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INUS 和 Move to Understand a 3D Scene

論文鏈接:https://arxiv.org/abs/2507.14456

代碼鏈接:https://github.com/newbrains1/GEMINUS

端到端自動駕駛的挑戰

端到端自動駕駛是一種“一站式”方法:模型直接從傳感器輸入(如攝像頭圖像)生成駕駛軌跡或控制信號(如方向盤轉角)。這比傳統模塊化方法(感知→預測→規劃)更高效,減少人為設計。但現有模型有一個大問題:模態平均(Mode Averaging)

  • 什么是模態平均?
    你在不同場景開車(如超車或緊急剎車),每種場景需要不同策略。但傳統模型把所有這些場景混在一起學習,輸出一個“平均”行為(比如在超車時太保守,在剎車時不夠果斷)。這導致模型無法適應多樣化場景,性能下降。

  • 為什么難解決?
    過去方法(如基于指令的模仿學習)不夠靈活:一個超車場景可能涉及多個指令(左轉、直行),無法精細區分場景。文檔提到,這限制了模型獲得“多樣化駕駛技能”。

GEMINUS被提出來解決這個問題,靈感來自大型語言模型中的專家混合(MoE)技術。MoE就像團隊合作:不同專家(子模型)擅長不同任務,一個路由器動態分配任務。

GEMINUS框架概述

GEMINUS是一個基于MoE的端到端框架,名字全稱是“dual-aware Global and scEne-adaptive MIxture of experts for end-to-end autoNomoUS driving”。核心思想是:用全局專家保證魯棒性(在模糊場景穩定),用場景自適應專家提升適應性(在特定場景精準),并通過雙感知路由器智能切換

  • 整體架構
    GEMINUS建立在單專家基線模型上(類似TCP方法),但添加了MoE層。輸入包括攝像頭圖像、車速、導航指令和目標點。輸出是規劃軌跡(未來路徑點),再通過PID控制器生成控制信號(油門、剎車、方向盤轉角)。
    框架的關鍵創新是雙感知路由器,它決定何時用全局專家或場景專家。

    圖1展示了整體架構: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這個圖顯示:編碼器處理輸入(圖像和測量數據),生成特征向量;雙感知路由器根據特征選擇專家;專家輸出軌跡;控制器生成最終信號。路由器是“大腦”,確保在合適場景激活合適專家。

  • 為什么有效?
    • 全局專家:在整個數據集訓練,像“全能選手”,在不確定場景(如模糊路況)提供穩健輸出。
    • 場景自適應專家:針對5類場景訓練(匯入、超車、緊急制動、讓行、交通標志),像“專業選手”,在特征明顯場景(如有明確障礙物)給出精準策略。
    • 雙感知路由器:智能判斷場景,避免模態平均——不輸出平均行為,而是針對場景選最佳專家。

3. 關鍵組件詳解

GEMINUS有三個核心部分:全局專家、場景自適應專家組和雙感知路由器。我會一步步解釋,并用簡單比喻。

a. 全局專家(Global Expert)
  • 角色:模型中的“安全網”。它在所有數據上訓練,學習通用駕駛行為,確保在模糊或未知場景下不犯錯。
  • 工作方式
    接收編碼器特征(來自圖像和測量數據),輸出規劃軌跡(如未來10秒的路徑點)。例如,在能見度低的路段,它可能輸出保守軌跡(減速直行)。
  • 設計簡單:基于GRU(一種循環神經網絡)生成軌跡,類似人類司機憑經驗開車。
  • 優勢:魯棒性強,但不夠靈活——文檔說它是“穩健的基石”。
b. 場景自適應專家組(Scene-Adaptive Experts Group)
  • 角色:5個“專業顧問”,各擅一類場景(匯入、超車、緊急制動、讓行、交通標志)。
    • 匯入專家:處理合并車道場景。
    • 超車專家:處理超車動作。
    • 緊急制動專家:應對突然剎車。
    • 讓行專家:處理禮讓場景。
    • 交通標志專家:識別并響應交通標志。
  • 工作方式
    每個專家只在對應場景數據子集上訓練。例如,超車專家只看超車場景數據,學習激進策略(如加速變道)。
    文檔強調,這避免了模態平均——專家不“平均”行為,而是輸出場景特定策略。
  • 優勢:適應性高,但在模糊場景可能出錯(如讓行專家誤判)。
c. 雙感知路由器(Dual-aware Router)
  • 角色:智能“調度員”,決定用全局專家還是場景專家。核心創新是“雙感知”:場景感知 + 不確定性感知。

  • 工作方式(分兩步)

    1. 場景感知路由

      • 路由器分析輸入特征(如圖像中的物體),預測場景類別(e.g., 超車或匯入)。
      • 在訓練時,它被強制學習映射:特定場景→特定專家(如超車場景→超車專家)。
      • 文檔用損失函數(交叉熵損失)確保準確性:路由器輸出專家選擇概率,目標是最小化錯誤。
      • 簡單說:路由器像“場景識別器”,基于視覺線索(如障礙物位置)選專家。
      • 例如:攝像頭拍到前方慢車,路由器識別為“超車場景”,激活超車專家。
    2. 不確定性感知路由

