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Python保留字
2 注釋
?3?行與縮進
?編輯4?多行語句
5 輸入和輸出
6 變量
7 數據類型
8?類型轉換
9 表達式
10 運算符
1 Python保留字
Python保留字(也稱為關鍵字)是Python編程語言中預定義的、具有特殊含義的標識符。這些保留字不能用作變量名、函數名或其他標識符的名稱。以下是Python 3中的保留字列表:
['False', 'None', 'True', 'and', 'as', 'assert', 'async', 'await', 'break', 'class', 'continue', 'def', 'del', 'elif', 'else', 'except', 'finally', 'for', 'from', 'global', 'if', 'import', 'in', 'is', 'lambda', 'nonlocal', 'not', 'or', 'pass', 'raise', 'return', 'try', 'while', 'with', 'yield']
?請注意,保留字列表可能會隨著Python版本的更新而發生變化,因此Python的標準庫提供了一個keyword模塊,可以輸出當前版本的所有關鍵字,運行下列代碼即可。
# 導入Python的keyword模塊
import keyword # keyword.kwlist是一個列表,包含了所有的Python保留字,print函數會輸出這個列表的內容到控制臺
print(keyword.kwlist)
2 注釋
單行注釋以 #?開頭,示例如下:
# 第一個注釋
print("Hello Word!!!") # 第二個注釋
多行注釋可以用多個?#?號,一行一行進行注釋,也可以用 '''?和?""",示例如下:?
ps:注釋用到'''?和?"""是英文字符!!!
# 第一個注釋
# 第二個注釋'''
第三個注釋
第四個注釋
'''"""
第五個注釋
第六個注釋
"""
print("Hello Word!!!")
執行以上代碼,輸出結果均為:Hello Word!!!(注釋不影響)
ps:注釋對代碼執行沒有任何直接影響。注釋是代碼中的解釋性文本,用于為代碼提供額外的信息,幫助開發者和其他讀者理解代碼的功能、邏輯和目的。注釋不會被Python解釋器或編譯器執行,它們僅作為代碼的一部分存在,用于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3?行與縮進
在Python中,縮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用于定義代碼塊的結構。Python沒有像其他語言(如C、Java等)中的大括號 { }?來明確標記代碼塊的開始和結束,而是依賴于縮進來表示代碼塊,示例如下:
if True:# 這個條件語句下的代碼塊應該縮進print("Condition is True")
if False:# 這個條件語句下的代碼塊應該縮進print("Condition is False")
以下代碼最后一行語句縮進數的空格數不一致,會導致運行錯誤,執行后會出現類似以下錯誤:
IndentationError: unindent does not match any outer indentation level

4?多行語句
在Python中,你可以在行的末尾使用反斜杠 (\
) 來指示語句將在下一行繼續。但是,這種方式并不常用,因為它可能會降低代碼的可讀性。它主要用于那些Python解釋器無法自動識別為跨越多行的語句,比如字符串或長表達式,示例如下:
s = "這是一個很長的字符串,\
它跨越了多行"
當你在括號(圓括號?()
, 方括號?[]
, 花括號?{}
)中編寫代碼時,Python會自動將多行視為一個單一的語句,而無需使用反斜杠。這是處理長列表、元組、字典和函數調用時常用的方法,示例如下:
my_list = ["apple","banana","cherry",
]my_func(arg1,arg2,arg3,
)
5 輸入和輸出
輸出函數print(),在前面我們已經用過來輸出Hello World,語法就是:
print(要輸出的內容)
輸入函數是 input(),功能是接收用戶輸入的內容,語法是:
input(輸出的內容)
舉例:接收用戶輸入的姓名,隨之打印歡迎用戶
n = input("請輸入姓名:") #把輸入內容賦給n,用 n 接收一下
print("歡迎" + n + "!") #打印n
上面章節也講到過,在Python里,“#” 表示注釋,“#”后面的東西不會被執行。代碼運行之后首先出現了“請輸入姓名:”,然后隨意輸入,比如輸入Michael Lee,執行結果:
成功接收用戶輸入的內容并打印出來。
6 變量
變量可以理解為一個名字,在Python中,變量是用于存儲數據值的標識符(名稱)。變量允許我們存儲和操作數據,而不必每次都直接引用數據本身。Python是一種動態類型的語言,這意味著變量的類型在運行時可以自動改變,取決于我們賦給它的值。
變量命名規則
- 變量名必須是一個有效的標識符:這意味著它必須以字母(a-z, A-Z)或下劃線(_)開頭,后面可以跟任意數量的字母、數字或下劃線。
- 變量名不能是Python的關鍵字(即Python保留字):例如,class, for, while, if等。
