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AI 評測入門(二):Prompt 迭代實戰從“能跑通”到“能落地”

“Prompt 不是寫出來的,是測出來的。”

——這是我迭代 5 個版本后,最深的體悟。

上一篇《AI 評測入門(一):先搞懂你的數據集)》,我們講了標簽體系、自測集、評測集、Langfuse 數據結構化——那是 AI 評測的地基。

而這一篇,我們進入 Prompt 工程

我會用 “產品評價打標簽” 的功能,從零迭代出一個可工程化落地的 Prompt。

我會盡可能還原我踩過的坑、走過的彎路、改過的字段、崩潰過的模型輸出 —— 希望你少走彎路。

我一共迭代了 5 個版本。每個版本都不是“推翻重來”,而是基于測試反饋后進行修改

不要追求“完美 Prompt”,而要追求“可評測、可調試、可工程化”的 Prompt。


v0.0.1:從“元提示詞”生成初版

Prompt 生成方式

我直接用 Gemini 2.5pro,通過元提示詞以及下面的提示詞,加上第一篇文章定義好的標簽體系,幫我輸出了第一份 prompt:

元提示詞+標簽體系文檔我有一個標簽體系,分別有一級,二級,三級標簽。
三級標簽,還會有對應描述來詳細描述這個標簽是什么意思。
會有一個評價的輸入,我需要你生成一個提示詞可以很好地運用這個標簽體系來打標簽。
除此之外,還要對這個評價進行情緒判斷,正向,負向和中性。
如果你還需要什么信息,或者你覺得還要補充什么內容請跟我說。

