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技巧
- 寫在最前面
- 摘要
- 構圖與拍攝角度
- 景別
- 人物表情與敘事
- 遠景與特寫
- 構圖與拍攝角度
- 案例
- 主體、陪體、前景、背景
- 強調主體
- 利用前景和背景
- 層次感的創造
- 探索新聞攝影中的構圖技巧
- 基本構圖技巧
- 構圖技巧的應用實例
- 實例分析
- 1. 黃金分割和九宮格
- 2. 三角型構圖
- 3. 引導線構圖
- 4. 中心構圖和對稱構圖
- 多實踐練習
- 深入理解攝影中的影調和光線
- 影調的重要性
- 影調的分類
- 直方圖的應用
- 如何讀懂直方圖
- 防止過曝和過暗
- 影調在創意表達中的運用
- 光線角度及其效果
- 1. 面光
- 2. 側光
- 3. 逆光
- 4. 頂光
- 5. 底光
- 基礎布光:三點布光法(人物訪談等)
- 鏡頭的選擇和景深
- 相機鏡頭和焦段
- 鏡頭類型
- 鏡頭功能
- 景深的影響因素
- 如何實現良好的虛化效果
- 相機操作基礎
- 曝光三要素
- 光圈 (Aperture)
- 快門速度 (Shutter Speed)
- ISO
-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 相機關鍵按鈕和功能
- 1. 波輪
- 2. 模式切換
- 3. 取景器和屏幕模式切換
- 4. 對焦點選擇
- 5. 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切換
- 6. 回看和刪除
- 7. 變焦控制
- 新聞攝影實例講解
- 室內會議攝影
- 室外活動攝影
- 關鍵注意事項
- 運動攝影
- 人物訪談攝影
- 實戰技巧
- 如何拍攝夜景:技巧和設備
- 1. 克服光線不足的挑戰
- 2. 使用閃光燈和其他光源
- 3. 選擇合適的鏡頭和設置
- 4. 控制環境
- 5. 實踐和經驗
- 交流答疑: 手機攝影與新聞攝影技巧
- 手機攝影注意事項
- 新聞攝影實踐技巧
寫在最前面
今天有幸參加了新聞學院博聞新聲宣講團的宣傳培訓,艾弘毅學長帶來了第一課——《新聞攝影技巧》主題講解。
艾弘毅
? “破浪前行的多學科新聞人,習慣用鏡頭講故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生,本科就讀于新聞學院,曾任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新聞中心視頻部部長、華中大記者團攝影部部長、V-fun影視團隊技術部部長。在南方都市報、字節跳動、中國新聞社等媒體實習,具有豐富的新聞攝影和視頻制作經驗。
在這次培訓中,艾弘毅學長以其豐富的攝影知識和實踐經驗,為我們展現了新聞攝影的精髓。他的講解不僅邏輯絲滑,而且深入淺出,從小白一步步教到進階、再到實戰應用
,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深刻見解和實用建議。
- 技術詳解: 不僅分享了拍攝技巧,還深入講解了相機的技術操作。
- 實用性強: 課程內容貼近實際新聞攝影場景,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 多場景應用: 涵蓋了多種新聞攝影場景,提供了較全面的技術支持。
作為攝影新手的我,也能快速把握關鍵要點,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以下是本次培訓的一些重點摘錄,方便自己回顧應用,希望能為其他宣傳工作者or攝影愛好者豐富視角。
摘要
在此次授課中,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新聞攝影的多個關鍵點。
-
拍攝角度與視角: 討論了不同拍攝角度帶來的視覺效果,如平視、俯視和仰視,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照片的情感表達。
-
構圖與焦點: 強調了構圖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體現主體和背景時的技巧,如何通過虛化背景來突出主體。
-
光線運用: 講解了如何根據不同光線條件(如逆光、側光)調整拍攝策略,以及如何運用光線創造情緒。
-