      • 路由器計算選擇的不確定性(信息熵)。歸一化值 HnH_nHn? 表示置信度(0=高信心,1=高不確定)。
      • 預定義閾值(實驗中設為0.5):
        • 如果 Hn<0.5H_n < 0.5Hn?<0.5(低不確定),路由器選場景專家(e.g., 超車專家)。
        • 如果 Hn≥0.5H_n \geq 0.5Hn?0.5(高不確定),路由器退到全局專家(確保安全)。
      • 公式:路由器輸出為:
        輸出={場景專家if?Hn<0.5全局專家if?Hn≥0.5 \text{輸出} = \begin{cases} \text{場景專家} & \text{if } H_n < 0.5 \\ \text{全局專家} & \text{if } H_n \geq 0.5 \end{cases} 輸出={場景專家全局專家?if?Hn?<0.5if?Hn?0.5?
      • 文檔解釋:這解決了場景模糊問題(如霧天看不清),避免場景專家亂決策。
  • 整體流程示例

    1. 輸入:攝像頭拍到路況(e.g., 前方有車慢行)。
    2. 編碼器提取特征(e.g., 物體位置、速度)。
    3. 路由器計算:
      • 場景感知:識別為“超車場景”,分數高。
      • 不確定性感知:Hn=0.3H_n = 0.3Hn?=0.3(低不確定)。
    4. 激活超車專家,輸出激進軌跡(變道超車)。
      如果 Hn=0.6H_n = 0.6Hn?=0.6(e.g., 雨天模糊),則激活全局專家,輸出保守軌跡。
  • 優勢:雙感知結合,確保自適應 + 魯棒。文檔稱其為“框架的靈魂”。

4. 訓練與損失函數

GEMINUS通過綜合損失函數訓練,平衡各組件。訓練數據來自Bench2Drive數據集(1000個駕駛片段)。我用簡單語言解釋關鍵點。

  • 損失函數組成

    • 全局專家損失:確保基礎性能,包括:

      • 軌跡模仿損失(L1距離):讓預測軌跡接近真實軌跡。
      • 特征對齊損失(L2距離):保持特征一致。
      • 價值對齊損失:預測狀態回報(e.g., 安全得分)。
      • 公式:Lglobal=λ1Ltraj+λ2Lfeat+λ3LvalueL_{\text{global}} = \lambda_1 L_{\text{traj}} + \lambda_2 L_{\text{feat}} + \lambda_3 L_{\text{value}}Lglobal?=λ1?Ltraj?+λ2?Lfeat?+λ3?Lvalue?,權重 (\lambda) 優化過。
    • 場景專家組損失:每個專家只在對應場景數據訓練,損失類似全局專家,但加權(只有激活專家貢獻損失)。這促進專家“專業化”。

    • 路由器損失:交叉熵損失,強制路由器準確映射場景到專家。

    • 速度預測損失:額外頭預測車速,增強狀態感知(L1損失)。

    • 總損失:加權和,Ltotal=αLglobal+βLexperts+γLrouter+δLspeedL_{\text{total}} = \alpha L_{\text{global}} + \beta L_{\text{experts}} + \gamma L_{\text{router}} + \delta L_{\text{speed}}Ltotal?=αLglobal?+βLexperts?+γLrouter?+δLspeed?,權重經驗設定(e.g., (\alpha=1, \beta=1, \gamma=1, \delta=0.1))。

  • 訓練細節

    • 數據:單目視覺輸入(900×256像素圖像),預測頻率2Hz。
    • 優化:Adam優化器,學習率1e-4,批量大小96,訓練32個epoch。
    • 關鍵:場景劃分——數據分成5個子集(e.g., 超車子集),讓專家針對性學習。

簡單說:訓練像教團隊——全局專家學通用技能,場景專家學專長,路由器學智能調度。

5. 實驗結果

在Bench2Drive基準測試中驗證GEMINUS,使用閉環指標(如駕駛評分、成功率)

a. 整體性能(SOTA比較)

GEMINUS僅用單目視覺輸入,超越現有方法(包括多相機方法)。關鍵指標:

  • 駕駛評分(Driving Score):綜合駕駛質量(越高越好)。
  • 成功率(Success Rate):任務完成率。
  • 多能力均值(MultiAbility-Mean):5類場景的平均性能。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 GEMINUS在駕駛評分和成功率上均達SOTA(e.g., 成功率提升25.77% vs. 單目基線)。
  • 盡管開環L2誤差不是主要指標(閉環更可靠),GEMINUS也降低了誤差。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 在5類場景中,GEMINUS全面領先(e.g., 超車場景提升顯著)。
b. 消融研究(驗證組件貢獻)