得到的結果

# 指令:你是一個頂級的、一絲不茍的“用戶體驗洞察分析師”。
你的唯一使命是:嚴格依據下方“知識庫”中定義的標簽體系,對給定的“用戶評價”進行精準的情緒分析和多層級標簽分類。
你必須直接匹配最詳細的【三級標簽描述】來做出判斷,然后返回其完整的層級結構。絕對禁止任何形式的即興發揮或模糊猜測。---##  PART 1: 知識庫 (Knowledge Base)
這是你進行所有判斷的唯一依據。
格式輸出如下:# [一級標簽A]## [二級標簽A1]- **[三級標簽A1a]**: [三級標簽A1a的詳細描述]- **[三級標簽A1b]**: [三級標簽A1b的詳細描述]## [二級標簽A2]- **[三級標簽A2a]**: [三級標簽A2a的詳細描述]# [一級標簽B]## [二級標簽B1]- **[三級標簽B1a]**: [三級標簽B1a的詳細描述]# 產品體驗——清潔效果## 掃地效果
- **灰塵&大顆粒**: 評論反饋提到地板上有很多灰塵或大顆粒物的情況,大顆粒物舉例為:薯片、花生、豆子。
- **毛發——寵物毛發**: 評論中提到寵物毛發相關的情況時,例如“地上有很多寵物毛發,掃地機吸不干凈”。
- **毛發——長發**: 標簽描述的是與人類的頭發相關的情況,例如“刷子上纏了長發,清理很麻煩”。
- **毛發——濕潤毛發**: 評論中提到濕潤毛發相關的情況時,例如“掃地機不能有效處理濕的頭發”。(篇幅有限)---## PART 2: 核心任務與規則 (Core Tasks & Rules)1.  **情緒判斷**: 分析評價的整體情緒,輸出 `正向`, `負向`, 或 `中性`。
2.  **標簽分類**:* **規則 1 (核心)**: 你的判斷必須直接基于【三級標簽】的詳細描述,而不是簡單的關鍵詞匹配。* **規則 2**: 確定三級標簽后,必須同時返回它所屬的【一級標簽】和【二級標簽】。* **規則 3**: 如果評價提到多個可分類的問題,請在`labels`數組中輸出多個對象。* **規則 4**: 如果評價內容與知識庫中的所有描述都不符,則`三級標簽`字段輸出`無法歸類`,并在`reasoning`中說明原因。---## PART 3: 思考與輸出格式 (Chain of Thought & Output Format)你的輸出必須是一個嚴格的JSON對象。在輸出前,你必須在內心完成以下思考,并將關鍵邏輯寫入`reasoning`字段。1.  **情緒分析**: 這條評價的核心觀點是什么?表達的是滿意還是抱怨?
2.  **全局掃描與匹配**: 用戶抱怨的具體問題是什么?(例如,“掃不干凈寵物毛發”)。這個抱怨與知識庫中哪個【三級標簽】的【描述】最吻合?
3.  **最終驗證**: 檢查匹配是否精確。然后,根據匹配到的三級標簽,回溯找到其一級和二級父標簽。
4.  **構建JSON**: 將所有分析結果填入下方指定的JSON結構中。### **【輸出格式】**
```json
{"sentiment": {"value": "正向 | 負向 | 中性","reasoning": "【簡述判斷情緒的理由,引用原文關鍵詞】"},"labels": [{"L1": "【根據匹配到的三級標簽,自動帶出】","L2": "【根據匹配到的三級標簽,自動帶出】","L3": "【此處填寫最匹配的三級標簽 或 ‘無法歸類’】","reasoning": "【詳細說明為何此三級標簽的描述與用戶評價內容匹配,必須引用原文作為證據】"}]
}
```## PART 4: 黃金標準示例 (Golden Examples)這是你需要學習的、正確的打標簽案例。你要像這樣思考和輸出。示例1:邊角清潔
{
"userInput": "廚房櫥柜邊角清掃不到。",
"output": {
"sentiment": { "value": "負向", "reasoning": "用戶明確抱怨了產品在特定區域“清掃不到”,是典型的問題反饋。" },
"labels": [ { "一級標簽": "產品體驗——清潔效果", "二級標簽": "清潔覆蓋率", "三級標簽": "邊角覆蓋", "reasoning": "用戶提到“櫥柜邊角”無法清掃,直接對應三級標簽“邊角覆蓋”所描述的場景。" } ]
}
}示例2:動態障礙物
{
"userInput": "追覓不會識別動態障礙物(有時不會補掃),石頭對動態障礙物會補掃。",
"output": {
"sentiment": { "value": "負向", "reasoning": "用戶將產品與其他品牌對比,明確指出了“不會識別動態障礙物”的缺陷。" },
"labels": [ { "一級標簽": "產品體驗——智能性", "二級標簽": "避障", "三級標簽": "動態障礙物", "reasoning": "評價核心是“不會識別動態障礙物”,這與三級標簽“動態障礙物”的定義完全匹配。" } ]
}
}示例3:定位與動作混亂
{
"userInput": "機器人行駛非常混亂,花了15分鐘才找到充電站。",
"output": {
"sentiment": { "value": "負向", "reasoning": "用戶抱怨了“行駛非常混亂”和“花了15分鐘才找到充電站”,清晰地表達了對產品性能的不滿。" },
"labels": [ { "一級標簽": "產品體驗——智能性", "二級標簽": "路線規劃", "三級標簽": "轉圈", "reasoning": "“行駛非常混亂”是“轉圈”標簽所描述的典型場景,即無目的的、不符合邏輯的移動。" } ]
}
}

結構清晰、包含:

  • 角色定義(“頂級用戶體驗洞察分析師”)
  • 知識庫結構(層級標簽+描述):在第一篇里面描述過,并非都要放到 RAG,可以直接拼接到 prompt 里面
  • 任務規則(情緒判斷 + 標簽匹配)
  • 輸出格式(JSON)
  • Few-shot 示例

關鍵洞察

  • 不要從 0 開始手寫 Prompt。用大模型生成初版,效率極高。

  • Prompt 的“完美結構”不重要,可調試性才重要。

導入 Langfuse & Playground 調試

我把 Prompt 上傳到 Langfuse,利用 Playground 快速測試:

  • 支持多模型切換(GPT-3.5 / GPT-4 / Claude 等)
  • 支持 Prompt 版本對比
  • 支持輸入歷史記錄回溯

有了提示詞,創建到 langfuse 的 prompt 里面去,langfuse 可以對 prompt 進行版本管理。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可以看到右上角有一個藍色的框,Playground,允許你對 prompt 修改,選擇不同的模型,甚至比較不同的 prompt 的效果,因此在沒有正式跑評測集的時候,我就在這個地方調試我的提示詞。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版本復盤