相機操作技巧: 詳細介紹了相機的操作,包括光圈、快門速度、ISO設置等,以及如何根據不同場景進行調整。
-
場景拍攝技巧: 針對不同場景(如室內會議、室外活動、人物訪談)的特殊拍攝技巧。
-
手機攝影注意事項: 答疑階段,提供了使用手機進行新聞攝影的建議和技巧。
構圖與拍攝角度
在新聞攝影中,構圖和拍攝角度是表達視覺故事的關鍵元素。
景別
景別是指由于在焦距一定時,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攝影機錄像器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
人物表情與敘事
- 展現拍攝的背景環境。
- 在拍攝時,確保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的表情,這對敘事至關重要。
- 注意細節:例如,避免“切頭”現象,即不要在不恰當的位置切斷人物頭部,這會影響照片的美感。
遠景與特寫
- 遠景和特寫都是用來強調情緒的強大工具。
- 它們通常集中于展示人物的特定部分,如眼睛或手部,來傳達特定的情緒或故事。
構圖與拍攝角度
了解不同拍攝角度的特性,可以幫助攝影師選擇最佳的拍攝角度來表達所需的效果。
在拍攝時,選擇合適的角度非常關鍵,比如平視、仰視或俯視,每種角度都能帶來不同的情感和視覺效果。
- 平拍:用于敘述和展示平等視角的故事。
- 仰拍:創造一種壓迫感,強調被攝對象的力量或威嚴。
- 俯拍:提供全局視角,展示事件的整體情況。
案例
-
一張戰爭時期受傷小男孩的照片,直接且有力地傳達了情感和故事。
-
通過仰拍,如拍攝一個馴猴人,可以在視覺上增大主體,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壓迫感。
-
俯拍,如使用航拍或從高處拍攝,能提供現場的全局視角,幫助觀眾更全面地理解場景。
主體、陪體、前景、背景
- 主體:是畫面中的焦點,體現主題思想。
- 陪體:與主體構成特定關系,輔助表現主題。
強調主體
- 確保主體(比如體育攝影中的運動員)在畫面中占據重要位置。
- 使用虛化處理,如將觀眾虛化,可以強化對主體的關注。
利用前景和背景
- 前景:位于主體之前,增加畫面深度。靠近鏡頭位置的人物、景物。
- 背景:位于主體之后,用于渲染和襯托主體。
前景和背景的設計至關重要,可以增加畫面的層次感。
例如,在戰爭攝影中,破損的建筑作為前景可以增加照片的情感深度。
層次感的創造
- 通過巧妙地設置前景(如樹葉)可以使畫面更有動感和層次感,尤其是在風光攝影中。
探索新聞攝影中的構圖技巧
在新聞攝影中,掌握構圖技巧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構圖不僅可以使畫面更加美觀和平衡,還能更好地傳達故事和情感。
基本構圖技巧
構圖技巧的應用實例
實例分析
- 在拍攝人物時,考慮人物的朝向和視線方向,可以幫助確定最佳的構圖位置。例如,如果人物面向畫面的一側,那么將人物放置在畫面的另一側可以創造出視覺平衡。
- 在拍攝群體場景時,選擇幾個關鍵人物作為焦點,使用三角型構圖技巧,可以避免畫面顯得雜亂無章。
- 使用引導線,如道路或建筑線條,可以創造動態感,并引導觀眾的視線深入畫面。
- 對于想要突出的特定對象,如戰爭紀念碑或重要人物,中心構圖是一個有效的選擇。
1. 黃金分割和九宮格
- 黃金分割:這種方法將畫面分割成具有特定比例的部分,主體放在這些分割點上,可以使畫面更加美觀和平衡。
- 九宮格:通過將畫面分成九個等分的格子,將主體放置在交叉點上,同樣能夠創造出平衡和諧的視覺效果。
2. 三角型構圖
- 在畫面中形成穩定的視覺焦點,尤其適用于多人場景。通過在畫面中創造三角形狀的布局,可以增加畫面的穩定性和吸引力。
3. 引導線構圖
- 使用畫面中的線條(自然或人造)引導觀眾的視線,增強畫面的縱深感和動態感。這些線條可以是道路、建筑線條,甚至是自然界中的形狀。
4. 中心構圖和對稱構圖
- 中心構圖:將主體放置在畫面中心,用于強調該主體,適用于需要突出單一主題或對象的情況。
- 對稱構圖:通過在畫面中創造對稱效果,增加視覺的平衡感和和諧感。
多實踐練習
構圖技巧在新聞攝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細心地運用這些技巧,攝影師不僅能夠提升作品的視覺質量,還能更有效地傳遞故事和情感。掌握這些技巧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探索。