對比不同版本,證明GEMINUS設計有效: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 VanillaMoE-E2E:直接應用通用MoE(未優化),性能下降(-1.81%駕駛評分),證明自動駕駛需要定制MoE。
  • ScenarioMoE-E2E:僅場景感知路由,提升明顯(+2.72%駕駛評分),但缺少魯棒性。
  • GEMINUS:完整框架,最大提升(+7.67%駕駛評分,+22.06%成功率),雙感知路由器的關鍵作用。
c. 不確定性閾值分析

路由器閾值 θ\thetaθ 影響性能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 θ=0.5\theta = 0.5θ=0.5 時最優(駕駛評分和成功率最高)。
  • 解釋:<0.5時路由器信任場景專家;≥0.5時用全局專家保安全。太高或太低都降低性能。
d. 路由器內部分析

表IV和V展示路由器準確率和專家利用率:

  • 路由器準確率:整體68.06%(e.g., 超車場景高,讓行場景低2.89%,因數據少且視覺難)。
  • 專家利用率:全局專家只在6.29%高不確定場景激活,場景專家主導(e.g., 交通標志專家利用率高)。
    這證實雙感知機制:路由器在明顯場景用專家,模糊場景用全局。

結論與意義

  • 核心貢獻:GEMINUS通過MoE融合全局專家(魯棒)和場景專家(自適應),加上雙感知路由器(場景+不確定性感知),解決了端到端自動駕駛的模態平均問題。
  • 性能亮點:在Bench2Drive上,僅用單目視覺,駕駛評分和成功率SOTA。消融顯示:比單專家基線提升7.67%駕駛評分、22.06%成功率、19.41%多能力均值。
  • 局限與未來:當前用單目相機,未來可探索多相機輸入;路由器在數據少場景(如讓行)需改進;文檔建議用LoRA模塊優化參數效率。
  • 整體意義:GEMINUS為安全關鍵應用(自動駕駛)提供了一種自適應且魯棒的框架,代碼開源(GitHub),推動端到端駕駛發展。

這篇論文的核心思想是解決了一個具身智能(Embodied AI)領域的根本性難題:如何讓一個智能體(比如機器人)像人一樣,在一個未知的環境中,既能主動探索,又能深刻理解空間,并將兩者無縫結合。

第一部分:核心問題——傳統AI導航的“人格分裂”

你讓一個機器人去一個陌生的房子里“把桌上的零食拿過來”。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機器人需要兩種能力:

  1. 空間理解 (Understanding): 它得明白什么是“桌子”、“零食”,并能在視野里把這些概念和真實物體對應起來(這個過程也叫“接地”或“落地”,Grounding)。
  2. 主動探索 (Exploration): 如果它從沒見過這個房子,它就必須自己走動、觀察,先找到桌子在哪里 。

過去的研究常常將這兩種能力分開處理,導致了兩種有缺陷的AI:

  • “書呆子”型AI (3D視覺語言模型): 這類模型非常擅長“理解” 。你給它一個完整掃描好的三維房屋地圖,它能精準地告訴你“沙發”在哪里。但它的問題是,它依賴于一個靜態的、完整的地圖,無法在一個全新的、未知的環境中主動行動和探索 。它就像一個只能看地圖卻不會走路的人。
  • “莽撞人”型AI (強化學習模型): 這類模型擅長“探索” 。它通過不斷試錯來學習如何在環境里移動。但它的問題是,它對空間的理解不夠深刻,探索效率低下,常常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直到碰巧找到目標 。

這篇論文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 如何彌合這道鴻溝,創造一個既會思考又會行動的統一智能體,實現“為了理解而探索,通過理解來指導探索” 。

第二部分:MTU3D的解決方案——探索與理解的閉環統一

作者提出的MTU3D模型,構建了一個將探索和理解融為一體的“閉環系統” 。它不是分兩步走,而是將感知、思考、決策和行動變成一個持續循環的整體。

這個系統主要分為兩個協同工作的模塊:

模塊一:在線空間記憶構建 (實時觀察與記憶)

當智能體在環境中移動時,它會利用自身的RGB-D攝像頭(即帶有深度信息的彩色相機)實時地構建和更新自己對世界的“記憶”。這個過程是“在線”的,意味著它不需要提前看到整個環境 。

  1. 生成兩種“查詢” (Queries): 在每一幀的觀察中,模型會識別出兩種關鍵信息:

    • 物體查詢 (Object Queries): 模型利用強大的2D視覺模型(如FastSAM和DINO)來識別視野中的物體(比如一把椅子、一張桌子),并將它們轉換成包含三維位置、大小、語義特征等信息的結構化數據 。這就像在腦中標注出:“這里有個東西,它像是一把椅子”。
    • 邊界查詢 (Frontier Queries): 模型會識別出“已知區域”和“未知區域”的交界處,這些“邊界”是潛在的、值得探索的新地方 。這就像人會注意到“那扇門后面我還沒去看過”。
  2. 寫入“動態空間記憶庫” (Dynamic Spatial Memory Bank):
    以上兩種“查詢”(物體和邊界)都會被實時寫入一個動態更新的記憶庫中 。這個記憶庫就像智能體的大腦,隨著探索的深入,這個腦內地圖會變得越來越豐富和精確。

