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版講解>>>>>>>>>>>>>>>>>>>OSPF最短路徑樹構建與路由計算練習(一)
在 OSPF 協議的學習中,“紙上談兵” 不如 “實戰推演”—— 尤其是以特定路由器為主視角,從 LSA(鏈路狀態通告)解析到 SPF 樹繪制,再到路由表驗證的全流程,更是理解 OSPF 路由計算邏輯的關鍵。本文將以 R1 為核心視角,結合設備實操,一步步拆解 SPF 樹構建細節,帶你吃透 OSPF 最短路徑計算的底層邏輯。
一、前期鋪墊:明確網絡環境與 DR 身份
在繪制 SPF 樹前,需先理清網絡拓撲與核心參數 —— 這直接決定了 LSA 的生成規則與 SPF 樹的拓撲結構。
1.1 核心網絡拓撲
本次實戰的網絡包含 2 個關鍵網段,4 臺路由器(R1、R2、R3、R4),拓撲特性如下:
? 廣播型網段(10.1.123.0/24):連接 R1、R2、R3,網絡類型為默認以太網(需選舉 DR/BDR),是 SPF 樹的 “核心交匯點”;
? 點到點網段(10.1.34.0/24):僅連接 R3 與 R4,默認 PPP 模式(無需 DR/BDR),屬于 “分支網段”。
1.2 驗證 R3 的 DR 身份
OSPF 廣播型網段的 DR(指定路由器)是二類 LSA 的唯一生成者,也是 SPF 樹中 “偽節點” 的載體,必須優先確認。 由于設備啟動順序為 “先啟動 R3”,根據 OSPF DR 選舉規則(優先級默認 1,先啟動設備優先),R3 應成為 10.1.123.0/24 網段的 DR。通過設備命令驗證: 進入 R3 的 G0/0/0 接口(屬于廣播網段),執行display ospf interface
,截圖中清晰顯示 “Interface State: DR”,且 DR IP 為 10.1.123.3(R3 的接口 IP),確認 DR 身份無誤。
二、SPF 樹繪制全流程(R1 主視角)
SPF 樹的繪制邏輯是 “從 R1 自身出發,逐臺解析 LSA 信息,先標拓撲節點,再掛路由信息”—— 每一步都需對照設備 LSA 截圖,確保數據準確。
2.1 第一步:解析 R1 自身的一類 LSA,確定初始節點
R1 視角下,最初僅知曉自身的鏈路狀態,需先查看 R1 生成的一類 LSA(LSA ID=R1 的 Router ID:1.1.1.1)。 執行display ospf lsdb router 1.1.1.1
,關鍵信息如下:
? Transit Network(拓撲信息):描述 R1 與廣播網段的連接,Link ID=10.1.123.3
(DR 的接口 IP,即 “偽節點” 標識),Link Data=10.1.123.1
(R1 的接口 IP),Metric=1
(R1 到 DR 的出接口開銷);
? Stub Network(路由信息):描述 R1 的環回網段(1.1.1.1/32),Metric=0
(后續掛載路由用,暫不關注)。
基于此,繪制初始 SPF 樹節點:
1.標注 “根節點 R1”(黑色,Router ID:1.1.1.1);
2.標注 “偽節點 10.1.123.3”(紅色,代表廣播網段的 DR);
3.用黑色實線連接 R1 與偽節點,藍色標注鏈路開銷 = 1(R1 到 DR 的出接口開銷)。
2.2 第二步:解析二類 LSA,補充廣播網段節點
二類 LSA 由 DR(R3)生成,LSA ID=DR 的接口 IP(10.1.123.3),作用是 “枚舉廣播網段內所有路由器”。 執行display ospf lsdb network 10.1.123.3
,截圖中 “Attached Routers” 字段顯示 3 個 Router ID:1.1.1.1(R1)、2.2.2.2(R2)、3.3.3.3(R3)。
此時 R1 已在樹中,需補充另外兩個節點:
1.在偽節點右側標注 “R2(2.2.2.2)”“R3(3.3.3.3)”(黑色);
2.用黑色實線連接偽節點與 R2、R3,暫時標注 “開銷 =?”(后續通過 R2、R3 的一類 LSA 補充)。
2.3 第三步:解析 R2 的一類 LSA,完善鏈路開銷
查看 R2 生成的一類 LSA(LSA ID=2.2.2.2),執行display ospf lsdb router 2.2.2.2
,截圖中 Transit Network 字段顯示:Link ID=10.1.123.3