1. 未處理“無法歸類”場景 → 信息丟失風險

問題現象

原始 Prompt 僅要求模型輸出“匹配成功的標簽”,未定義如何處理“部分匹配”或“完全不匹配”的語義片段。導致部分用戶反饋內容被靜默忽略,影響分析完整性。

修正方案

計劃引入 unmatched_feedback 字段,用于捕獲無法歸類的原文片段,并嘗試通過 partial_match_level(如匹配到 L1 但無 L2/L3)提供結構化反饋,甚至建議新增標簽。

?? 事后反思

該方案“步子邁得過大”。讓模型判斷“匹配層級”并“建議新標簽”,超出了其穩定可控的能力邊界,極易引發幻覺或結構錯亂。后續版本果斷放棄模糊匹配,回歸“全匹配 or 無法歸類”的二元策略。

2. 多情緒、多主題未解耦 → 輸出粒度粗糙

問題現象

用戶評價常包含多個獨立觀點(如“掃地效果差,但客服態度好”),每個觀點情緒可能不同。初版僅輸出“整體情緒”,丟失細粒度洞察。

修正方案

需重構輸出結構 ——先拆分評價中的獨立觀點,再為每個觀點打標 + 判斷情緒,最后聚合為整體情緒。

情緒不是“全局屬性”,而是“局部屬性”,需要精細化情緒分析。

3. Few-shot 樣本偏差 → 模型輸出傾向負向

問題現象

示例集中缺少正向評價樣本,導致模型在模糊場景下傾向于輸出負向標簽,引入系統性偏差。

修正方案

補充正向、中性、混合情緒的 Few-shot 示例,確保模型在情緒判斷上保持中立與平衡。

Few-shot 不是“裝飾”,而是“引導”。樣本分布應盡可能貼近真實數據分布,避免模型學習到錯誤的“潛規則”。

4. 標簽體系未校驗 → 垃圾進,垃圾出

問題現象

測試中發現部分標簽描述模糊、缺失或邏輯沖突,導致模型“正確地輸出錯誤結果”。

修正方案

強制要求:任何由他人提供的知識庫或評測集,必須由執行者親自校驗一遍。尤其關注:

  • 標簽描述是否清晰無歧義
  • 層級結構是否互斥完備
  • 是否存在“其他”、“等等”等模糊兜底項

“磨刀不誤砍柴工”在 AI 項目中是鐵律。

數據質量決定模型上限,Prompt 優化只能逼近這個上限,無法突破。

5. 方法論反思:為什么我選擇“邊測邊改”?

初版效果雖不理想,但它的價值不在于“正確”,而在于“暴露問題”。

與部分團隊“先設計完美 Prompt,再批量測試”不同,我選擇在 Langfuse Playground 中快速迭代、小步驗證。原因如下:

  • 零領域背景:我對該垂類產品無先驗知識,無法在初期預設完整規則
  • 需求動態演進:打標邏輯需隨真實數據反饋調整,而非憑空設計
  • Prompt 是對話,不是文檔:通過測試 → 觀察 → 修改 → 再測試,逐步逼近工程可用狀態

v0.0.2:支持多維度 + 情緒分離 + 模糊匹配嘗試

核心改動

  • 評價內的每個觀點單元獨立打標 + 獨立情緒
  • 增加 is_exact_match 字段,嘗試讓模型識別“部分匹配”
  • 提供 suggestion 字段,讓模型建議新標簽
  • 修正標簽體系知識庫

輸出示例

提示詞這一趴,就不放出來,可以看下輸出結果

{"overall_sentiment": "負向","analysis_details": [{"topic_quote": "安裝師傅服務很好...","topic_sentiment": "正向","labels": [{"is_exact_match": true,"一級標簽": "售中","二級標簽": "售中","三級標簽": "服務態度","reasoning": "..."}]},{"topic_quote": "機器人有點傻回基站...","topic_sentiment": "負向","labels": [{"is_exact_match": false,"一級標簽": "產品體驗——清潔效果","二級標簽": "拖地效果","三級標簽": "邊角覆蓋","suggestion": "建議新增‘基站路徑混亂’標簽","reasoning": "..."}]}]
}

