MR數據,取弱覆蓋占比較高部分為區域性弱覆蓋且MR-110占比在<85%。
?重疊覆蓋
服務小區RSRP>-110且同頻鄰小區電平和服務小區電平差值在3db內且存在采樣點的鄰區個數>=3個的小區采樣點/小區內所有采樣點>5%,總采樣點>3000
?邊緣用戶小區
小區邊緣距離:服務小區電平比鄰區電平低1~3db時,用戶離小區的距離
邊緣用戶頻次:用戶距離服務小區的距離大于該服務小區邊緣距離即為邊緣用戶頻次。
邊緣用戶小區:聚合邊緣用戶頻次與總采樣點比>20%且大于-110平均覆蓋率<90%的小區為邊緣用戶小區。
質差圈中暫無邊緣用戶小區。
后續對于以上劣化小區開展持續跟蹤并采取針對性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