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native的LLM推理場景彈性伸縮方案
1.QPS 不是一個好的 pod autoscaling indicator 在LLM推理中, 為什么
2. concurrency適用于單次請求資源消耗大且處理時間長的業務,而rps則適合較短處理時間的業務。
3.“反向彈性伸縮”的概念
4。 區分兩種不同的彈性伸縮模式:一種是傳統的計算節點伸縮(Cluster Autoscaler),另一種是創新性的工作負載伸縮(在固定節點上優化資源利用率)
"反向彈性伸縮"概念——在低流量時段利用空閑GPU做訓練任務。
在 Kubernetes 集群資源管理中,“傳統彈性伸縮”與“工作負載彈性伸縮 + 資源搶占”是兩種不同的資源優化策略,其核心區別在于資源調整的維度和目標。以下從多維度進行對比分析:
🔧 一、核心區別對比
維度 傳統彈性伸縮 工作負載彈性伸縮 + 資源搶占
資源調整對象 節點(Node)或 Pod 副本數量 同一節點內的工作負載資源分配
核心目標 應對流量波動,保障服務可用性 最大化固定節點的資源利用率
資源釋放邏輯 縮容時釋放節點或 Pod 低峰期搶占空閑資源運行訓練/離線任務
適用場景 流量波動明顯的在線服務 GPU 資源昂貴、利用率要求高的場景(如 LLM 推理)
?? 二、傳統彈性伸縮的局限性
資源浪費問題
傳統伸縮(如 Cluster Autoscaler)在低負載時縮減節點,但 GPU 等異構資源無法被其他服務復用,導致資源閑置[citation:3][citation:6]。
例如:LLM 推理服務在夜間低峰期 GPU 利用率僅 10%,但節點仍需保留基礎 Pod 副本。
冷啟動延遲
節點擴容需重新調度 Pod、加載模型(如 50GB 的大模型),耗時長達 30~60 秒,無法應對突發流量[citation:3][citation:8]。
🚀 三、工作負載彈性伸縮 + 資源搶占的核心機制
? 1. 動態資源分配(反向彈性伸縮)
低峰期搶占 GPU:當在線推理服務資源利用率低于閾值時,自動調度訓練任務或離線推理任務,占用空閑 GPU[citation:5]。
高峰期讓出資源:在線流量突增時,通過 優先級調度 搶占離線任務資源,確保服務質量[citation:3]。
? 2. 關鍵技術實現
技術組件 作用 案例配置
PriorityClass 定義任務優先級(如 high-priority 用于在線服務,low-priority 用于離線任務) yaml
apiVersion: scheduling.k8s.io/v1
kind: PriorityClass
value: 1000000
ResourceQuota 按命名空間限制資源總量,避免離線任務過度占用資源 yaml
spec:
hard:
nvidia.com/gpu: “4”
Vertical Pod Autoscaler (VPA) 動態調整 Pod 的 CPU/內存請求值,釋放未使用資源供其他任務使用 [citation:3]
? 3. 工作負載彈性伸縮流程
graph LR
A[監控在線服務負載] -->利用率 < 30%
B[調度訓練任務]
–>利用率 > 70%
C[搶占離線任務資源]
–> D[利用空閑 GPU 訓練模型]
–> E[釋放 GPU 給在線服務]
💡 四、關鍵優化實踐
🔧 1. 混合工作負載調度
在線服務:部署為高優先級 Deployment,配置 resources.requests 確保基礎資源保留。
離線任務:部署為低優先級 Job,通過 toleration 容忍節點資源波動[citation:3]。
🔧 2. GPU 時間片分割
使用 NVIDIA MIG 或 vGPU 技術將物理 GPU 分割為多個實例,分別分配給在線和離線任務[citation:5]。
示例:1 張 A100 分割為 7 個 5GB 顯存實例,其中 3 個固定保留給推理服務,4 個動態分配給訓練任務。
🔧 3. 數據預熱加速
Fluid 緩存系統:預加載模型到節點本地存儲,避免離線任務搶占時重復下載[citation:3]。
# Fluid 緩存配置示例
apiVersion: data.fluid.io/v1alpha1
kind: Dataset
metadata:
name: qwen-model
spec:
mounts:
mountPoint: oss://model-bucket/qwen-14b
💎 總結
傳統彈性伸縮:通過增減節點/Pod 應對流量變化,但無法解決 GPU 資源閑置問題[citation:6][citation:8]。
工作負載彈性伸縮:通過優先級調度和資源搶占,在固定節點內實現資源復用,尤其適合 LLM 推理等高成本場景[citation:3][citation:5]。
落地建議:結合 PriorityClass 定義任務優先級、利用 VPA 釋放閑置資源、通過 Fluid 加速數據加載,實現 GPU 資源的“削峰填谷”。
在大型語言模型(LLM)推理場景中,QPS(每秒查詢數)確實不是Pod自動伸縮(Autoscaling)的理想指標,原因在于LLM推理的獨特負載特征與傳統Web服務的差異。以下是具體分析和替代方案:
?? 一、QPS在LLM推理中的局限性
請求處理時間差異巨大
LLM推理單次請求的耗時通常在數百毫秒至數秒級別(如生成長文本或復雜推理),遠高于傳統API請求(毫秒級)[citation:6][citation:7]。QPS僅統計請求頻率,無法反映單個請求的資源消耗(如GPU顯存占用、計算時長),可能導致:
資源分配不均:高QPS但低耗時的請求與低QPS但高耗時的請求對資源的壓力完全不同。
擴容滯后:QPS突增時,現有實例可能因處理長耗時請求而阻塞,新實例無法及時啟動。
GPU資源特性未被體現
LLM推理的核心瓶頸是GPU(如顯存容量、計算單元利用率),而QPS無法直接關聯GPU負載。例如:
GPU利用率(如CUDA Core使用率)可能因批處理(Batching)優化而波動,與QPS無線性關系[citation:6][citation:8]。
顯存占用取決于模型大小和并發請求數,與QPS無關。
冷啟動問題加劇延遲
LLM服務啟動需加載大型模型(如15GB的Qwen-7B),耗時可能達數十秒[citation:6][citation:7]。若依賴QPS觸發擴容,新Pod的冷啟動延遲將導致請求堆積,用戶體驗下降(如首Token響應時間超標)。
🔧 二、更優的LLM推理自動伸縮指標
? 1. 并發請求數(Concurrency)
原理:統計同時處理的請求數量(如Knative KPA策略)[citation:6][citation:7]。
優勢:
直接反映實時負載壓力,避免長耗時請求的干擾。
與GPU資源消耗(如顯存占用)強相關。
案例:Knative的并發指標可結合Stable/Panic模式,在流量突增200%時立即擴容,無需等待5分鐘冷卻期[citation:6]。
? 2. 推理隊列深度(Queue Size)
原理:監控推理框架(如vLLM、TGI)的待處理請求隊列長度[citation:6]。
優勢:
直接反映系統過載狀態(隊列堆積=需擴容)。
適用于異步批處理場景,避免因批處理延遲導致的誤判。
? 3. GPU相關指標
顯存利用率(k8s_pod_gpu_memory_used):超過閾值時觸發擴容[citation:8]。
GPU計算利用率(k8s_pod_gpu_used):結合并發數避免資源閑置[citation:8]。
批處理飽和度:動態調整批處理大小以提升GPU利用率,替代固定QPS策略[citation:6]。
🚀 三、LLM場景的彈性伸縮優化實踐
🔧 1. 基于Knative的并發驅動擴縮容
架構:Knative KPA以并發數為核心指標,結合Fluid加速模型加載(緩存預熱)和ResourcePolicy調度(搶占低優先級任務)[citation:6][citation:7]。
效果:縮容至0節省成本,突發流量下10秒內擴容(較HPA提速5倍)。
🔧 2. 冷啟動優化
Fluid分布式緩存:將模型從網絡存儲(如OSS)預加載到本地緩存,縮短Pod啟動時間[citation:6][citation:7]。
示例配置:
# 使用Fluid加速模型加載apiVersion: data.fluid.io/v1alpha1kind: Datasetspec:mounts:
mountPoint: pvc://qwen-7b-chat-int8
nodeAffinity:required:nodeSelectorTerms:
matchExpressions:
key: node.kubernetes.io/instance-type
operator: Invalues: ["ecs.g8i.24xlarge"] # 指定高帶寬機型
🔧 3. 混合資源調度策略
ResourcePolicy定義優先級:
高峰期優先調度到高性能GPU(如A10)。
低谷期降級至低成本資源(如T4),并搶占離線訓練任務資源[citation:6][citation:7]。
💎 結論
在LLM推理場景中,QPS因無法關聯GPU負載、忽略請求耗時差異、加劇冷啟動問題,不適合作為核心擴縮容指標。推薦采用 并發請求數(Concurrency) 或 隊列深度(Queue Size) 結合GPU監控指標(顯存/算力利用率),并依托Knative KPA、Fluid緩存、優先級調度等技術實現高效彈性伸縮[citation:6][citation:7][citation:8]。
在大型語言模型(LLM)推理場景中,Knative的并發數(Concurrency) 是一個關鍵的彈性伸縮指標,其定義和適用性需結合LLM的推理特性來理解。以下是詳細分析:
🔍 一、并發數(Concurrency)的定義
在Knative中,并發數指單個Pod同時處理的請求數量。例如:
若一個Pod的并發數設置為10,則該Pod最多并行處理10個請求;
當第11個請求到達時,Knative會觸發擴容創建新Pod[citation:1][citation:6]。
技術實現原理:
Queue-proxy機制:Knative通過Sidecar容器(Queue-proxy)攔截流量,實時統計每個Pod的活躍請求數(即并發數),無需業務代碼改造[citation:1]。
與QPS的區別:QPS(每秒請求數)是速率指標,而并發數是瞬時狀態量,直接反映實時資源壓力[citation:6]。
?? 二、為什么并發數適合LLM推理?