模塊二:統一空間推理與決策 (智能思考與行動)

這是整個模型最核心的創新。當智能體收到一個任務指令(比如文字“找到電視機”或一張沙發的圖片)時,它需要決定下一步該往哪走。

  • 統一決策引擎: MTU3D不再使用兩個獨立的模塊來分別負責“尋找已知物體”和“探索未知區域”。它將記憶庫中所有的物體查詢邊界查詢,連同任務指令一起,輸入到一個統一的“空間推理”模塊中 。

  • 決策過程:

    1. 如果目標已在記憶中: 推理模塊會判斷,記憶庫里的某個“物體查詢”(比如“電視機”)與當前任務高度匹配。那么這個查詢就會獲得最高分,智能體的決策就是直接導航到這個已知物體的位置。這叫 “定位”(Grounding)
    2. 如果目標不在記憶中: 如果記憶里沒有電視機,推理模塊可能會發現某個“邊界查詢”指向一個很有可能存在電視的區域(比如尚未探索的客廳)。那么這個“邊界查詢”會獲得最高分,智能體的決策就是先去那個邊界進行 “探索”(Exploring),以期獲得新信息 。

通過這種方式,MTU3D實現了探索和接地的智能動態平衡,在一個閉環中不斷循環“觀察-思考-行動”。

第三部分:訓練的秘訣——虛實結合的大規模數據

如此智能的模型需要海量的優質數據進行訓練。完全靠真實機器人去收集上百萬條導航數據是非常困難且昂貴的 。

因此,作者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視覺-語言-探索”(VLE)預訓練**策略,巧妙地結合了虛擬與現實數據 :

  • 真實掃描數據 (來自ScanNet等): 這部分數據包含了大量真實場景中,物體與自然語言描述的對應關系 。它主要教會模型如何“理解”語言和視覺。
  • 虛擬仿真軌跡 (來自HM3D等): 利用仿真環境,可以低成本地生成海量的、各種各樣的探索路徑 。這部分數據主要教會模型如何進行高效的“探索”。

通過在這種虛實結合的超大規模數據集(超過90萬條軌跡)上進行訓練,MTU3D學會了將語言、視覺和高效的導航策略深度融合 。

第四部分:實驗結果——效果驚艷

論文在四個極具挑戰性的具身智能基準測試中對MTU3D進行了全面評估,結果證明了其卓越的性能。

  • 在多模態長期導航任務 (GOAT-Bench) 上: 該任務要求智能體連續完成十幾個目標導航,指令形式多樣(圖像、文字等)。MTU3D的成功率達到了52.2%,比現有方法最高提升超過20%,展現了其強大的長期記憶和規劃能力 。
  • 在時序任務導航 (SG3D) 上: 該任務要求智能體按順序完成多步指令(如“先把毛巾從架子上拿下來,再掛上新毛巾”)。MTU3D在所有指標上均取得了顯著提升,證明了其對復雜任務的理解能力
  • 在主動問答探索 (A-EQA) 上: 讓MTU3D為GPT-4V/4o這樣的大模型提供探索路徑來回答問題。結果表明,MTU3D生成的路徑效率極高,能更快地找到回答問題所需的關鍵視角,顯著提升了問答的準確率和效率(LLM-SPL指標從7.5%暴漲至37.0%) 。
  • 真實世界部署: 更令人興奮的是,該模型無需任何額外調整,就能直接部署在真實機器人上,在真實的家庭、走廊等環境中成功完成導航任務,證明了其強大的泛化能力和實用價值 。

這篇論文的突破性在于,它證明了 “探索”和“理解”并非孤立的能力,而是智能體與物理世界交互時密不可分的一體兩面。通過提出MTU3D這個統一框架,作者為構建更強大、更通用、更高效的具身AI鋪平了道路。這讓我們離真正能在復雜現實世界中自主行動和完成任務的通用機器人更近了一步。

研究背景、現狀與挑戰

1. 研究背景
本研究處于“具身人工智能(Embodied AI)”這一前沿領域 。具身AI的目標是創建能夠像人類一樣在物理世界中感知、交互和完成任務的智能體(如機器人)。這一領域的最終愿景是讓AI走出虛擬的網絡空間,真正融入并服務于物理世界 。

2. 研究現狀
在具身AI的導航任務中,主流技術路線大致分為兩派,但都存在明顯短板:

  • 3D視覺語言(3D-VL)模型:這類模型擅長“理解”。它們通常在預先掃描好的完整3D場景(如點云或網格模型)上進行訓練,能夠精準地將自然語言指令(如“找到紅色的椅子”)與場景中的物體對應起來(即視覺接地,Visual Grounding)。但它們的致命弱點是依賴于靜態和完整的環境信息,缺乏在未知環境中主動感知和探索的能力
  • 強化學習(RL)智能體:這類模型擅長“探索”。它們通過與環境的交互和試錯來學習導航策略,能夠在未知環境中移動 。但它們的問題在于學習效率低下、泛化能力差,并且通常缺乏對三維空間顯式的、結構化的理解

3. 發現的問題與挑戰
作者敏銳地發現,現有研究將“空間理解”和“主動探索”割裂開來,而這并不符合人類的認知模式。人類在陌生環境中尋找物品時,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理解)來指導去哪里看(探索),同時在探索中不斷更新對環境的認知。

因此,當下的核心挑戰在于:

  • 挑戰一:實時語義表征:如何在智能體移動過程中,僅根據實時接收的RGB-D視頻流,動態地構建一個既包含精確空間位置、又融合豐富語義信息的3D場景表征,而無需昂貴的離線重建?
  • 挑戰二:探索與理解的協同優化:如何設計一個統一的訓練目標和模型架構,讓探索策略和語義理解能夠相互促進、共同優化,而不是兩個獨立的模塊?
  • 挑戰三:高效的數據采集:訓練一個強大的具身智能體需要海量的導航軌跡數據,如何低成本、自動化地構建一個規模龐大且多樣化的數據集?

核心研究動機、目標與意義

  • 整體核心研究動機:打破當前具身導航領域中“理解”和“探索”相互割裂的現狀,模仿人類認知模式,創建一個將兩者緊密結合的統一智能體。

  • 核心研究目標:提出一個名為MTU3D的統一框架,該框架能夠在一個閉環系統中協同地進行空間理解與主動探索,從而實現更高效、更通用的具身導航。

  • 要解決的問題與難點:核心是解決前述三大挑戰。難點在于設計一個能夠在線處理流式數據統一決策探索與接地、并能利用大規模混合數據進行訓練的端到端系統。

  • 實際意義與落地潛力

    • 具備實際意義:這項研究極具實際意義,它為開發更智能的家用機器人、倉儲機器人、以及無人駕駛系統中的場景理解模塊奠定了基礎。
    • 能夠落地:論文最后展示了在真實機器人上的部署,并成功完成了導航任務,證明了其從仿真到現實(Sim-to-Real)的遷移能力和落地潛力 。
    • 賦能其他應用:該模型可以作為一個高效的“探索者”,為其他大模型(如GPT-4V/4o)服務。例如,在主動問答任務(A-EQA)中,MTU3D能生成高質量的探索軌跡,幫助大模型找到回答問題所需的關鍵視角,從而提升其性能 。

核心研究內容、技術路線與創新點

該論文通過以下三個環環相扣的研究內容,實現了其核心目標。

研究內容一:在線查詢表征學習與動態空間記憶
  • 研究動機:解決傳統方法依賴離線、完整3D模型的痛點,實現對動態、局部觀測信息的實時處理與記憶。
  • 核心內容:設計一個能從實時RGB-D視頻流中提取結構化場景信息,并存入動態記憶庫的在線表征模塊 。
  • 技術路線
    1. 多模態特征編碼:對于每一幀RGB-D圖像,使用2D編碼器(如FastSAM, DINO)提取語義和視覺特征,同時使用3D編碼器(稀疏卷積U-Net)提取空間特征 。
    2. 查詢生成:將上述特征融合,通過一個查詢解碼器(Query Decoder)生成兩種結構化的“查詢”:
      • 物體查詢 (Object Queries):代表場景中被識別出的物體,包含其3D邊界框、語義特征、置信度等信息 。
      • 邊界查詢 (Frontier Queries):通過分析已探索和未探索區域,識別出二者的交界,這些邊界點作為潛在的探索目標 。
    3. 動態記憶更新:將新生成的查詢與“動態空間記憶庫”中的歷史查詢進行匹配與融合(如使用IoU匹配邊界框),從而持續、在線地更新智能體對環境的認知 。
  • 創新點
    • 去重建化:首次提出了一種基于在線查詢的表征學習方法,擺脫了對顯式三維重建的依賴,更適合實時動態場景 。
    • 結構化記憶:構建了一個動態更新的結構化空間記憶庫,為后續的統一推理提供了豐富的、隨時可用的場景知識 。
研究內容二:統一的接地與探索決策框架
  • 研究動機:解決“理解”和“探索”模塊割裂的問題,設計一個統一的決策大腦。
  • 核心內容:提出一個統一的優化目標,讓智能體在每個決策點都能智能地權衡是直接前往已發現的目標(接地),還是去探索未知的區域(探索)。
  • 技術路線
    1. 統一輸入:將記憶庫中的物體查詢邊界查詢,連同任務指令(文本或圖像編碼),一同輸入到一個“空間推理”Transformer模型中 。
    2. 統一評分:該模型會對每一個查詢(無論是物體還是邊界)進行評分,分數高低代表其與當前任務目標的關聯度 。
    3. 統一決策:選擇得分最高的查詢作為下一步的目標點。
      • 如果得分最高的是一個“物體查詢”,則導航至該物體位置(執行接地任務)。
      • 如果得分最高的是一個“邊界查詢”,則導航至該邊界點(執行探索任務)。
  • 創新點
    • 統一決策模型:首次將接地和探索兩個子任務放在一個統一的決策框架內聯合優化,實現了二者的協同 。
    • 端到端學習:整個決策過程可以端到端地學習,使得理解能夠指導探索,探索又能反哺理解,形成高效閉環 。
研究內容三:視覺-語言-探索(VLE)大規模預訓練
  • 研究動機:解決具身AI訓練數據稀缺且單一的問題。
  • 核心內容:設計一套系統性的數據收集與訓練方案,融合模擬數據和真實世界數據,對模型進行大規模預訓練 。
  • 技術路線
    1. 構建混合數據集:收集了超過90萬條導航軌跡,數據來源廣泛 :
      • 真實世界數據 (ScanNet等):主要包含豐富的視覺-語言對齊信息(如ScanRefer, ScanQA),用于訓練模型的“理解”能力 。
      • 模擬環境數據 (HM3D等):利用Habitat-Sim仿真器生成大規模的探索過程軌跡,用于訓練模型的“探索”能力 。
    2. 分階段訓練
      • 階段一:感知訓練:首先訓練底層的查詢表征網絡,讓它能準確地從圖像中提取物體和空間信息 。
      • 階段二:VLE預訓練:固定感知模塊,利用海量混合數據訓練上層的“空間推理”決策模塊 。
      • 階段三:任務微調:在特定下游任務的數據上對模型進行微調 。
  • 創新點
    • VLE訓練范式: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視覺-語言-探索”三位一體的訓練范式,顯著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
    • 虛實結合數據策略:系統性地結合了真實和模擬數據的優點,為解決具身AI的數據瓶頸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 。

