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是什么,你如何理解DL模型?
DL 對于我而言,就是人類試圖想通過數學語言描述人類學習過程的一門技術,或者說學科。
因此 DL 模型 相當于 數學 的 一個 funciton ,有輸入,通過function處理,得到輸出。
pytorch ?
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以理解,簡單 的說 他就是 一個 庫 ,一個深度學習庫。
pytorch 的 特色就是 通過一個新的 數據結構 —— tensor 張量,處理訓練過程
pytorch 可以分布式訓練、高速加載函數包
PyTorch感覺就像是能夠在GPU上運行并且帶有自動求導功能的NumPy,這使得PyTorch非常適合于深度學習中的反向傳播。
深度學習訓練出來的模型通常有效但無法解釋合理性? 如何 解釋?
深度學習的訓練出來的模型之所以“有效但難以解釋”,主要源于其復雜的結構、非線性特性以及數據驅動的學習方式。以下是對其“難以解釋”的原因分析及潛在解決方案:
模型難以解釋的原因&解決方案一、模型難以解釋的原因
- 黑箱特性:深度學習模型(如神經網絡)通過多層非線性變換自動提取特征,內部決策邏輯高度抽象,缺乏直觀的因果鏈條。
- 非線性與復雜性:模型包含大量參數和多層結構,導致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系難以直接映射。
- 數據依賴性:模型性能依賴于訓練數據,但數據中的噪聲、偏差或分布偏移可能影響決策邏輯,導致解釋偏離真實原因。
- 傳統方法的局限性:線性假設、局部解釋、高計算成本等問題限制了現有可解釋性方法的有效性。
二、模型解釋的解決方案
- 可視化技術:通過激活圖、梯度圖、熱力圖等工具展示模型內部狀態。例如,卷積神經網絡的激活圖可顯示圖像識別中重點關注的區域。
- 特征重要性分析:使用LIME、SHAP等方法量化輸入特征對預測結果的貢獻。例如,在文本分類中識別關鍵語義特征。
- 可解釋模型架構:采用決策樹、規則列表等透明模型,或結合注意力機制明確特征權重分配。
- 事后解釋方法:通過代理模型(如線性模型)近似黑箱模型的決策邏輯,或利用敏感性分析評估輸入變化對輸出的影響。
- 因果推理與知識融合:結合領域知識構建因果圖,或利用知識圖譜提供上下文信息,增強解釋的邏輯性。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模型的可解釋性仍需依賴多種方法的綜合應用,未來需在標準化評估、高效算法和領域定制化等方面進一步突破。
計算圖與動態圖和靜態圖機制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058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