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結構:構建 (create) 一個二叉樹

目錄

問題的本質——什么信息才能唯一確定一棵樹?

推導“最佳拍檔”——哪兩種遍歷序列能行?

遞歸思想——如何構建一棵樹?

第1步:確定整棵樹的根節點

第2步:劃分左右子樹的成員

第3步:遞歸構建左右子樹

將邏輯翻譯為代碼

第1步:搭建函數框架和遞歸出口

第2步:實現核心邏輯 - 創建根節點

第3步:劃分中序序列并進行遞歸

第4步:創建主函數(包裝函數)

完整代碼和驗證


問題的本質——什么信息才能唯一確定一棵樹?

我們先思考一下,要構建一棵樹,我們需要什么“原材料”?

假設我給你一些節點,比如 A, B, C。我告訴你 A 是根節點。那么 BC 在哪里呢?

  • 可能是 B 是左孩子,C 是右孩子。

  • 也可能是 B 是左孩子,CB 的左孩子。

  • 還可能是 BC 都是 A 的右孩子(形成一個鏈表)。

顯然,只告訴我節點數據是不夠的,因為它缺乏結構信息

那么,我們上一節學到的“遍歷序列”是不是一種結構信息呢?我們來試試。

數據結構:二叉樹的遍歷 (Binary Tree Traversals)-CSDN博客

假設我告訴你,一棵樹的前序遍歷序列是 A B C。這棵樹長什么樣?

  • A 肯定是根節點,因為前序遍歷第一個就是根。

  • BA 的左孩子嗎?如果是,那么 C 可能是 A 的右孩子,也可能是 B 的左/右孩子。

  • BA 的右孩子嗎?...

    A/ \B   C
    A/B/
C
    A/B\C

你會發現,只靠一種遍歷序列,我們無法唯一地確定一棵樹的結構。 信息還是不夠!

核心矛盾: 遍歷序列是一個一維的、線性的數據。而樹是一個二維的、非線性的結構。

從一維信息恢復二維結構,必然會丟失信息,導致不確定性。

解決方案: 那么,我們需要補充什么樣的信息才能消除這種不確定性呢?

我們需要兩種不同規則的遍歷序列,用它們互相配合,鎖定每一個節點的位置。


推導“最佳拍檔”——哪兩種遍歷序列能行?

我們來分析一下上一節學到的三種遍歷序列的“特長”:

  1. 前序遍歷 (DLR: 根-左-右):?序列的第一個元素永遠是當前這棵(子)樹的根節點。

  2. 后序遍歷 (LRD: 左-右-根):序列的最后一個元素永遠是當前這棵(子)樹的根節點。

  3. 中序遍歷 (LDR: 左-根-右):?根節點在序列的中間,它像一根“柱子”,把序列劃分成了兩部分:左邊的所有元素都屬于左子樹,右邊的所有元素都屬于右子樹。

看到關鍵點了嗎?

  • 前序和后序遍歷能幫我們輕松地找到根

  • 中序遍歷能幫我們以根為界,劃分出左右子樹的范圍

這就是“最佳拍檔”!我們可以用一個(前序或后序)來確定根,再用中序來確定左右子樹的成員。

我們來推導 前序遍歷 + 中序遍歷 這個組合。

原材料:

  • 前序序列 (Pre-order): A B D E C F

  • 中序序列 (In-order): D B E A C F

        A/ \B   C/ \    \D   E    F

遞歸思想——如何構建一棵樹?

第1步:確定整棵樹的根節點

  • 看前序序列 A B D E C F,第一個元素是 A

  • 結論:A 就是整棵樹的根節點。

第2步:劃分左右子樹的成員

  • 我們已經知道根是 A 了。現在看中序序列 D B E A C F

  • 找到 A 在中序序列中的位置。

  • A 左邊的 D B E 就是 A左子樹的所有成員。

  • A 右邊的 C F 就是 A右子樹的所有成員。

第3步:遞歸構建左右子樹

現在問題被分解成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子問題:

子問題1 (構建A的左子樹):

  • 我們知道它的成員是 {D, B, E}。那么它的前序和中序序列是什么?