深入理解攝影中的影調和光線
攝影不僅僅是捕捉瞬間,更是通過光線和影調來表達情感和故事。理解影調和如何利用光線,是每位攝影師技藝提升的關鍵。
影調的重要性
影調指的是畫面的明暗層次、虛實對比,以及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間的關系。影調的不同,可以創造出截然不同的視覺和情感效果。
影調的分類
- 低調、中調、高調:根據照片的整體亮度進行分類。低調照片通常較暗,高調則較亮。
- 短調、中間調、長調:依據照片亮度的分布廣度來定義。短調指亮度變化范圍較小,長調則反之。
直方圖的應用
直方圖是攝影中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它顯示了畫面中所有像素的亮度值分布。
如何讀懂直方圖
- 暗部(陰影)、中間調、亮部(高光):直方圖將畫面的亮度分為這三個區域。
- 低短調、低中調、低長調:這些術語描述了畫面在陰影部分的亮度分布。
防止過曝和過暗
- 使用直方圖可以有效避免過曝或過暗的問題。
- 確保直方圖中的數據不會過度集中在左側(過暗)或右側(過曝)。
- 平衡好直方圖的分布,可以幫助攝影師獲得更準確的曝光。
影調在創意表達中的運用
了解并掌握影調的運用,對攝影師來說至關重要。通過精確的光線和影調處理,不僅能夠提升照片的美學價值,還能更深刻地表達故事和情感。
- 創意攝影:使用不同的影調,可以創造出具有不同情感和風格的圖像。例如,短調照片通常給人一種神秘、深沉的感覺,而長調照片則信息豐富,視覺效果更為豐富多彩。
- 新聞攝影:在新聞攝影中,合理運用影調不僅能增強新聞圖片的表現力,還能更好地傳遞新聞現場的氛圍和情感。
光線角度及其效果
光影魔法:理解不同光線角度的攝影效果
攝影藝術的核心之一在于光線的運用。
不同的光線角度可以創造出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和情感表達。
后面將探索各種光線角度及其在攝影中的應用。
1. 面光
- 特點:光線直射主體的面部。
- 效果:面光能清晰展示面部細節,使人物特寫更加清楚明亮。
2. 側光
- 特點:光線從一側打來,約45度角。
- 效果:側光增強了人物的輪廓和立體感,創造出更有層次的影像。經典的“羅布朗”效果就是通過側光實現,能突出面部五官。
3. 逆光
- 特點:光源位于攝影主體的背后。
- 效果:逆光能勾勒出人物的輪廓和細節,如發光的發絲。逆光拍攝需技巧性地使用,以避免過暗。
4. 頂光
- 特點:光線從上方垂直打下。
- 效果:頂光可能會造成眼部陰影,使面部顯得深邃、難以捉摸。在室內拍攝時應避免直接使用頂光。
5. 底光
- 特點:光線從低處向上照射。
- 效果:底光常用于恐怖電影,創造出詭異、恐怖的效果。日常攝影中應避免使用。
基礎布光:三點布光法(人物訪談等)
對于人物訪談或肖像攝影,三點布光法是一種基礎而有效的技巧。
- 主光源:作為照明主體,常采用面光或側光。
- 背光:從后方或側后方照射,增加輪廓清晰度和立體感。
- 補光:用于平衡光線,減少陰影,通常位于主光源的對面。
鏡頭的選擇和景深
相機鏡頭和焦段
鏡頭是攝影的眼睛,不同類型的鏡頭適用于不同的拍攝場景。
鏡頭類型
- 廣角鏡頭 (15-35mm): 主要用于風景和建筑攝影。廣角鏡頭可以捕捉更寬廣的畫面,但可能造成邊緣畸變,尤其在拍攝人像時應避免將人物放置在畫面邊緣。
- 中焦鏡頭 (35-85mm): 適用于日常拍攝和人像,提供比較真實的視覺效果。
- 長焦鏡頭 (85-300mm): 用于遠距離拍攝,如野生動物攝影。長焦鏡頭能夠壓縮空間感,使遠處的物體顯得更近、更大。
鏡頭功能
- 定焦鏡頭: 焦距固定,畫質通常更優,更適合專業攝影。
- 變焦鏡頭: 焦距可變,靈活性更高,適合多變的拍攝環境。
景深的影響因素
- 光圈: 光圈越大(數值越小),景深越淺,背景虛化效果更明顯,適合創造電影感或人物突出的效果。
- 焦距: 焦段越長,景深越淺,背景虛化更加明顯。
如何實現良好的虛化效果
- 選擇大光圈(低f數值)以增強虛化。
- 使用長焦鏡頭進行拍攝。
- 將相機靠近拍攝對象,進一步增強虛化效果。
相機操作基礎
-
模式選擇:
- 自動擋 (A): 光圈、快門、ISO全自動,適合初學者。
- 程序自動 §: 自動曝光,但允許調整總體亮度,適用于快速抓拍。
