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開源代碼平臺,徹底被卷進了AI洪流!
作為全球最大的“程序員交友平臺”(手動狗頭),GitHub 可以說是每一個開發者又愛又恨的“家”。沒錯,就是那個全球最大、沒有之一的開源代碼托管平臺!
早在2018年,微軟就豪擲75億美元把它收歸麾下。當時大家都擔心會不會變味,結果收購后GitHub 還是獨立運營,基本的免費開源模式也沒大動,所以這事兒沒過多久也就被大家淡忘了……
可誰能想到,就在今年8月11日,GitHub 的首席執行官 Thomas Dohmke 突然宣布辭職!更戲劇性的是,第二天GitHub搜索就崩了🫠,失敗率飆升,整整癱瘓了三個半小時。這時間點,你說巧不巧?
緊接著就爆出大新聞:GitHub 不再獨立運營,而是直接并入微軟的 CoreAI 項目。換句話說,全球最大的開源代碼平臺,徹底被卷進了AI洪流!
現在全世界都在狂卷AI,沒一家大廠能坐得住:谷歌砸錢搞Gemini,開源LLM、OpenAI 的GPT也已經迭代5個大版本,連一向淡定的蘋果都緊急組隊搞AI——微軟當然也不甘示弱,在Copilot上壓了重注
而GitHub,坐擁全球最大規模的代碼數據,簡直就是AI訓練的“金礦”!拿這些代碼喂給AI,訓練它寫代碼、修bug、甚至做代碼審查……聽起來很美好是不是?
但對廣大程序員來說,這可不一定是個好消息😅
這就意味著:你辛辛苦苦寫的代碼,可能不知不覺就被拿去訓練AI了;將來發個PR,審核你的可能不是真人,而是AI;違規判斷、代碼推薦,甚至項目協作——AI會無孔不入。以后的開發者生涯,會不會變得有點……奇怪?
再說個相關的,我們常用的 VSCode,也是微軟的開源項目(良心!),但現在Copilot已經幾乎“綁死”在編輯器里了。雖然官方宣布用戶突破2000萬,但吐槽的聲音也從沒停過:強制升級、不經同意就啟用、性能占用高……甚至有點“不用Copilot就別好好寫代碼”那味兒了。
GitHub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平臺,背后依賴的是Git——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在2005年開發的版本控制系統。前不久GitHub剛迎來了第10億個代碼庫,這數字……真是“sh*t,也太多了吧!”(原話致敬😂)
那么GitHub并入AI大潮,是福是禍?
我作為一個日常泡在GitHub上的開發仔,說實話心情有點復雜。
好處嘛,也是有的:
代碼建議真的變強了,Copilot有時候比我還懂我要寫啥;
項目協作和管理可能會更智能,AI輔助Review說不定真能減少低級錯誤;
微軟爸爸有錢,GitHub應該不會輕易倒閉(這是好事吧?應該是吧……)
但頭疼的地方也不少:
隱私和代碼所有權問題:我公開的代碼也就算了,那Private Repo呢?會不會被“偷偷”學習?
AI審查的可靠性:萬一AI誤判我違規,封我號,我找誰說理去?機器人客服嗎?
越來越“微軟化”:強制綁定賬號、強推Azure、Office插件……求別變成第二個“IE瀏覽器”啊!
GitHub 被微軟并入AI團隊,既是技術演進的一部分,也是商業策略的必然。作為普通用戶,我們阻止不了趨勢,但至少可以做幾件事:
留意用戶協議,搞清楚你的代碼被怎么用;
備份重要代碼,別完全依賴一個平臺;
保持學習,AI再強,你也得知道它寫的代碼靠不靠譜。
說到底,GitHub 是否“變味”,現在下定論還太早。但愿它別忘了初心:為開發者服務,而不是為AI服務。
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