  • 很簡單,回到原始序列中,只看這三個字母,保持它們原來的相對順序。

  • 原始前序: A [B D E] C F -> 左子樹的前序: B D E

  • 原始中序: [D B E] A C F -> 左子樹的中序: D B E

  • 現在,我們對這兩個新的、更短的序列,重復第1步

    B/ \D   E

子問題2 (構建A的右子樹):

  • 成員是 {C, F}

  • 原始前序: A B D E [C F] -> 右子樹的前序: C F

  • 原始中序: D B E A [C F] -> 右子樹的中序: C F

  • 同樣,對這兩個新序列,重復第1步

  C\F

我們來深入子問題1 (左子樹 B D E):

  • 第1步 (子問題): 看它的前序 B D E,第一個是 B。所以 B 是這個子樹的根。

  • 第2步 (子問題): 看它的中序 D B E,找到 BB 左邊是 D,右邊是 E

  • 結論:DB 的左孩子,EB 的右孩子。

  • 到這里,DE 都已經是單個節點(葉子節點),它們的左右子樹都是 NULL,遞歸的“出口”到了。

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處理的序列為空。這就是從第一性原理推導出的,利用兩種遍歷序列構建樹的完整邏輯。


將邏輯翻譯為代碼

現在我們把這個遞歸邏輯變成代碼。我們需要一個函數,它能根據給定的前序和中序序列,返回構建好的樹的根節點指針。

我們先定義函數原型。這個函數需要什么參數?

  • char* preorder: 前序序列數組。

  • char* inorder: 中序序列數組。

  • 為了處理子問題,我們還需要告訴函數當前要處理的序列是哪一段。所以我們需要數組的邊界。

  • int in_start, int in_end: 表示當前處理的中序序列在原數組中的起始和結束索引。

為什么只需要中序的邊界,而不需要前序的邊界?

因為前序序列的根總是在第一個位置,我們處理一個就用掉一個。我們可以用一個全局的或者傳入指針的索引來依次訪問前序序列,這樣更簡單。

第1步:搭建函數框架和遞歸出口

// 節點定義和創建函數(和上一節一樣)
typedef struct Node {char data;struct Node* left;struct Node* right;
} Node;Node* createNode(char data) {Node* new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newNode->data = data;newNode->left = NULL;newNode->right = NULL;return newNode;
}// 這是一個遞歸的輔助函數
// pre_idx_ptr 是一個指向前序序列當前索引的指針,這樣在遞歸中修改才能生效
Node* buildTreeRecursive(char* preorder, int* pre_idx_ptr, char* inorder, int in_start, int in_end) {// 遞歸的出口 (Base Case)// 如果中序序列的起始點大于結束點,說明這是一個空子樹,沒有節點需要創建if (in_start > in_end) {return NULL;}// 后續的遞歸步驟將在這里填充// ...
}

第2步:實現核心邏輯 - 創建根節點

根據我們的推導,函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前序序列中取出當前的根。

Node* buildTreeRecursive(char* preorder, int* pre_idx_ptr, char* inorder, int in_start, int in_end) {if (in_start > in_end) {return NULL;}// 1. 從前序序列中獲取根節點的值// 當前要處理的根,就是前序序列中 pre_idx_ptr 指向的那個元素char root_val = preorder[*pre_idx_ptr];// 2. 創建根節點Node* root = createNode(root_val);// 3. 用掉了一個前序元素,將索引向后移動一位,為下一個遞歸調用做準備(*pre_idx_ptr)++;// ... 接下來是劃分和遞歸return root; // 暫時先返回根節點
}

第3步:劃分中序序列并進行遞歸

創建了根節點后,我們需要在中序序列里找到它,然后劃分出左右子樹的范圍,再進行遞歸調用。

Node* buildTreeRecursive(char* preorder, int* pre_idx_ptr, char* inorder, int in_start, int in_end) {if (in_start > in_end) {return NULL;}char root_val = preorder[*pre_idx_ptr];Node* root = createNode(root_val);(*pre_idx_ptr)++;// 4. 在中序序列中找到根節點的位置,以劃分左右子樹int in_root_idx = -1; // 初始化一個找不到的索引for (int i = in_start; i <= in_end; i++) {if (inorder[i] == root_val) {in_root_idx = i;break; // 找到了就退出循環}}// 如果在中序序列中找不到根(輸入有誤),可以加個錯誤處理// if (in_root_idx == -1) { /* error handling */ }// 5. 遞歸構建左右子樹// 注意遞歸的順序!因為我們是按前序(根->左->右)的順序消耗元素的,// 所以必須先遞歸構建左子樹,再遞歸構建右子樹。// 構建左子樹// 左子樹的范圍是中序序列的 in_start 到 根的前一個位置(in_root_idx - 1)root->left = buildTreeRecursive(preorder, pre_idx_ptr, inorder, in_start, in_root_idx - 1);// 構建右子樹// 右子樹的范圍是中序序列的 根的后一個位置(in_root_idx + 1) 到 in_endroot->right = buildTreeRecursive(preorder, pre_idx_ptr, inorder, in_root_idx + 1, in_end);return root;
}