版本復盤

1. 輸出格式含 Markdown → 工程反序列化成本陡增

問題現象

模型輸出被包裹在 json ... 中,導致下游系統需額外處理“剝離 Markdown 標記”,增加解析復雜度與失敗風險。

影響

  • 增加工程處理環節(需正則或字符串裁剪)
  • 降低系統吞吐效率
  • 提高與技術團隊對接成本(需額外文檔說明)

修正方案
在 Prompt 中明確指令:“輸出必須為純 JSON 格式,禁止包含任何 Markdown 語法、代碼塊標記或解釋性文本。”

工程原則

  • Prompt 的輸出結構,必須與消費端(工程/BI/前端)的輸入結構對齊。

  • 不要讓工程為你“擦屁股”,而要讓模型為你“鋪好路”

2. 中文字段名 → 技術協作的“隱形成本”

問題現象

使用 “一級標簽”、“二級標簽” 等中文字段名,雖語義直觀,但:

  • 不符合主流工程規范(JSON 字段名應為 snake_case 或 camelCase 英文)
  • 增加前后端/數據管道字段映射成本
  • 國際化/開源協作場景下易引發歧義

修正方案

統一字段命名規范:level1, level2, level3

3. “模糊匹配 + 標簽建議”機制 → 模型幻覺的溫床

原始設計意圖

希望模型能識別“部分匹配”場景(如匹配 L1 和 L3,但 L2 不匹配),并通過 is_exact_match: false + suggestion 字段,提供結構化反饋,輔助標簽體系迭代。

實際測試結果(GPT-3.5-Turbo)

  • is_exact_match 判斷極不穩定 —— 同一輸入多次運行,結果不一致
  • suggestion 字段時有時無,內容隨機性高
  • 最嚴重問題:模型自行“發明”標簽層級,返回不存在于知識庫中的組合,例如:
{"is_exact_match": true,"level1": "售中","level2": "物流與服務",  // ← 標簽體系中無此二級標簽"level3": "售中服務質量", // ← 自行編造的三級標簽"reasoning": "..."
}

或:

{"is_exact_match": false,"level1": "產品體驗——清潔效果","level2": "拖地效果","level3": "邊角覆蓋",  // ← “邊角覆蓋”實際屬于“清潔覆蓋率”二級標簽"suggestion": "...","reasoning": "..."
}

→ 導致標簽體系污染、分析維度錯亂、評測結果失效。

修正方案

果斷放棄“模糊匹配”機制,回歸“二元判斷”原則

  • 完全匹配 → 輸出完整三級標簽
  • 不匹配 → 歸入 unmatched_feedback,不提供“建議標簽”

關鍵洞察

  • 大模型不是產品經理,不能讓它“設計標簽體系”。

  • 在可控性與靈活性之間,優先選擇可控性

衍生價值

  • 雖然“模糊匹配”機制被廢棄,但該嘗試啟發我們設計了一個新的評測維度
  • “標簽體系合規性校驗” —— 自動檢查模型輸出的 level1/level2/level3 是否存在于知識庫中,作為模型“是否幻覺”的核心指標。
4. 方法論升級:從“功能設計”到“系統約束”
  • 誤以為“更復雜的 Prompt = 更智能的輸出”
  • 忽視了“模型能力邊界”與“工程落地成本”
  • 未建立“Prompt 即接口”的契約意識

v0.0.3:工程友好化改造

核心改動

  • 移除 ```json 包裹 → 純 JSON 輸出
  • 字段名全改英文:level1, level2, level3
  • 放棄 is_exact_match → 只保留“完全匹配”或“無法歸類”
  • 新增 unmatched_feedback 數組,專門收容無法打標的片段

輸出結構

{"overall_sentiment": "負向","analysis_details": [{"level1": "產品體驗——運動與智能","level2": "路線規劃","level3": "轉圈","topic_sentiment": "負向","topic_quote": "機器人有點傻回基站老是在門口轉圈圈","reasoning": "..."}],"unmatched_feedback": [{"quote": "在說下機器","reasoning": "內容不具體,無法歸類"}]
}