實驗設置(Setting & Baseline)

  • 數據集 (Datasets)

    • 訓練數據:如上所述,融合了ScanNet, HM3D等多個數據集,包含ScanRefer, ScanQA, GOAT-Bench, SG3D-Nav等來源的軌跡,總計超過90萬條 。
    • 評測基準 (Benchmarks):在四個主流且高難度的具身AI基準上進行評測:
      1. HM3D-OVON:開放詞匯的目標導航任務 。
      2. GOAT-Bench:多模態、長期、多目標的導航任務 。
      3. SG3D-Nav:多步驟、任務導向的時序導航任務 。
      4. A-EQA:結合主動探索的具身問答任務 。
  • 評價指標 (Metrics)

    • SR (Success Rate):成功率,衡量任務完成的比例 。
    • SPL (Success weighted by Path Length):路徑長度加權的成功率,綜合考量任務成功和路徑效率 。
    • t-SR (task-SR):用于SG3D,衡量多步驟任務的整體連貫成功率 。
    • LLM-SR/SPL:用于A-EQA,衡量大模型在智能體探索軌跡輔助下的問答成功率和效率 。
  • 基線模型 (Baselines)

    • 論文選擇了各類SOTA(State-of-the-art)方法進行對比,覆蓋了不同的技術路線,如模塊化方法 (Modular GOAT)、強化學習方法 (SenseAct-NN)、以及基于視頻的方法 (Embodied Video Agent, Uni-NaVid) 等 。
  • 實驗設計

    • 對比實驗:在上述四個基準上,將MTU3D的各項指標與所有基線模型進行直接對比,驗證其綜合性能的優越性。結果顯示MTU3D在SR等關鍵指標上實現了14%到23%不等的大幅超越 。
    • 消融實驗:為了驗證每個創新點的有效性,設計了精巧的消融實驗(見論文圖4):
      1. 驗證VLE預訓練的有效性:對比“使用VLE預訓練”和“不使用VLE預訓練”的模型在三個導航任務上的表現。結果顯示,VLE帶來了5.0%到13.9%的顯著成功率提升,證明了該訓練范式的有效性 。
      2. 驗證空間記憶的有效性:在GOAT長期導航任務中,對比“保留跨子任務記憶”和“每個子任務清空記憶”的性能。結果顯示,保留記憶使成功率大幅提升(例如,在物體目標上從10.5%提升到52.6%),證明了動態記憶庫的關鍵作用 。
      3. 驗證探索策略的有效性:對比MTU3D的智能探索策略和傳統的“只探索最近邊界點”的策略。結果顯示,MTU3D的探索效率和成功率都更高,證明了其統一決策框架的優越性 。

結論與評價

該論文成功地提出并驗證了一個統一的具身導航框架MTU3D。通過創新的在線查詢表征統一的接地與探索決策機制以及大規模的VLE預訓練范式,MTU3D有效地解決了當前領域中“理解”與“探索”相互割裂的核心問題。實驗證明,該模型不僅在多個高難度基準上刷新了SOTA記錄,還具備優秀的泛化能力和真實世界部署潛力,為具身AI的發展指明了一個富有前景的方向。