第4步:創建主函數(包裝函數)

為了讓用戶調用起來更方便,我們創建一個主函數,它負責初始化前序索引并調用遞歸函數。

// 主函數,用戶調用這個
Node* buildTree(char* preorder, char* inorder, int size) {int pre_idx = 0; // 初始化前序序列的起始索引// 調用遞歸輔助函數,初始范圍是整個中序數組return buildTreeRecursive(preorder, &pre_idx, inorder, 0, size - 1);
}

至此,整個從邏輯推導到代碼實現的過程就完成了。

完整代碼和驗證

讓我們把所有部分組合起來,并寫一個 main 函數來驗證我們的成果。

驗證方法很簡單:用我們創建樹的函數 buildTree 來構建一棵樹,然后用上一節學過的任意一種遍歷(比如后序遍歷)來打印這棵樹,看看結果是否符合預期。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 For strlen// --- 節點定義和創建函數 ---
typedef struct Node {char data;struct Node* left;struct Node* right;
} Node;Node* createNode(char data) {Node* new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newNode->data = data;newNode->left = NULL;newNode->right = NULL;return newNode;
}// --- 從前序和中序序列構建樹的實現 ---// 遞歸輔助函數
Node* buildTreeRecursive(char* preorder, int* pre_idx_ptr, char* inorder, int in_start, int in_end) {// 遞歸出口if (in_start > in_end) {return NULL;}// 1. 創建根節點char root_val = preorder[*pre_idx_ptr];Node* root = createNode(root_val);(*pre_idx_ptr)++;// 2. 在中序序列中找到根,以劃分左右子樹int in_root_idx = -1;for (int i = in_start; i <= in_end; i++) {if (inorder[i] == root_val) {in_root_idx = i;break;}}// 3. 遞歸構建左子樹和右子樹root->left = buildTreeRecursive(preorder, pre_idx_ptr, inorder, in_start, in_root_idx - 1);root->right = buildTreeRecursive(preorder, pre_idx_ptr, inorder, in_root_idx + 1, in_end);return root;
}// 主構建函數
Node* buildTree(char* preorder, char* inorder, int size) {int pre_idx = 0;return buildTreeRecursive(preorder, &pre_idx, inorder, 0, size - 1);
}// --- 驗證用的遍歷函數 (從上一節課拿來) ---
void postOrder(Node* root) {if (root == NULL) return;postOrder(root->left);postOrder(root->right);printf("%c ", root->data);
}// --- Main 函數 ---
int main() {char preorder[] = "ABDECF";char inorder[] = "DBEACF";int size = strlen(preorder);printf("Input Pre-order: %s\n", preorder);printf("Input In-order:  %s\n", inorder);// 使用我們推導出的函數來構建樹Node* root = buildTree(preorder, inorder, size);printf("\nVerification with Post-order traversal:\n");printf("Expected: D E B F C A\n");printf("Actual:   ");postOrder(root);printf("\n");// 如果 Actual 和 Expected 一致,說明我們的樹構建完全正確!// 在此添加釋放樹內存的代碼...return 0;
}

關于后序+中序的思考:

這個邏輯是完全一樣的。區別在于:

  1. 后序遍歷的根在序列的末尾,所以你要從后往前處理后序序列。

  2. 因為根是最后處理的,所以你的遞歸調用順序應該是先構建右子樹,再構建左子樹,最后才把它們連接到根上。

這個推導過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從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什么信息能唯一確定一棵樹)出發,通過邏輯分析和推理,一步步設計出算法,并最終轉化為簡潔、高效的遞歸代碼。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96131.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96131.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96131.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STM32】HAL庫中的實現(五):ADC (模數轉換)

