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于 AI 3D 生成領域的領軍產品、功能比較及實測性能。內容分為產品格局、通用功能、測評系統與基準測試,以及單視圖生成實測結果。所有信息基于腳本分析,并交叉驗證了產品名稱、團隊背景(如 VAST AI 的 TripoSR/Meshy 的 Meshy-1、影眸科技的 Hyper3D)。
1. 當前 AI 3D 生成領域產品格局
全球 AI 3D 賽道呈“四家領跑 + 多新興公司/工作室”的格局。領軍者聚焦基于圖像(圖生 3D)或文本(文生 3D)的快速建模,提升效率并降低門檻。應用領域包括游戲、影視、VR 內容開發、3D 打印、產品設計等。近期趨勢:部分工具開始涉獵場景級生成(如騰訊 Hunyuan)。
領軍產品 | 公司/團隊背景 | 最新模型版本(2025 年 9 月) | 關鍵亮點 |
---|---|---|---|
Tencent Hunyuan 3D | 騰訊混元團隊 | Hunyuan 3D 2.5 | 唯一免費多視角輸入(無需充值,每天 20 次免費生成);開源,支持 Blender/Unity 集成; |
Tripo? | VAST AI(專注通用 3D 大模型) | TripoSR 3.0 (Ultra 版即將上線) | 0.5 秒內單圖像重建;提供新手簡化版 + 專業實驗室版;高保真紋理還原;開源(MIT 許可);WAIC 2025 亮相并與總理接見。 |
Meshy | 硅谷 MIT/哈佛團隊,胡淵鳴(Yuanming Hu)博士領銜 | Meshy-1.5 (或稱 Mesh 5) | 30 倍速度提升(文本/圖像轉 3D);高拓撲復雜輸入處理; |
Hyper 3D | 上海科技大學 MARS 實驗室孵化,影眸科技(Yingmu Tech) | Gene 1.5 | 獨有面部修復功能;教育優惠(半價);聚焦 AI + 圖形學資源;WAIC 2025 亮相。 |
格局洞察:
- 四家均基于擴散模型(Diffusion Transformers)或流匹配(Flow Matching)實現高效生成。
- 新興玩家(如 Stability AI 合作項目)緊隨,強調開源與社區貢獻。
- 商業模式:Hunyuan 免費親民;Tripo/Meshy 強調速度與專業版;Hyper 3D 針對教育/打印優化。
2. 核心功能比較
所有領軍產品主攻圖像到 3D 的快速建模(單/多視角輸入),并逐步標準化早期特色功能。早期版本(如重拓撲、紋理生成、骨骼綁定)現已成為標配。Tripo 最全面,還支持智能拆件(自動分離模型部件,利好 3D 打印)。
功能類別 | Tencent Hunyuan 3D 2.5 | Tripo 3.0 | Meshy 1.5 | Hyper 3D (Gene 1.5) |
---|---|---|---|---|
輸入支持 | 單/多視角圖像;文本/草圖 | 單視角圖像(3.0 Ultra 支持多視角);文本/涂鴉 | 單/多視角圖像;文本 | 單視角圖像;文本(面部優化) |
生成流程 | 一步直達(圖像 → 完整模型 + 紋理) | 一步直達;粒子動畫預覽(模擬點云) | 兩步(先 4 選項白模選一,后貼紋理) | 兩步(先白模確認,后貼紋理) |
標配功能 | 紋理生成;風格化;骨骼綁定 | 紋理生成;重拓撲;骨骼綁定;智能拆件 | 紋理生成;風格化;骨骼綁定 | 紋理生成;面部修復;骨骼綁定 |
輸出格式 | OBJ, GLB, FBX, STL(支持 Unity/Blender) | GLB, FBX, OBJ, USD, STL | GLB, OBJ, STL | OBJ, STL(打印優化) |
獨特賣點 | 免費多視角;概念化處理(便于二次編輯) | 細節還原最強;新手/專業雙版 | 速度最快(<1 秒);拓撲魯棒 | 面部細節修復;教育半價 |
局限 | 細節概念化(非雕刻級) | 腿部/側面模糊(復雜輸入) | 卡頓風險;側面變形 | 顏色/質感還原弱;極端輸入變形 |
功能趨勢:
- 效率提升:從白模預覽到一步生成,減少用戶干預。
- 細節處理:紋理還原仍處“圖一樂”階段(初步匹配原圖),但 Tripo 在眼睛/裝飾上最盡力。
- 擴展性:支持動畫綁定與二次加工,適用于游戲/VR。
3. 測評系統與行業基準
- HIGH3D Evolve: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復旦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發布(2025 年 WAIC 首發),業界首個 3D 模型生成評估系統。評估維度:幾何細節、對齊度、紋理質量、拓撲一致性。
- 榜單結果(基于最新可用模型):Hunyuan 3D 拔得頭籌;Tripo 緊隨;Meshy/Hyper 未全覆蓋(測評范圍有限,非最新版)。
- 局限:數據集偏窄,未覆蓋多視角/極端輸入;呼吁定期更新。
- 專家建議:參數規模無意義,療效為王。推薦結合 Blender 導入 STL/OBJ 文件,手動檢查拓撲(面數、UV 展開)。
4. 單視圖生成實測總結(基于腳本極端測試圖)
測試圖:非對稱、不規則表面 + 復雜裝飾(惡意滿滿,挑戰細節還原)。方法:單正面視圖輸入 → 生成白模 + 紋理 → Blender 導入比較(排除 Meshy,因卡頓/慘淡表現)。焦點:型(幾何精度) > 貼圖(紋理細節)。
整體排名(粗模還原度):
- Tripo 3.0:型最準(頭飾、紐扣、骷髏、鞋面凹凸/褶皺還原到位;唯一正確理解空間裝飾)。貼圖細節最佳(眼睛結構、顏色還原)。側面腿部略糊。
- Tencent Hunyuan 3D 2.5:型中等(概念化處理,如圓柱/立方體概括裝飾,便于編輯;頭發分離到位)。貼圖居中;鞋底紋理外溢,褶皺/骷髏敷衍。優于 Hyper,但非雕刻級。
- Hyper 3D (Gene 1.5):型最差(側面異形變形;面數低似默認重拓撲)。貼圖弱(顏色糊化、墻皮脫落感);面部修復幫嘴部,但裝飾/紋理模糊。
實測洞察(Blender 比較):
- 正面型:Tripo > Hunyuan ≈ Hyper。
- 側面/細節:Tripo > Hunyuan > Hyper(Hyper 整體變形)。
- 通用問題:嘴部無一精準;AI 視覺欠火候(復雜不規則面挑戰大)。
- 測試提示:極端案例放大家問題;建議多輪生成 + 手動修拓撲。歡迎用戶分享案例交流。
5. 教程擴展建議
- 入門教程:從 Hunyuan 免費多視角入手,演示 Blender 導入/骨骼綁定。
- 進階:Tripo 智能拆件 + Hyper 面部修復,針對游戲/打印場景。
- 未來展望:期待 Tripo 3.0 Ultra 多視角;HIGH3D 更新覆蓋場景生成。AI 3D 探索不止,鼓勵跨工具鏈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