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美國近期最重要的勞動力數據——6月非農數據公布。在ADP遇冷之后,市場對這份報告格外期待。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報告,美國6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4.7萬人,預期?10.6萬人,4月和5月非農就業人數合計上修1.6萬人。
失業率意外下降至4.1%,預期?4.3%,前值?4.2%。
數據公布后,黃金跳水,美債收益率短線拉升。
這份數據有多意外?在媒體調查的79位經濟學家中,只有加拿大豐業銀行的Derek Holt一人預測到了更高的數字(16萬人),其余所有預測值均低于14.7萬人。
不過,細究這份超出預期的就業報告,還是有不少槽點。
第一,6月非農數據超出預期的表象下,是政府部門雇傭異軍突起貢獻近半壁江山(增加7.3萬人),而私營部門就業僅增長7.4萬人——創下自2024年10月以來最疲軟表現。
這種分化暴露了經濟動能的嚴重失衡:當州和地方教育部門(尤其是州政府增加4.7萬人,地方政府教育增加2.3萬人)成為就業引擎時,制造業和專業服務領域卻出現崗位流失,凸顯經濟增長對公共支出的過度依賴。更令人警覺的是,私營部門就業增長已連續三個月低于其12.8萬的平均水平,且服務業除零售和運輸外全面放緩——這種結構的脆弱性或許難以支撐可持續復蘇。
第二,失業率從4.24%降至4.12%,但這并非就業繁榮的信號,而是勞動參與率下降的結果。
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收緊正在對勞動力供給形成“寒蟬效應”:驅逐風險導致外籍勞動者參與意愿降低,5月和6月勞動參與率的下降主要源于該群體。這種扭曲效應甚至改變了就業市場的平衡點——摩根士丹利指出,維持失業率穩定所需的新增就業人數已從去年的21萬人/月降至14萬人/月,預計年底將進一步降至7萬人/月。
第三,非農人數增加了,薪資增速的放緩與工作時長卻錄得放緩。
根據勞工部數據,6月平均時薪環比僅增長0.2%,同比增速從3.8%降至3.7%,盡管年化薪資收入增速仍維持在5.1%,但工作時長縮減導致總收入增長陷入停滯。
這種停滯發生在關稅推高物價的背景下——3.7%的工資增速雖較2022年近6%的高點顯著回落,卻仍不足以抵消通脹對實際購買力的侵蝕。當消費支出占美國經濟約70%的比重時,這種薪資與通脹的賽跑將直接決定經濟走向衰退還是軟著陸。
歷史經驗表明,實際收入增長乏力往往是消費收縮的前兆,而5月消費支出意外下滑已敲響警鐘,若疊加暑期服務消費動能減弱(盡管教育和醫療增8.7萬、住宿餐飲增3.1萬),美國經濟引擎恐面臨失速風險。
非農就業報告公布后,利率期貨交易員放棄了對7月美聯儲降息的押注。
另外,9月降息預期開始動搖,目前市場預測9月份美聯儲降息的概率約為80%,低于非農就業報告公布前的98%。
盡管近期一系列經濟軟數據走弱,但這份強勁的就業報告完全打破了悲觀預期。Brandywine Global的基金經理Jack McIntyre表示:“在硬數據和軟數據的較量中,硬數據勝出,這意味著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是正確的。”
AmeriVet Securities美國利率交易及策略主管Gregory Faranello說:“最大的問題在失業率,7月已經排除,美聯儲這個夏天會休息一下。就業數據讓鮑威爾有理由繼續‘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