什么是 ADC&#xff08;模數轉換器&#xff09; ADC&#xff08;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xff09;是將 模擬信號&#xff08;電壓&#xff09;轉換成數字信號&#xff08;數值&#xff09; 的器件。 在 STM32 中&#xff0c;ADC 通常具有以下特性&#xff1a;特性描述分…

智慧校園中IPTV融合對講:構建高效溝通新生態

在智慧校園的建設浪潮里&#xff0c;IPTV融合對講系統宛如一顆璀璨的新星&#xff0c;以其獨特的功能和強大的優勢&#xff0c;為校園的溝通與管理帶來了全新的變革&#xff0c;構建起一個高效、便捷、智能的溝通新生態。從日常溝通層面來看&#xff0c;IPTV融合對講系統打破了…

智能合約里的 “拒絕服務“ 攻擊:讓你的合約變成 “死機的手機“

你有沒有遇到過手機突然卡死&#xff0c;點什么都沒反應的情況&#xff1f;在區塊鏈世界里&#xff0c;智能合約也可能遭遇類似的 "罷工"—— 這就是 "拒絕服務攻擊"&#xff08;Denial of Service&#xff0c;簡稱 DoS&#xff09;。今天用大白話講講合約…

安全設計-防止非法移機

前言我們的設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xff0c;在我們的巡查機制粒度下&#xff0c;發現依然有設備被非法移動到其他非計劃點位。因此&#xff0c;我們需要設計一套及時預警&#xff0c;但是對客戶無感&#xff0c;不影響業務辦理的防范機制。1.方案設計交互圖2.方案說明 2.1方案…

OpenHarmony之三方庫適配深度實踐:從移植到合規的全鏈路指南

1. 為什么要做三方庫適配?——更深層的價值分析 維度 現狀痛點 預期收益 深度價值 生態 成熟開源庫無法直接運行 復用 10+ 年開源沉淀,提升功能覆蓋率 避免生態碎片化:通過標準化適配流程,確保不同廠商對同一庫的實現一致 性能 JS 層重實現耗 CPU 原生 C/C++ 加速 3~10 倍 …

2025年09月計算機二級MySQL選擇題每日一練——第一期

計算機二級中選擇題是非常重要的&#xff0c;所以開始寫一個每日一題的專欄。 答案及解析將在末尾公布&#xff01; 今日主題&#xff1a;MySQL 基礎概念 1、以下關于數據庫的特點中&#xff0c;描述正確的是&#xff08; &#xff09; A. 數據無冗余 B. 數據不可共享&#xff…

JAVA字符串操作——在藍橋杯的基本應用

我們來系統地梳理一下 Java 中的字符串操作。Java 的字符串操作非常豐富&#xff0c;主要涉及到 String、StringBuilder 和 StringBuffer 這三個核心類。 目錄 一、核心類簡介 二、String 類的常用操作 1. 創建字符串 2. 獲取基本信息 3. 比較字符串 4. 查找與判斷 5. 轉…

【深度學習基礎】PyTorch Tensor生成方式及復制方法詳解

目錄PyTorch Tensor生成方式及復制方法詳解一、Tensor的生成方式&#xff08;一&#xff09;從Python列表/元組創建&#xff08;二&#xff09;從NumPy數組創建&#xff08;三&#xff09;特殊初始化方法&#xff08;四&#xff09;從現有Tensor創建&#xff08;五&#xff09;…

動態規劃:入門思考篇

1. 簡單類比 假如我們要求全國人數&#xff0c;那么我們只要知道各個省的人數&#xff0c;然后將各個省的人數相加即可&#xff0c;要想知道各個省的人數&#xff0c;只要將這個省下面所有的市人數相加即可&#xff0c;同樣&#xff0c;如果想要知道各個市的人數&#xff0c;只…

小楊的 X 字矩陣(舉一反三)-洛谷B3865 [GESP202309 二級]

題目描述 小楊想要構造一個 X 字矩陣&#xff08; 為奇數&#xff09;&#xff0c;這個矩陣的兩條對角線都是半角加號 &#xff0c;其余都是半角減號 - 。例如&#xff0c;一個 55 的 X 字矩陣如下&#xff1a; --- --- ---- --- --- 請你幫小楊根據給定的 打印出對應的“X …