版本復盤

1. 輸出結構未聚類 → 工程需二次加工,引入冗余成本

問題現象
Prompt 要求模型“按分句打標”,導致同一標簽被重復輸出多次(如“轉圈”標簽出現 3 次,對應 3 個 quote)。雖然語義正確,但:

  • 評測維度不穩定:相同語義內容因分句策略不同,導致標簽數量波動,影響準確率/召回率計算
  • 工程需額外聚類:下游系統必須遍歷數組、按 level1+level2+level3 做 group by,才能還原“一個標簽對應多個語義單元”的結構

修正方向
在 Prompt 中明確要求:

“請將指向相同三級標簽的所有語義單元,聚合到同一個對象中,以 semantic_units 數組形式輸出。”

讓模型做聚類,而不是讓工程做聚類。

設計原則

  • 大模型的輸出,應盡可能貼近最終消費結構。

  • 每一次“工程后處理”,都是系統復雜度和失敗率的來源。

2. 字段名“局部修改” → Prompt 一致性崩塌

問題現象

僅在“輸出格式”部分將“一級標簽”改為 level1,但 Prompt 的“知識庫描述”、“任務說明”、“Few-shot 示例”中仍保留中文字段名,導致:

  • 模型混淆輸入輸出語義
  • 輸出質量下降(相比 v0.0.2 準確率反而降低)
  • 調試成本上升(需反復確認 Prompt 哪里沒改干凈)

修正方案

Prompt 修改必須“全局一致”

  • 知識庫結構描述 → 使用 level1, level2, level3
  • 任務規則說明 → 使用英文字段名
  • Few-shot 示例 → 輸出結構與字段名完全對齊
  • 輸出格式定義 → 無歧義、無冗余
3. 為什么堅持“可打標”與“不可打標”分離?——接口設計的哲學

原始疑問

“為什么不讓模型輸出一個數組,工程再 split 成 matched / unmatched?反正代碼遍歷一下就行。”

深度認知

這背后是兩種思維模式的對抗:

  • ? “模型輸出原始數據,工程負責清洗” → 傳統數據流水線思維
  • ? “模型輸出即最終結構,工程直接消費” → AI-Native 接口設計思維

我選擇后者,原因如下

  1. 降低系統耦合度:工程不再依賴“后處理邏輯”來理解模型意圖
  2. 提升評測準確性unmatched_feedback 是明確信號,可直接納入 Bad Case 分析
  3. 增強可解釋性:業務方/產品方無需懂代碼,即可理解“哪些內容模型無法處理”
  4. 符合 Langfuse 評測范式:結構化輸出便于自動比對 expected vs actual

核心理念

  • 不要讓工程為 Prompt 的“不完整”買單。

  • 大模型已具備理解復雜指令和輸出結構化 JSON 的能力 —— 我們要做的,是“設計好接口”,而不是“寫好膠水代碼”。

4. 方法論升級:Prompt 即產品接口
  • 每一個字段、每一個結構、每一個術語,都影響下游消費、評測、協作效率。
  • “改 Prompt”不是局部優化,而是系統重構 —— 必須全局對齊、版本可控、影響可測。

v0.0.4:按標簽聚類 + 語義單元初探

核心改動

  • 輸出結構改為 按標簽聚類 → 相同標簽的多個 quote 合并
  • 全局替換字段名:Prompt 里所有“一級標簽”改為 level1
  • 優化知識庫描述措辭,明確“格式”與“內容”分離

輸出結構

{"analysis_details": [{"level1": "產品體驗——智能性","level2": "路線規劃","level3": "轉圈","topic_sentiment": "負向","topic_quotes": ["機器人有點傻回基站老是在門口轉圈圈"],"reasoning": "..."}]
}

版本復盤

v0.0.4 實現了我們一直追求的“工程友好結構”:相同標簽自動聚類,語義片段歸入 topic_quotes 數組,無需下游二次加工。從工程角度看,這是一次巨大進步 —— 但從語義和評測角度看,它暴露了更深層的問題:

1. 機械聚類 → 語義割裂與斷章取義

問題現象

模型按“相同標簽”聚合 quote,但 quote 的劃分仍基于“標點分句”或“關鍵詞切分”,導致:

  • 前后語義連貫的句子被強行拆分(如:“掃地效果差,尤其是邊角,根本掃不到” → 被拆成“掃地效果差”和“邊角掃不到”)
  • 同一語義單元被打到不同標簽(如前半句歸“清潔效果”,后半句歸“邊角覆蓋”)
  • 上下文丟失,導致標簽匹配表面正確,實則偏離用戶原意

修正方向

在 Prompt 中明確引入:

  • “語義單元識別(Semantic Unit Identification)”

  • 你必須識別表達完整觀點的語義塊,它可能跨越多個句子,只要它們在邏輯上共同描述同一個問題或情緒。

  • 禁止按標點或關鍵詞機械切分。

2. topic_quotes 缺失獨立情緒 → 情緒分析顆粒度坍塌

問題現象

雖然每個 quote 被歸入相同標簽,但不同 quote 可能攜帶不同情緒(如:一個標簽下既有抱怨,也有認可),而當前結構僅支持“標簽級情緒”,導致:

  • 情緒分析失真(如:整體標為“負向”,但其中包含正向反饋)
  • 無法支持“同一功能點下的情緒分布分析”(如:80% 用戶抱怨“轉圈”,但 20% 表示“偶爾能接受”)
  • 評測指標無法細化到“語義單元級準確率”

修正方向

重構 topic_quotes 為對象數組,每個 quote 攜帶獨立情緒:

"semantic_units": [{"quote": "機器人回基站時轉圈,很煩人","sentiment": "負向"},{"quote": "但重啟后能恢復正常,勉強接受","sentiment": "中性"}
]

💡 產品價值
我們要的不是“這個功能被提到多少次”,而是“用戶對這個功能的真實感受分布”。


v0.0.5:語義單元識別 + 獨立情緒標注

核心改動

在 Prompt 的“思考步驟”中,明確加入:

你的思考過程必須如下: 1. 整體評估:判斷整個評論是否與知識庫相關。若完全無關,則直接歸入`unmatched_feedback`并停止。 
2. 觀點提取:若相關,則提取出所有具體的觀點片段。 
3. 逐一標記:為每個片段找到最合適的標簽(level1, level2, level3)。 
4. 聚合歸并:將所有指向相同level1, level2, level3標簽的觀點片段合并到同一個條目下,形成`topic_quotes`數組。 你的輸出必須是純粹的JSON,不含任何解釋性文本或Markdown標記。==> 改為1. 整體評估:判斷整個評論是否與知識庫相關。若完全無關,則直接歸入`unmatched_feedback`并停止。 
2. 語義單元識別 (Semantic Unit Identification):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你必須通讀全文,識別出表達完整、自洽觀點的語義單元。一個語義單元可能是一個短句,也可能是多個邏輯上緊密相連、共同描述一個問題的連續句子。你必須抵制機械按標點切分的誘惑。
3. 逐一標記與情感判斷: 為每個識別出的“語義單元”找到最合適的標簽(level1, level2, level3),并同時判斷該單元的獨立情感(正向/負向/中性/混合)。
4. 聚合歸并: 將所有指向相同level1, level2, level3標簽的“語義單元”合并到同一個條目下。在新結構中,為每個語義單元創建一個包含`quote``sentiment`的對象。

v0.0.6:兼容 langfuse dataset run

核心修改

在 Prompt 最下面添加

用戶評價是:{{input}}

我會在下一篇詳細分享為什么要加這個,這里先埋個鉤子 👇

?? 下期預告:《AI 評測入門(三):評價打標簽 —— Evaluation》


總結

💡 不要等“想清楚”再開始,而要在“做中學”中逼近最優解。

尤其在零背景、無先驗的探索型項目中,快速試錯 + 結構化復盤,遠比“紙上談兵”更有效。


🔖 關鍵詞:#AI評測 #Prompt工程 #Langfuse #大模型應用 #標簽體系 #AI產品經理 #語義單元 #工程化AI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bicheng/96587.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bicheng/96587.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bicheng/96587.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好靶場】SQLMap靶場攻防繞過 (一)

