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包括信息化、數字化、數智化三個階段,并非一個階段結束才能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01
信息化→業務數據化
信息化是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業務信息進行記錄、儲存和管理,通過電子終端呈現,便于信息的傳播與溝通。
信息化是對物理世界的信息描述,是業務數據化,本質上是一種管理手段,側重于業務信息的搭建與管理。業務流程是核心,信息系統是工具,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只是一種副產品。信息化還是物理世界的思維模式。
它可以使企業內各方面的人員清楚的了解到“業務狀態是怎樣的”,“流程走到了哪一步”等,從而有利于生產要素組合優化的決策,合理配置企業資源,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
02
數字化→數據業務化
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各個信息系統之間缺乏互通,形成了信息孤島。數字化打通各個信息孤島,讓數據得以連接。通過基于大量沉淀在業務系統中的運營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綜合地、多維地分析,對企業的運作邏輯進行數字建模、優化,指導并服務于企業的日常運營。
以“一切數據業務化”為核心原則,圍繞著公司業務,可以從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數據實驗、數據產品、數據教育這五個方面來推進,幫助企業真正實現降本提效、業務增收。
這個過程,是技術實現的過程,更是思維模式轉變的過程。
數字化過程需要專業IT人員與領域專家、數據分析專家等進行深度融合,才能建立合適的數字化系統。
03
數智化→“數據+業務”智能化
數智化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合稱,主要是指:
(1)在數字與智能技術(大數據、AI、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5G等)手段的支持下,建立決策機制的自優化模型,實現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智能化分析與管理、精準執行的能力。
(2)借助數字化模擬人類智能,讓智能數字化,進而應用于系統決策與運籌等能力。
通過以上兩種能力,幫助企業優化現有業務價值鏈和管理價值鏈,增收節支、提效避險,實現從業務運營到產品/服務的創新,提升用戶體驗,構建企業新的競爭優勢,進而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數據是戰略資源
企業需要充分理解業務生態(全流程、全界面)、市場需求(客戶、消費者、社會訴求)、價值創造(多重利益相關方共享價值)三個維度的內涵,找出商務邏輯,并使此邏輯的實現落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創造社會和環境價值的支點上。
▲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路徑
簡而言之,信息化是企業轉型的初級階段,立足于以IT化手段提升內部管理效率;數字化則是企業轉型的進化階段,它在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的加持下對企業運營的全面優化;數智化則是企業轉型的高級階段,是在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下對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智能化應用。
數智化的本質是業務創新,是運營管理的智能化創新,是對傳統業務模式的革命性顛覆,是對未來業務生態的重新定義。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工業和信息化—《制造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附:信息化、數字化、數智化概念剖析
1、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學者梅棹忠夫提出來的,而后被譯成英文傳播到西方。按梅棹忠夫提出的定義,信息化是指:“通訊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
其中通訊現代化是指社會活動中的信息交流基于現代通信技術基礎上進行的過程;計算機化是社會組織和組織間信息的產生、存儲、處理(或控制)、傳遞等廣泛采用先進計算機技術和設備管理的過程,而現代通信技術是在計算機控制與管理下實現的;行為合理化是指人類按公認的合理準則與規范進行。因此,社會計算機化的程度是衡量社會是否進入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信息化代表了一種信息技術被高度應用,信息資源被高度共享,從而使得人的智能潛力以及社會物質資源潛力被充分發揮,個人行為、組織決策和社會運行趨于合理化的理想狀態。同時信息化也是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的,不斷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從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狀態的一段持續的過程。
信息化技術本質:
在運用IT技術實現通訊現代化,用IT技術改造傳統經濟社會時,首先需要對現實物理世界存在事物符號化和數據化,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數據化手段實現。即信息化是指將現實物理存在的事物,通過數據化手段,借助01二進制編碼,通過電子終端呈現,便于信息的傳播與溝通。這個過程的數據產生主要是通過人工手段進行數據錄入,進行信息傳遞,實現現代化通信。
2、數字化
數字化與信息化的重要區別在于數據源頭非人工負責,而是自動化采集;最主要的數據采集手段就是利用物聯網感知技術,實現感知(采集)-呈現-分析同時完成,也因此產生了大數據。?
數字化通過數據實時采集,分析由機器完成,實現物理世界的在線化。是否人工錄入數據,是區別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標志。?
凡是數據采集和錄入由機器完成,在人工預設的規則下才能觸發的自動化工作,都可以成為數字化。只不過數據量大小已經今非昔比了,此時真正嚇人的是數據量,當海量數據產生,需要海量技術存儲、處理、分析是,就產生了大數據,當數據需要云管端協同的時候,云計算的優勢就顯現了。以上,我們只能說是數字化!還不是智能化!?
信息化技術本質:
數字化的本質就是通過對信息的數字化,是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這個數字化的基本過程反映了數字化本質。?
物聯網技術是實現數字化的前提,現在你的手機每天記錄你走了多少步,手環記錄的心跳和運動數據,這些數據不是人工完成的,而是自動化采集,采集-呈現-分析幾乎同時完成,不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節約了人工,更重要的是產生了大數據。?
數字化可以通過數字世界在線映射真實的物理世界,依據是香農證明的采樣定理,即在一定條件下,用離散的序列可以完全代表一個連續函數。采樣定理為數字化技術模擬在現現實世界,建立虛實一體、互相映射、模擬仿真奠定了重要基礎。
3、數智化
數智化是2015年北京大學 “知本財團”課題組提出的概念,是對“數字智商”的闡釋,最初的定義是:數字智慧化與智慧數字化的合成。
這個定義有三層含義:
一是“數字智慧化”,即在大數據中加入人的智慧,使數據增值增進,提高大數據的效用;
二是“智慧數字化”,即運用數字技術,把人的智慧管理起來,相當于從“人工”到“智能”的提升;
三是把這兩個過程結合起來,構成人機的深度對話和互相的深度學習。即以智慧為紐帶,人在機器中,機器在人中,形成人機一體的新生態。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應用程度的快速提高,“數智化”的概念也在不斷地豐富與擴展。數字技術與產品結合,使產品更聰明,這是最初階段;?
將數字技術用于企業管理,使企業更聰明,這是“數智化”的第二階段;?
數據上云之后,不同來源的數據形成聚合,人機協同的領域日益擴展,讓平臺系統更聰明,這是“數智化”的第三階段;?
人與人之間的“思維互聯”,人與物思維互聯,天人合一、萬物一體、智慧協同是數智化發展最后階段,即智慧世界階段。?
信息化技術本質:
數智化本質就是通過數字化實現智能化。一是通過對系統數字化,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讓具有實現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的能力;二是借助數字化模擬在現人類智能,讓智能數字化,進而應用于系統決策與運籌。更多情況是數智融合,推動系統智慧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