這篇論文的貢獻遠不止于提出一個性能更強的模型,更重要的是,它帶來了一次思想范式上的轉變

  1. 從“模塊化”到“協同化”:傳統方法傾向于將導航任務分解為感知、定位、規劃等獨立模塊,而MTU3D的核心思想是“協同”。它證明了讓探索和理解在同一個框架內相互促進,能夠產生1+1>2的效果。這種協同設計更接近生物智能的本質。
  2. 從“被動理解”到“主動求知”:以往的3D-VL模型是被動地接收完整信息進行理解,而MTU3D則是一個“主動求知者”。當信息不足時,它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以及“應該去哪里搞清楚”,這種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是邁向更高階人工智能的關鍵一步。
  3. 為大模型賦予“身體”:該研究展示了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的感知-行動系統,來作為大型語言/視覺模型(如GPT-4)與物理世界交互的“身體”。這為大模型從“在線大腦”走向“離線實體”提供了一條極具潛力的技術路徑。

這是一篇立意高遠、技術扎實、實驗充分、結論清晰的頂級研究工作。它不僅解決了具體的技術難題,更對整個具身AI領域的研究范式和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深刻的洞見。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bicheng/90325.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bicheng/90325.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bicheng/90325.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算法與數據結構:線性表

C語言數據結構基礎&#xff1a;線性表詳解線性表是數據結構中最基礎、最常用的形式&#xff0c;就像一列整齊排隊的游客&#xff1a;每個元素有固定位置&#xff08;前驅和后繼&#xff09;&#xff0c;長度可動態變化。在C語言中&#xff0c;它主要通過順序表&#xff08;數組…

制作mac 系統U盤

使用 installinstallmacos.py&#xff08;更兼容&#xff09; 蘋果官方不提供所有歷史版本的安裝器&#xff0c;但可以通過一個開源腳本下載&#xff08;Apple 提供的企業支持工具&#xff09;&#xff1a;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unki/macadmin-scripts.git cd macadm…

滲透部分總結

docker環境搭建以及dns等原理講解Docker搭建&#xff1a;Linux 系統上安裝 Docker 引擎并啟動服務&#xff1a;# 安裝Docker引擎 curl -fsSL https://get.docker.com | sh 通過 curl 下載并執行 Docker 官方的安裝腳本&#xff0c;這會自動配置 Docker 倉庫并安裝最新版本的 Do…

k8s pvc是否可綁定在多個pod上

1.pvc是否可綁定在多個podPVC 是否能被多個 Pod 使用&#xff0c;取決于它的 accessModes。PVC 的 accessModes是否支持多個 Pod 同時使用說明ReadWriteOnce (RWO)? 若多個Pod&#xff0c;需在相同節點上&#xff08;僅允許被單個節點上的Pod掛載&#xff09;常用于本地磁盤、…

如何加固Endpoint Central服務器的安全?(下)

Endpoint Central 作為企業終端管理的 “中樞系統”&#xff0c;掌控著全網終端的補丁推送、軟件部署、配置管理、遠程控制等關鍵權限&#xff0c;存儲著大量終端資產信息、用戶數據及企業策略配置。一旦服務器被攻破&#xff0c;攻擊者可能篡改管理指令&#xff08;如推送惡意…

信息整合注意力IIA,通過雙方向注意力機制重構空間位置信息,動態增強目標關鍵特征并抑制噪聲

在遙感圖像語義分割等視覺任務中&#xff0c;編碼器 - 解碼器結構通過跳躍連接融合多尺度特征時&#xff0c;常面臨兩大挑戰&#xff1a;一是編碼器的局部細節特征與解碼器的全局語義特征融合時&#xff0c;空間位置信息易丟失&#xff0c;導致目標定位不準&#xff1b;二是復雜…

如何遷移jenkins至另一臺服務器

前言公司舊的服務器快到期了&#xff0c;需要將部署在其上的jenkins整體遷移到另一臺服務器&#xff0c;兩臺都是aws ec2服務器。文章主要提供給大家一種遷移思路&#xff0c;并不一定是最優解&#xff0c;僅供參考&#xff0c;大家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用和修改&#xff0c;舉一…

在vue中遇到Uncaught TypeError: Assignment to constant variable(常亮無法修改)

1.問題如下:2.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在設計變量的時候采用了const來進行修飾,在修改的時候直接對其進行修改3.利用響應式變量的特點&#xff0c;修改為下面這樣就可以正常了

RCE隨筆-奇技淫巧(2)

Linux命令長度限制在7個字符的情況下&#xff0c;如何拿到shell <?php $param $_REQUEST[param]; If ( strlen($param) < 8 ) { echo shell_exec($param); }分析代碼&#xff1a;這段代碼傳入參數param然后進入if語句判斷是否小于8個字符&#xff0c;然后如果小于就會進…