- 變量名應該具有描述性:這樣代碼的可讀性會更好。
- 變量名區分大小寫:例如,myVariable和myvariable是兩個不同的變量。
- 避免使用內置函數或類的名稱作為變量名:這可能會導致意外的行為或錯誤。
7 數據類型
- 整型(int):正整數、負整數和零,例如:123, -456, 0。
- 浮點型(float):帶有小數點的數字,例如:1.23, -0.456。
- 復數(complex):由實部和虛部組成的數,表示為a + bj,其中a和b是浮點數,j(或J)是虛數單位。例如:3+4j。
- 字符串(str):一系列字符組成的文本,用單引號、雙引號或三引號括起來。例如:'hello',"world",'''Hello, world!'''。
- 布爾值(bool):只有兩個值,True和False,用于表示邏輯條件。
- 列表(list):有序的元素集合,用方括號[]括起來,元素之間用逗號分隔。列表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類型,并且同一個列表中可以有不同類型的元素。例如:[1, 2, 3, 'a', 'b']。
- 元組(tuple):與列表類似,但是元組是不可變的,即創建后不能修改其元素。元組用圓括號()括起來。例如:(1, 2, 3)。
- 字典(dict):無序的鍵值對集合,用花括號{}括起來,每個鍵值對用冒號:分隔,鍵值對之間用逗號,分隔。鍵通常是不可變的類型(如整數、浮點數、字符串或元組),而值可以是任何類型。例如:{'name': 'Alice', 'age': 30}。
- 集合(set):無序且不包含重復元素的集合,用花括號{}或set()函數表示。集合用于去重或檢查某個元素是否存在于某個集合中。例如:{1, 2, 3}。
-
NoneType:None是NoneType類型的唯一值,表示空值或沒有值。它經常用于表示變量沒有設置值或函數沒有返回值。
8?類型轉換
在Python中,數據類型轉換是很常見的操作。Python提供了多種內置函數,用于在數據類型之間進行轉換。以下是一些常見的Python數據類型轉換的示例:
整數(int)與浮點數(float)之間的轉換:
- 使用 int() 函數將浮點數轉換為整數(ps:注意這會導致小數部分被丟棄)。
num_float = 3.14
num_int = int(num_float) # 結果為 3
- ?使用 float() 函數將整數或字符串轉換為浮點數。
num_str = "123"
num_float = float(num_str) # 結果為 123.0
字符串(str)與整數/浮點數之間的轉換:
- ?如前所述,使用 int() 和 float() 函數可以將字符串轉換為整數或浮點數,但前提是字符串表示的是一個有效的數字。
num_str = "123"
num_int = int(num_str) # 結果為 123num_str_float = "3.14"
num_float = float(num_str_float) # 結果為 3.14
?列表(list)與元組(tuple)之間的轉換:
- 使用 list() 函數可以將元組轉換為列表。
my_tuple = (1, 2, 3)
my_list = list(my_tuple) # 結果為 [1, 2, 3]
- ?使用 tuple() 函數可以將列表轉換為元組。
my_list = [1, 2, 3]
my_tuple = tuple(my_list) # 結果為 (1, 2, 3)
?其他類型轉換:
- ?使用 bool() 函數可以將其他數據類型轉換為布爾值(True 或 False)。
# 整數轉換為布爾值
num_int = 0
print(bool(num_int)) # False,因為0被視為Falsenum_int = 1
print(bool(num_int)) # True,因為非0整數被視為True# 字符串轉換為布爾值
empty_str = ""
print(bool(empty_str)) # False,因為空字符串被視為Falsenon_empty_str = "Hello"
print(bool(non_empty_str)) # True,因為非空字符串被視為True# 列表轉換為布爾值
empty_list = []
print(bool(empty_list)) # False,因為空列表被視為Falsenon_empty_list = [1, 2, 3]
print(bool(non_empty_list)) # True,因為非空列表被視為True# 字典轉換為布爾值
empty_dict = {}
print(bool(empty_dict)) # False,因為空字典被視為Falsenon_empty_dict = {"key": "value"}
print(bool(non_empty_dict)) # True,因為非空字典被視為True
- 使用 set() 函數可以將列表或元組轉換為集合(set)。
# 列表轉換為集合
list_to_set = [1, 2, 2, 3, 4]
set_from_list = set(list_to_set)
print(set_from_list) # {1, 2, 3, 4},集合中的元素唯一# 元組轉換為集合
tuple_to_set = (1, 2, 3, 3, 4)
set_from_tuple = set(tuple_to_set)