匹配LLM請求的長耗時特性
LLM單次請求耗時通常在數百毫秒至數秒(如生成長文本需迭代多個token),遠高于傳統API請求[citation:1][citation:6]。
QPS的缺陷:若每秒接收10個請求(QPS=10),但每個請求耗時2秒,則實際需至少20個并發槽位才能避免排隊。QPS無法體現這種資源消耗累積效應[citation:6]。
直接關聯GPU資源占用
顯存壓力:LLM推理依賴KV-Cache緩存歷史token的鍵值向量,顯存占用與并發請求數正相關。例如:
顯存占用 ∝ 并發數 × 序列長度 × 模型層數 × 向量維度[citation:5][citation:6]
GPU計算瓶頸:高并發時,GPU需要并行處理多個請求的注意力計算,而GPU利用率(Utilization)可能因批處理優化而波動,無法直接反映負載[citation:1][citation:5]。
避免彈性滯后問題
突發流量應對:Knative的KPA策略包含Panic模式,當并發數突增超閾值(默認200%)時立即擴容,繞過傳統HPA的5分鐘冷卻期[citation:1]。
隊列深度感知:并發數增加意味著請求排隊,直接觸發擴容,而QPS需等待累積到一定量級才響應[citation:1][citation:6]。
📊 三、并發數 vs. 其他指標的對比
指標 適用場景 LLM推理中的局限性
GPU利用率 判斷機器空閑狀態 因批處理優化波動大,無法反映真實負載[citation:1]
QPS(每秒請求數) 短耗時請求(<100ms) 忽略長耗時請求的資源累積效應[citation:1][citation:6]
隊列深度(Queue Size) 批處理框架(如vLLM/TGI) 依賴特定框架支持,通用性差[citation:1]
并發數(Concurrency) 長耗時、高資源消耗請求(如LLM) 需結合顯存監控避免資源超賣[citation:5][citation:6]
🚀 四、并發數的實踐優化建議
動態調整并發閾值
根據模型顯存需求設定上限:例如7B模型單卡顯存約15GB,按KV-Cache公式計算最大安全并發數[citation:5][citation:6]。
示例配置(Knative KPA):
apiVersion: autoscaling.knative.dev/v1alpha1
kind: PodAutoscaler
spec:
containerConcurrency: 10 # 單Pod最大并發數
與GPU指標協同
顯存利用率:當并發數接近上限時,檢查顯存使用率(如DCGM_FI_DEV_FB_USED),避免OOM[citation:5]。
批處理優化:高并發下自動增大批處理尺寸(Batch Size),提升GPU計算單元利用率[citation:6]。
冷啟動補償
低流量時縮容至0的Pod,重啟時需加載模型(如15GB的Qwen模型)。可通過Fluid緩存預熱縮短加載時間,確保新Pod快速就緒[citation:1]:
# Fluid預熱配置示例
apiVersion: data.fluid.io/v1alpha1
kind: DataLoad
metadata:
name: model-warmup
spec:
dataset: qwen-dataset
loadMetadata: true
💎 總結
并發數的本質:是實時反映資源占用的瞬時狀態量,而非速率指標,尤其適合單次請求資源消耗大、處理時間長的業務(如LLM推理)[citation:1][citation:6]。
LLM場景優勢:
? 直接關聯顯存和計算壓力
? 避免QPS的彈性滯后
? 通過Knative Queue-proxy無侵入實現[citation:1]
最佳實踐:需結合顯存監控設定并發閾值,并通過緩存預熱降低冷啟動影響。
參考
https://www.oryoy.com/news/jie-mi-k8s-dan-xing-shen-suo-ru-he-qing-song-ying-dui-fu-zai-bo-dong.html
添加鏈接描述
騰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