- 光圈優先 (Av): 手動設定光圈,快門自動調整,適合控制景深和虛化。
- 快門優先 (Tv): 手動設定快門速度,光圈自動調整,適合捕捉動態場景。
- 手動模式 (M): 全手動控制,適合經驗豐富的攝影師。
-
焦點選擇:
- 自動對焦: 快速方便,適用于大多數情況。
- 手動對焦: 精準控制焦點,適合特定場景或創意攝影。
-
曝光檢查:
- 利用相機的直方圖功能監控曝光水平,避免過曝或欠曝。
曝光三要素
攝影的基礎離不開對曝光的理解和掌握。曝光由三個主要參數組成:光圈、快門和ISO。
光圈 (Aperture)
- 作用:控制鏡頭進光量。
- 特點:數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
- 影響:光圈大小直接影響景深和背景虛化程度。
快門速度 (Shutter Speed)
- 作用:決定快門開合的時間。
- 特點:快門速度越慢,光線暴露時間越長。
- 應用:快速運動捕捉、長時間曝光等。
ISO
- 作用:調整相機感光度。
- 特點:ISO值越高,感光度越強,但噪點也越多。
- 平衡: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提高ISO,但需注意控制噪點。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 重要性:確保照片色彩的真實還原。
- 調整:可根據環境光源調整,如日光、陰影等,以獲得最佳色彩效果。
相機關鍵按鈕和功能
相機作為攝影師的主要工具,其復雜性和靈活性源于其各種按鈕和設置。
通過熟悉這些基本的相機功能,將能更有效地控制您的攝影作品。但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實踐。最近天氣好,帶上相機去外面探索和拍攝吧!
以下是一些基本按鈕及其功能的解釋:
1. 波輪
- 主要用途:調整曝光和快門速度。
- 功能描述:波輪可以調整整體曝光,讓畫面更亮或更暗。在不同的拍攝模式下,它還可以用來調整快門速度或光圈大小,這取決于選擇的模式。
2. 模式切換
- 主要用途:更改相機的拍攝模式。
- 功能描述:模式切換鍵允許在自動模式、程序自動模式、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和手動模式之間切換,每種模式針對不同的拍攝需求。
3. 取景器和屏幕模式切換
- 主要用途:在取景器和屏幕顯示之間切換。
- 功能描述:這個功能允許根據拍攝條件和個人偏好,在電子取景器和屏幕顯示之間切換。
4. 對焦點選擇
- 主要用途:選擇和調整對焦點。
- 功能描述:通過這個功能,可以選擇相機的對焦點,無論是將其放在畫面的中間、左邊還是右邊。這對于構圖和確保主要拍攝對象清晰對焦非常重要。
5. 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切換
- 主要用途:在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之間切換。
- 功能描述:根據拍攝的需要,可以選擇自動對焦快速捕捉畫面,或者使用手動對焦進行精細調整。
6. 回看和刪除
- 主要用途:查看拍攝的照片并刪除不需要的照片。
- 功能描述:拍攝后可以立即查看照片,確保質量,并快速刪除不滿意的照片以節省存儲空間。
7. 變焦控制
- 主要用途:調整焦距。
- 功能描述:這個控制功能允許在鏡頭的不同焦距間切換,例如從廣角到遠攝,適用于不同的拍攝場景。
新聞攝影實例講解
新聞攝影不僅僅是記錄事件,更是講述故事的藝術。以下是一些技巧,可以幫助在新聞攝影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室內會議攝影
- 全景: 捕捉場景的全貌。例如,在拍攝畢業典禮時,從體育館的二樓看臺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全景。
- 中景: 關注關鍵領導或學生的發言。
- 空鏡頭: 捕捉現場氛圍和活動的場景細節。
- 曝光技巧: 使用閃光燈或大光圈來應對室內光線不足的情況。
室外活動攝影
- 全景: 同樣要展示活動的整體場景。
- 特寫: 捕捉每個活動環節中的重要瞬間和人物。
- 曝光控制: 注意不要過曝。