print(set_from_tuple) # {1, 2, 3, 4},集合中的元素唯一
- 使用 dict() 函數或花括號 {} 可以將鍵值對(通常是元組列表或另一個字典)轉換為字典。
# 使用dict()函數
dict_from_tuple_list = dict([(1, 'one'), (2, 'two'), (3, 'three')])
print(dict_from_tuple_list) # {1: 'one', 2: 'two', 3: 'three'}# 使用花括號{}
dict_from_pairs = {1: 'one', 2: 'two', 3: 'three'}
print(dict_from_pairs) # {1: 'one', 2: 'two', 3: 'three'}# 從另一個字典創建字典
another_dict = {'a': 1, 'b': 2}
dict_from_another_dict = dict(another_dict)
print(dict_from_another_dict) # {'a': 1, 'b': 2}
- 使用 complex() 函數可以將兩個數字轉換為復數。
# 實數部分和虛數部分
real_part = 3
imag_part = 4# 轉換為復數
complex_num = complex(real_part, imag_part)
print(complex_num) # (3+4j)# 只有一個參數時,它被視為復數的實數部分,虛數部分為0
complex_num_only_real = complex(real_part)
print(complex_num_only_real) # (3+0j)
這些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Python的內置函數來執行不同類型之間的轉換。?
9 表達式
在Python中,表達式是由運算符和操作數組成的代碼片段,它會被Python解釋器計算并產生一個值。表達式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復雜,它們可以包含變量、常量、函數調用、運算符等。
以下是一些Python表達式的例子:
- 簡單的算術表達式:
2 + 3 # 結果為 5
5 - 2 # 結果為 3
10 * 2 # 結果為 20
10 / 2 # 結果為 5.0(在Python 3中,整數除法返回浮點數)
10 // 3 # 結果為 3(整數除法,只取整數部分)
10 % 3 # 結果為 1(取余數)
- 字符串表達式:
"Hello, " + "World!" # 結果為 "Hello, World!"
"Python is " + str(3.14) + "!" # 結果為 "Python is 3.14!"
- 邏輯表達式:
True and False # 結果為 False
True or False # 結果為 True
not True # 結果為 False
- 比較表達式:
5 > 3 # 結果為 True
10 < 5 # 結果為 False
2 == 2 # 結果為 True
3 != 2 # 結果為 True
10 運算符
Python 中的運算符用于執行各種算術運算、比較運算、邏輯運算、位運算、賦值運算以及身份和成員關系運算。以下是 Python 比較常見基礎的運算符及其用法:
1. 算術運算符
# 算術運算符
a = 5
b = 3
print(a + b) # +:加法 結果:8
print(a - b) # -:減法 結果:2
print(a * b) # *:乘法 結果:15
print(a / b) # /:除法(結果總是浮點數) 結果:1.6666666666666667
print(a // b) # //:整除(取整數部分) 結果:1
print(a % b) # %:取模(求余數) 結果:2
print(a ** b) # **:乘方(冪運算) 結果:125
2. 比較運算符
# 比較運算符
a = 5
b = 3
print(a == b) # ==:等于 結果:False
print(a != b) # !=:不等于 結果:True
print(a > b) # >:大于 結果:True
print(a < b) # <:小于 結果:False
print(a >= b) # >=:大于等于 結果:True
print(a <= b) # <=:小于等于 結果:False
3. 邏輯運算符
# 邏輯運算符
print(True and False) # and:邏輯與 結果:False
print(True or False) # or:邏輯或 結果:True
print(not True) # not:邏輯非 結果:False
以上即是博主認為Python比較基礎的一下知識,在開始編寫Python前務必掌握,如有遺留歡迎補充,抱拳 !!!
ps:博主也是個Python萌新,后續會持續更新Python學習內容,如感興趣跟著博主從零開始學習關注點一下吧~
有什么問題都可以評論區留言,看見都會回復的!!!
如果你覺得本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的,多多支持!!!
點贊收藏評論,抱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