(偽節點),Link Data=10.1.123.2
(R2 的接口 IP),Metric=1
(R2 到 DR 的出接口開銷)。
完善 SPF 樹:在偽節點到 R2 的鏈路上,藍色標注開銷 = 1。
2.4 第四步:解析 R3 的一類 LSA,擴展點到點網段
R3 的一類 LSA 包含兩個網段的拓撲信息,執行display ospf lsdb router 3.3.3.3
,截圖中關鍵字段如下:
? Transit Network:Link ID=10.1.123.3
(偽節點),Metric=1
(R3 到自身偽節點的開銷,補充到 SPF 樹);
? Point-to-Point:Link ID=4.4.4.4
(R4 的 Router ID),Link Data=10.1.34.3
(R3 的接口 IP),Metric=48
(R3 到 R4 的出接口開銷)。
擴展 SPF 樹:
1.在偽節點到 R3 的鏈路上,藍色標注開銷 = 1;
2.在 R3 右側標注 “R4(4.4.4.4)”(黑色);
3.用黑色實線連接 R3 與 R4,藍色標注開銷 = 48。
2.5 第五步:解析 R4 的一類 LSA,完成拓撲閉環
查看 R4 生成的一類 LSA(LSA ID=4.4.4.4),執行display ospf lsdb router 4.4.4.4
,截圖中 Point-to-Point 字段顯示:Link ID=3.3.3.3
(R3 的 Router ID),Metric=48
(R4 到 R3 的出接口開銷)。
完善 SPF 樹:在 R3 到 R4 的鏈路上,補充標注 “R4 側開銷 = 48”,確保雙向鏈路開銷一致,拓撲閉環完成。
三、掛載路由信息,推導 R1 的 OSPF 路由表
SPF 樹的拓撲節點標注完成后,需將各設備的 “路由信息”(來自 LSA 的 Stub Network 字段)掛載到對應節點,再計算 R1 到各網段的 “總開銷”(僅累加 R1 的出接口開銷)。
3.1 路由信息掛載(基于 LSA 截圖)
從各設備的一類 LSA 與二類 LSA 中提取路由信息,掛載到對應節點:
? R1 節點:1.1.1.1/32(Metric=0,來自 R1 一類 LSA);
? 偽節點:10.1.123.0/24(Metric=0,來自二類 LSA);
? R2 節點:2.2.2.2/32(Metric=0,來自 R2 一類 LSA);
? R3 節點:3.3.3.3/32(Metric=0)、10.1.34.0/24(Metric=0,均來自 R3 一類 LSA);
? R4 節點:4.4.4.4/32(Metric=0,來自 R4 一類 LSA)。
3.2 計算 R1 到各網段的總開銷
OSPF 總開銷計算規則:僅累加 R1 的出接口開銷,鄰居的入接口開銷不計入。計算結果如下:
3.3 驗證 R1 的實際路由表
執行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ospf
查看 R1 的 OSPF 路由表,截圖中顯示:
? 到 2.2.2.2/32、3.3.3.3/32 的路由開銷 = 1,到 4.4.4.4/32 的開銷 = 49,與計算結果完全一致;
? 10.1.123.0/24 網段優先顯示直連路由(直連優先級 0>OSPF 優先級 10),但 OSPF 路由的開銷仍為 1(可通過display ospf routing
查看)。
四、實戰總結:3 個關鍵知識點
1.DR 與偽節點是 SPF 樹的 “簡化器”:DR 生成的二類 LSA 將廣播網段 “多對多” 的復雜連接,簡化為 “偽節點一對多” 的結構,大幅降低 SPF 算法的計算量;
2.LSA 是 SPF 樹的 “數據源”:一類 LSA 提供設備的拓撲與路由細節,二類 LSA 補充廣播網段的節點列表,二者結合才能完整還原全網鏈路狀態;
3.開銷計算只看 “主視角的出接口”:推導路由總開銷時,僅需累加主視角路由器(如 R1)的出接口開銷,鄰居的入接口開銷不影響最終結果 —— 這是避免計算錯誤的核心原則。
通過本次實戰,從 LSA 解析到 SPF 樹繪制,再到路由表驗證,每一步都有設備數據支撐,可幫助你真正吃透 OSPF 最短路徑計算的邏輯,為后續排查 OSPF 路由故障(如路由缺失、開銷異常)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