- 創意拍攝: 嘗試不同的角度和視角,例如使用俯拍等方法拍攝馬拉松等活動,增添照片的趣味性和創造性。
關鍵注意事項
- 關鍵時刻的捕捉: 在拍攝領導或學生發言時,確保不錯過任何重要時刻。建議使用高速連拍模式以捕捉最佳表情和瞬間。
- 快門速度: 為了捕捉更清晰的瞬間,快門速度至少要達到1/500秒或更快。
- 空間構圖: 在拍攝時考慮照片的構圖,確保人物位置和場景布局的協調性。
運動攝影
運動攝影的關鍵在于捕捉動態瞬間和展現運動的魅力。
- 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捕捉快速運動的場景時。一般建議至少使用1/500秒的快門速度,以確保清晰捕捉運動瞬間。
- 多樣拍攝角度: 嘗試不同的拍攝角度,以增加照片的動感和沖擊力。例如,從起跑線旁或不同角度拍攝,可以帶來新的視覺體驗。
- 鏡頭焦段選擇: 通常情況下,運動攝影更傾向于使用長焦鏡頭,因為運動對象往往與攝影師距離較遠。
人物訪談攝影
在拍攝人物訪談時,不僅要捕捉人物表情,還要呈現訪談的氛圍。
- 全景和側面: 拍攝全景以展示訪談的整體環境,同時利用側面拍攝表現訪談者的表情和情緒。
- 中景: 在雙方進行對話時,使用中景捕捉雙方的表情和互動。
- 注意補光和光圈使用: 使用大光圈可以幫助虛化背景,突出主體。如果光線不足,可以適當使用補光設備。
實戰技巧
- 合理安排坐姿和位置: 比如利用窗戶的自然光,確保光線落在被采訪者臉上,形成柔和的影調。
- 多角度拍攝: 除了正面對話的照片,也可以拍攝采訪者的側面和背景,這樣能更全面地記錄訪談過程。
如何拍攝夜景:技巧和設備
拍攝夜景可能是攝影中最具挑戰性的方面之一,同時也是學院活動經常面臨的挑戰。
拍攝夜景并不總是關于完美的技術,有時候也需要實驗。
以下是一些關鍵點,可以幫助提升夜間拍攝技巧:
1. 克服光線不足的挑戰
- 光線不足時的噪點問題:在弱光條件下,為了獲得更多的光線,相機通常會提高ISO設置,這會增加照片的噪點。如果想降低噪點,需要保證環境足夠亮。
2. 使用閃光燈和其他光源
- 補光的重要性:在拍攝夜間活動(如熒光夜跑或新春舞會)時,使用閃光燈或其他光源來補充光線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外部光源,嘗試利用現場的光線,如射燈或追光燈,來照亮主要拍攝對象。
3. 選擇合適的鏡頭和設置
- 使用大光圈鏡頭:大光圈鏡頭(如f/1.4)能夠在弱光條件下捕捉更多的光線,從而減少噪點。對于預算有限的情況,f/1.8的鏡頭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4. 控制環境
- 環境控制:在復雜的光線環境下,如沒有足夠的光源,試著控制環境。比如,讓人物靠近光源或調整拍攝位置,以獲得更佳的光線效果。
5. 實踐和經驗
- 多拍多練:攝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即使在難以處理的情況下,也不要氣餒,多嘗試不同的設置和技巧可以幫助您逐漸掌握夜間拍攝。
交流答疑: 手機攝影與新聞攝影技巧
攝影是一種表達和記錄世界的方式。在本次交流會中,我們探討了手機攝影的注意事項以及新聞攝影的實踐技巧。
無論是使用手機還是專業相機,攝影都是一種技藝和藝術的結合。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可以提高自己的攝影技能,更好地捕捉和表現這個多彩的世界。
手機攝影注意事項
手機攝影雖然簡便,但也有其局限性和技巧需求。
- 避免過度變焦: 手機的長焦通常為電子變焦,可能導致畫面模糊。在拍攝遠距離對象時,盡量避免使用手機的變焦功能。
- 構圖重要性: 手機攝影主要關注構圖。運用黃金分割、三分法等構圖原則,可以提高照片的視覺效果。
- 合適的拍攝對象: 手機更適合拍攝合照或大環境。盡量利用手機廣角和標準焦段的優勢。
新聞攝影實踐技巧
新聞攝影要求攝影師能夠快速捕捉并表現新聞事件的精髓。
- 多看多練習: 掌握攝影技巧的關鍵在于不斷實踐和觀摩。學習荷賽獎等知名攝影獎項的獲獎作品,可以啟發靈感。
- 學習大師作品: 研究著名攝影師的作品,如黑白攝影大師——何藩的光影處理,可以提高對攝影藝術的理解。
- 利用資源: 利用網絡資源,如攝影社區、專業網站等,觀看和學習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