數據組合與合并:Pandas 數據整合全指南 +缺失值處理

數據組合與合并&#xff1a;Pandas 數據整合全指南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前&#xff0c;數據清洗與整合是關鍵步驟。 遵循“整潔數據”&#xff08;Tidy Data&#xff09;原則&#xff1a; 每個觀測值占一行每個變量占一列每種觀測單元構成一張獨立的表格 整理好數據后&#xff0c;常…

c#聯合halcon的基礎教程(案例:亮度計算、角度計算和缺陷檢測)(含halcon代碼)

目錄 1.環境配置 2.案例一&#xff1a;亮度計算 halcon代碼&#xff1a; 主界面代碼&#xff1a; 3.案例二&#xff1a; 角度計算 halcon代碼&#xff1a; 主界面代碼&#xff1a; 4.案例三&#xff1a;缺陷檢測 halcon代碼&#xff1a; 主界面代碼&#xff1a; 通過…

大數據云原生是什么

"云原生"&#xff08;Cloud Native&#xff09;指的是?利用云計算原生優勢&#xff08;彈性、按需服務、自動化、分布式等&#xff09;來設計、構建、部署和運行大數據應用和工作負載的方法論與技術體系?。它不是簡單地“把大數據平臺搬到云上”&#xff0c;而是從…

Pytest項目_day16(yaml和parametrize結合)

查詢手機號歸屬地 我們首先可以在YAML文件中定義測試數據 方式一&#xff0c;使用- 注意&#xff1a;當我們需要一次傳入兩個參數時&#xff0c;需要定義兩層迭代&#xff0c;即兩層列表不夠直觀&#xff0c;容易寫錯 輸出的結果為&#xff1a; 然后我們可以將測試數據傳入test…

【Nginx指南】從核心原理到生產實踐

目錄Nginx指南&#xff1a;從核心原理到生產實踐引言&#xff1a;Nginx在現代架構中的核心地位一、Nginx核心能力與應用場景1.1 多場景適配的全能型中間件1.2 技術優勢&#xff1a;Nginx成為行業標準的關鍵二、Nginx安裝部署&#xff1a;源碼編譯與包管理方案2.1 源碼編譯&…

物體檢測

目錄 1 目標定位 2 地標檢測 3 目標檢測 4 在卷積網絡上實現滑動窗口 5 邊界框預測 6 交并比 7 非極大值抑制 8 錨框 9 YOLO算法 10 用u-net進行語義分割 11 轉置卷積 12 u-net 結構靈感 1 目標定位 你已經對圖片分類有所了解。例如通過這張圖片可以識…

es7.x es的高亮與solr高亮查詢的對比對比說明

一 solr&es高亮1.1 solr與es高亮功能解釋說明&#xff1a;1)高亮配置&#xff1a;fragmentSize(1000) 設置片段長度numOfFragments(1) 指定返回的片段數量preTags() 和 postTags() 設置高亮標記2)字段處理差異&#xff1a;在 ES 中&#xff0c;使用 matchQuery 而非 termQ…

DSP音頻算法工程師技能2

一、核心知識準備1. 算法原理3A算法&#xff08;AGC自動增益控制/AEC回聲消除/ANS降噪&#xff09;&#xff1a;掌握AEC的NLMS/雙講檢測原理&#xff0c;ANS的譜減法/維納濾波&#xff0c;AGC的壓縮曲線設計。熟悉Speex/WebRTC等開源實現。EQ音效&#xff1a;IIR/FIR濾波器設計…

第4章-04-用WebDriver頁面元素操作

??作者簡介,黑夜開發者,CSDN領軍人物,全棧領域優質創作者?,CSDN博客專家,阿里云社區專家博主,2023年CSDN全站百大博主。 ??數年電商行業從業經驗,歷任核心研發工程師,項目技術負責人。 ??本文已收錄于專欄:Web爬蟲入門與實戰精講,后續完整更新內容如下。 文章…

【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實戰】04基于K-Means聚類的圖像分割系統設計與實現

摘要 圖像分割作為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基礎任務,在目標檢測、醫學影像分析、自動駕駛等眾多應用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文基于K-Means聚類算法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完整的圖像分割系統,該系統集成了多種顏色空間轉換、自定義初始化策略、空間特征融合等先進技術。通過Python和Tk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