設計模式九:構建器模式 (Builder Pattern)

動機(Motivation)1、在軟件系統中&#xff0c;有時候面臨著“一個復雜對象”的創建工作&#xff0c;其通常由各個部分的子對象用一定的算法構成&#xff1b;由于需求的變化&#xff0c;這個復雜對象的各個部分經常面臨著劇烈的變化&#xff0c;但是將它們組合在一起的算法卻相對…

如何高效合并音視頻文件

在自我學習或者進行視頻剪輯的時候&#xff0c;經常從資源網址下載音視頻分離的文件&#xff0c;例如audio_file1.m4a和video_1.mp4&#xff0c;之后需要把這兩個文件合并在一起。于是條件反射得想要利用剪映等第三方工具&#xff0c;進行音視頻的封裝。可惜不幸的是&#xff0…

虛幻 5 與 3D 軟件的協作:實時渲染,所見所得

《曼達洛人》的星際飛船在片場實時掠過虛擬荒漠&#xff0c;游戲開發者拖動滑塊就能即時看到角色皮膚的通透變化&#xff0c;實時渲染技術正以 “所見即所得” 的核心優勢&#xff0c;重塑著 3D 創作的整個邏輯。虛幻引擎 5&#xff08;UE5&#xff09;憑借 Lumen 全局光照和 N…

?Eyeriss 架構中的訪存行為解析(騰訊元寶)

?Eyeriss 架構中的訪存行為解析?Eyeriss 是 MIT 提出的面向卷積神經網絡&#xff08;CNN&#xff09;的能效型 NPU&#xff08;神經網絡處理器&#xff09;架構&#xff0c;其核心創新在于通過硬件結構優化訪存行為&#xff0c;以解決傳統 GPU 在處理 CNN 時因數據搬運導致的…

數字圖像處理(三:圖像如果當作矩陣,那加減乘除處理了矩陣,那圖像咋變):從LED冬奧會、奧運會及春晚等等大屏,到手機小屏,快來挖一挖里面都有什么

數字圖像處理&#xff08;三&#xff09;一、&#xff08;準備工作&#xff1a;咋玩&#xff0c;用什么玩具&#xff09;圖像以矩陣形式存儲&#xff0c;那矩陣一變、圖像立刻跟著變&#xff1f;1. Python Jupyter Notebook/Lab 庫 (NumPy, OpenCV, Matplotlib, scikit-image…

docker-desktop啟動失敗

報錯提示deploying WSL2 distributions ensuring main distro is deployed: checking if main distro is up to date: checking main distro bootstrap version: getting main distro bootstrap version: open \\wsl$\docker-desktop\etc\wsl_bootstrap_version: The network n…

基于FastMCP創建MCP服務器的小白級教程

以下是基于windows 11操作系統環境的開發步驟。 1、python環境搭建 訪問官網&#xff1a;https://www.python.org/。下載相應的版本&#xff08;如&#xff1a;3.13.5&#xff09;&#xff0c;然后安裝。 安裝完成之后&#xff0c;使用命令行工具輸入python&#xff0c;顯示…

網絡協議與層次對應表

網絡協議與層次對應表&#xff08;OSI & TCP/IP模型&#xff09;OSI七層模型TCP/IP四層模型協議/技術核心功能與應用?應用層?應用層HTTP/HTTPS網頁傳輸協議&#xff08;HTTP&#xff09;及其加密版&#xff08;HTTPS&#xff09;FTP文件上傳/下載協議SMTP/POP3/IMAPSMTP發…

android studio(NewsApiDemo)100%kotlin

api接口地址&#xff1a;https://newsapi.org/docs/get-started 項目成品地址&#xff1a;https://github.com/RushHan824/NewsApiDemo 項目效果展示&#xff1a; MVVM數據流 UML圖 本系列文章將帶你從零實現一個新聞列表App&#xff0c;適合零基礎讀者。一步步來&#xff0c…

面試高頻題 力扣 417. 太平洋大西洋水流問題 洪水灌溉(FloodFill) 深度優先遍歷(dfs) 暴力搜索 C++解題思路 每日一題

目錄零、題目描述&#xff1a;用人話再講一遍一、為什么這道題值得咱們學習&#xff1f;二、思路探索常規思路&#xff1a;逐個檢查每個格子&#xff08;會超時&#xff01;??&#xff09;三、正難則反&#xff1a;反向思維的巧妙應用 &#x1f504;&#xff08;思考時間&…

博物館智慧導覽系統AR交互與自動感應技術:從虛實融合到智能講解的技術實踐

本文面向博物館信息化開發者、智慧場館系統技術建設師及AR 設計工程師,從AR 交互與自動感應技術的邏輯出發,拆解AR虛實融合技術與智能講解自動感應技術的原理&#xff0c;為相關開發者實踐提供可復用的技術路徑。如需獲取博物館智慧導覽系統解決方案請前往文章最下方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