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要點
1. 結構設計創新 ?
雙電機卷揚系統:采用主電機(張力控制)和副電機(卷揚控制)協同工作,解決繩索纏繞問題,支持30米繩長1.2m/s高速收放,重載穩定性提升。 ?
軸雙槳布局:無人機采用8軸16槳+軸雙槳結構,單軸推力提升40%,載重能力突破200kg,冗余設計保障單軸失效時平穩飛行。 ?
模塊化快拆:碳纖維+航空鋁材質實現減重20%且強度提升50%,槳葉5分鐘內可更換,提升野外維護效率。 ?
2. 安全與制動機制 ?
雙重制動器:斷電瞬間彈簧鎖止剎車片,確保貨物懸停;專利凸輪裝置實現受控棄繩脫困。 ?
實時監測:稱重傳感器+末端繩長檢測,防止誤棄繩;AR安全輔助檢測起降區行人車輛。 ?
降落傘冗余:滿載時80米以上開傘,觸地速度≤7m/s,獨立供電+聲光報警多重保障。 ?
3. 感知與控制系統 ?
多傳感器融合:激光雷達(30萬點云/秒)+毫米波雷達+五目視覺系統,實現復雜地形避障與夜間作業。 ?
重心自適應技術:通過載重物位置動態調節重心,優化爬升/下滑階段升阻特性,降低能耗。 ?
智能消擺算法:抑制吊掛負載擺動,提升飛行穩定性。 ?
二、運行方式
1. 空中吊運模式 ?
旗艦空吊系統:支持30米繩長自動收放、電動掛鉤開合、近地減速,適用山地/水域吊運大型設備。 ?
物流精準投送:力泰航空專利拋投裝置支持多角度釋放,電動推桿控制箱門,適用于救援物資投送。 ?
2. 固定繩吊運模式 ?
簡化版吊運:雙電版FC100采用10米固定繩長,依賴飛行器降高配合地勤接貨,適用于開闊場地。?
3. 集群協同作業 ?
5G圖傳支持多機編隊,實現大面積測繪或協同運輸sxxx。 ?
三、技術難點
1. 動力與穩定性平衡 ?
載重-續航矛盾:純電無人機續航僅20-30分鐘,混合動力雖延長續航但增加重量。 ?
抗擾動挑戰:側風需“蟹式飛行”補償;負載突變引發旋翼波動率>7.74%,需高響應抑制算法。 ?
2. 環境適應性 ?
極端條件限制:低溫導致電池性能衰減(需預熱),高海拔需調整空燃比;IP55防護仍難應對沙塵/腐蝕性環境。 ?
避障可靠性:低空飛行時雷達易漏檢細線障礙物;GPS失效時依賴光流+超聲波融合定位,精度不足。 ?
3. 安全與法規 ?
冗余設計復雜度:雙電源/動力再分配算法需嚴格驗證,否則故障時無法安全降落。 ?
適航認證缺失:全球無統一油電混合系統安全標準,企業需多國重復認證。 ?
4. 智能控制瓶頸 ?
精準拋投控制:拋投角度調節需克服貨物慣性擺動,四川翊宇專利吊掛機構通過自鎖鎖扣提升釋放穩定性,但動態響應仍滯后。 ?
集群協同時延:多機編隊需5G低延遲通訊,山區信號弱時依賴D-RTK基站中繼,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