0x00 前言 最近遇到很多在做基礎靶場的小伙伴們都在SQLMap一把索,那么所幸搞一個SQLMap繞過的靶場。 我們是好靶場,一個立志于讓所有學習安全的同學用上好靶場的團隊。 https://github.com/haobachang-1/haobachangBlog/ https://github.com/haobach…

DeepSeek輔助編寫的利用quick_xml把xml轉為csv的rust程序

提示詞請用rust quickxml庫實現讀取xml的row和c標簽信息,并輸出到csv格式,要求是:數值型c,輸出標簽的內容,字符串型c(t “inlineStr”),輸出的內容,row的r屬性表是行號,c的r屬性是字…

logback-spring.xml文件說明

項目里剛好用到&#xff0c;用豆包生成以下說明&#xff0c;此處作為記錄。以下是一個 logback-spring.xml 配置文件示例&#xff0c;結合了 Spring Boot 特性&#xff0c;支持環境區分、日志滾動和不同級別日志輸出&#xff0c;并包含詳細注釋&#xff1a;<?xml version&q…

專題:2025社交媒體營銷與電商融合趨勢報告:抖音、小紅書、短劇、直播全拆解|附210+份報告PDF、數據儀表盤匯總下載

原文鏈接&#xff1a;https://tecdat.cn/?p43853 原文出處&#xff1a;拓端抖音號拓端tecdat 3年前&#xff0c;電商還停留在“貨架擺貨、用戶搜關鍵詞下單”的傳統模式&#xff0c;社交媒體只是品牌“打知名度”的輔助工具&#xff1b;如今&#xff0c;用戶刷抖音直播能直接下…

大模型API密鑰生成規則分析

大模型API密鑰生成規則分析 一、核心生成原則與安全基礎 1.1 密碼學安全隨機數生成 大模型API密鑰的核心安全基礎在于高熵值隨機數生成,需滿足以下技術標準: 熵值要求:至少128位(16字節),推薦256位(32字節),通過密碼學安全偽隨機數生成器(CSPRNG)實現 生成算法:…

太陽光度計在光伏電站的用途

太陽光度計在光伏電站中具有多重關鍵用途&#xff0c;能夠為電站的規劃、運行、維護及能效提升提供科學依據。以下是其具體應用場景及價值分析&#xff1a;1. 太陽能資源評估與電站選址優化核心功能&#xff1a;太陽光度計通過測量直接太陽輻射&#xff08;DNI&#xff09;、散…

ArkTS(方舟 TypeScript)全面介紹:鴻蒙生態的核心編程語言

一、引言 隨著鴻蒙(HarmonyOS)的快速演進,開發者生態成為支撐其發展的關鍵因素。無論是手機、平板、智能穿戴,還是車機、IoT 設備,鴻蒙都希望通過“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的理念,讓開發者能夠更高效地構建應用。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華為推出了 ArkTS(方舟 TypeScript)…

領碼方案|Linux 下 PLT → PDF 轉換服務超級完整版:異步、權限、進度(一氣呵成)

本教程給出可直接落地的 Linux 環境下 PLT→PDF 轉換微服務&#xff0c;全鏈路涵蓋&#xff1a;同步/異步模式、JWTRBAC項目域權限、任務狀態與進度、PDF 水印與審計、可觀測性與彈性伸縮&#xff1b;技術棧為 Spring Boot gpcl6&#xff08;GhostPCL&#xff09; Redis S3/O…

基于51單片機的LCD12864萬年歷時鐘

目錄 具體實現功能 設計介紹 資料內容 全部內容 資料獲取 具體實現功能 具體功能&#xff1a; &#xff08;1&#xff09;LCD12864實時顯示當前時間&#xff08;年月日時分秒星期&#xff09;及溫度值&#xff1b; &#xff08;2&#xff09;四個按鍵可調整當前時間值&…

【C++】string類--常見接口及其模擬實現

目錄 1. 遍歷 1.1. 下標operator[ ] 1.2. c_str 1.3. 迭代器 1.4. 范圍for 2. 增 2.1. push_back 2.2. 重載&#xff08;char ch&#xff09; 2.3. appand 2.4. 重載&#xff08;char* ch&#xff09; 2.5. insert&#xff08;任意位置插入&#xff09; 2.5.1. 任意…

SCADA 云化部署核心:WebSocket 協議實現毫秒級遠程控制

在浙江某智慧水廠的中控室里&#xff0c;曾發生過一次驚險的遠程控制失誤&#xff1a;運維人員通過傳統 SCADA 系統&#xff08;工業控制系統的 “大腦”&#xff09;遠程調節水泵轉速&#xff0c;指令發出后&#xff0c;屏幕上卻遲遲沒有反饋 —— 等水泵轉速最終變化時&#…

大數據電商流量分析項目實戰:Day1-2 補充 軟件安裝和Zookeeper

?博客主頁&#xff1a; https://blog.csdn.net/m0_63815035?typeblog &#x1f497;《博客內容》&#xff1a;大數據、Java、測試開發、Python、Android、Go、Node、Android前端小程序等相關領域知識 &#x1f4e2;博客專欄&#xff1a; https://blog.csdn.net/m0_63815035/…

EMC電磁兼容進階3講培訓:專題三 近場探頭和頻譜儀在EMC整改中的應用

一節課&#xff0c;名企實戰型工程師讓你了解近場探頭與頻譜分析儀在EMC整改中的應用&#xff0c;從實際整改測試出發&#xff0c;結合實際項目案例進行講解。一頓聚餐的費用&#xff0c;助您入門一個很有前景的行業&#xff01; 注&#xff1a;不是賣資料&#xff01;不是賣資…

使用動態IP 需要注意什么

網絡安全防護動態IP會頻繁變更&#xff0c;需確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實時更新&#xff0c;防止因IP變動導致的安全漏洞。避免在公共網絡環境下登錄敏感賬戶&#xff0c;建議使用VPN加密連接。服務穩定性管理某些在線服務&#xff08;如遠程辦公、游戲服務器&#xff09;可能因IP變…

GitHub自動化利器:Probot框架實戰指南

引言 在當今快節奏的軟件開發世界中&#xff0c;自動化已成為提高生產力和保證代碼質量的關鍵要素。GitHub作為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平臺&#xff0c;其豐富的API生態系統為自動化提供了無限可能。Probot作為一個基于Node.js的開源框架&#xff0c;專門用于構建GitHub應用程序&a…

第十四屆藍橋杯青少組C++選拔賽[2023.2.12]第二部分編程題(4、最大空白區)

參考程序1&#xff1a;#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N, M;cin >> N >> M;vector<vector<int>> grid(N, vector<int>(M));for (int i 0; i < N; i)for (int j 0; j < M; j)cin >> grid[i][j]…

文心一言-Agent崗三輪面試全記錄

面經分享&#xff5c;文心一言-Agent崗三輪面試全記錄 前段時間面試了 文心一言團隊 - 大模型 Agent 崗&#xff0c;三輪面試下來感觸頗多。整體來說&#xff0c;文心團隊的面試節奏偏“循序漸進”&#xff1a;一面看基礎&#xff0c;二面看綜合素養&#xff0c;三面看思考深度…

【大前端++】幾大特征

大綱 大前端業務模型結構如下&#xff1a; 服務后臺大前端原生系統可定制的終端硬件 1、業務的起點技術結構基于跨平臺前端框架 Electronvue/Rect/其他web框架js/ts FlutterDartvue/Rect/其他web框架js/ts 其他前端框架結構 2、有特定的業務使用場景 人臉識別考勤 數字…

計算機網絡---網絡體系結構

文章目錄1. 網絡的概念1.1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1.2 簡單的計算機網絡1.3 互聯網&#xff08;或因特網&#xff0c;Internet&#xff09;1.4 計算機網絡、互連網和互聯網三者的區別1.5 總結2. 網絡的組成、功能2.1 組成2.1.1 從組成部分看2.1.2 從工作方式看2.1.3 從邏輯功能看2.2 …

機器學習超參數調優全方法介紹指南

本篇文章Master Hyperparameter Tuning in Machine Learning適合希望深入了解超參數調優的讀者。文章的亮點在于介紹了多種調優方法&#xff0c;如手動搜索、網格搜索、隨機搜索、貝葉斯優化和元啟發式算法&#xff0c;并通過實際案例展示了這些方法在復雜模型&#xff08;如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