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道路結構特征
1.1 道路結構特征
1.城市道路分類
道路網的地位、交通功能、沿線的服務 功能。 快速路 15 30 主干路 15 30 次干路 15 20 支路 10 20 10(20) 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塊路面 瀝青路面:瀝青混凝土、瀝青貫入式、瀝青表面處治。瀝青混凝土各種等級、瀝青貫入式和瀝青表面處治支路停車場 水泥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配筋混凝土、鋼纖維混凝土路面。各等級交通 砌塊路面:石材、預制混凝土砌塊。支路、廣場、停車場、人行道步行街 力學性能分為柔性路面和剛性路面 使用功能分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
2.城市道路分級
快速路:完全交通功能服務、大容量、長距離、快速交通 主干路:交通功能為主、連接城市各主要分區的干路。道路網的主要骨架 次干路:區域交通干道、區域集散服務。兼有服務功能。組成干路網 支路:居民小區、工業區、交通設施內部道路。解決局部交通、服務功能為主
3.城市道路機構分層
上封層-上面層-粘層-中面層-粘層-下面層-**下封層-透層-**上基層-下基層-墊層-路基 面層直接承受汽車車輪的作用并直接受陽光、雨雪、冰凍、等溫度和濕度及變化的作用。足夠的強度、高溫穩定性、低溫抗開裂、抗疲勞、抗水損害能力 。保證交通的安全和舒適性。足夠的抗滑能力和良好的平整度 基層主要起承重作用。足夠的強度和水穩定性 和抗凍性 墊層:改善土基的溫度和濕度。擴散荷載應力、減少土基變形,足夠的強度和水穩定性。抗凍性
1.1.1 道路路基結構特征
1.路基分類
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 路堤:路基頂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路塹:地面開挖出的路基 半填半挖
2.路基填料的要求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有機質細粒土。不適與路基填料。摻假石灰水泥改良 地下水位高、提高路基頂面標高。標高受限。未能達到中濕狀態。1.先用粗粒土或低劑量水泥或石灰穩定細粒土 。2.排水邊溝下設排水滲溝。 巖石或填石路基頂面鋪整平層。未篩分碎石和石屑 或低劑量水泥穩定粒料 、100-150mm
3.路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密實、穩定、均質、不產生不均勻變形 整體穩定性和變形量 控制
1.1.2 道路路面結構特征
1.瀝青路面結構組成特點
路面結構組成 墊層 溫度和濕度狀況不良的路段上,改善路面結構的適用性能,季節性冰凍地區結構厚度小于最小防凍厚度要求時,設置防凍墊層,免除和減輕凍脹和翻漿病害。 季節性冰凍區地,中濕和潮濕;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處于潮濕過濕;水位地質條件不良的土質路塹,潮濕和過濕 砂、砂礫的顆粒材料。小于0.075mm的顆粒含量不大于5% 基層 上基層、下基層;剛性、半剛性、柔性 交通等級和抗沖刷能力選擇基層材料。石灰粉煤穩定類 特重、重交通的下基層。石灰穩定類 材料各類交通等級的下基層及中輕交通的基層。熱拌瀝青碎石 重交通以上道路的基層;級配碎石 中輕交通的下基層及輕交通道路的基層;級配礫石 輕交通道路的下基層 無機結合料穩定基層。強度高、整體性好、交通量大、軸載重的道路。 級配型材料:級配砂礫、級配礫石。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層。含泥量不應大于砂質量的10%。礫石顆粒中細長機扁平顆粒的含量不應超過20%、級配礫石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下基層時,最大粒徑小于53mm。上基層最大粒徑37.5mm 面層 上面層、中面層、下面層 直接承受行車作用,改善汽車的行駛條件、提升道路服務水平、滿足汽車運輸的要求 直接同行車和大氣相接觸,豎向力、水平力、沖擊力 。降水的侵蝕和溫度變化的影響 熱拌瀝青混合料面層 空隙率大小分為密級配 AC SMA 3-6% 半開級配 AM 8-15% 開級配 OGFC 18-23% 溫拌瀝青面層 低20-40°。 沸石、氧化蠟、瀝青乳液、水 降低石油資源的消耗、釋放更少的二氧化碳、氣溶膠、蒸汽;低溫度攤鋪,更快放行;季節放寬、適用較冷地區 冷拌瀝青混合料面層 支路及其以下道路的面層、支路的表面層、各級瀝青路面的基層、連接層、整平層 。坑槽、井周冷補 瀝青貫入式面層 瀝青表面處治面層 防水層、磨耗層、防滑層、改善碎石路面 最大粒徑與處治層厚度相匹配 瀝青路面結構層的性能要求 墊層性能主要指標 砂、砂礫顆粒材料、最小粒徑小于0.075mm的不大于5% 排水墊層與邊緣排水系統相連、厚度宜大于150mm。寬度不宜小于基層底面的寬度 防凍墊層和排水墊層砂、砂礫。半剛性墊層:低劑量水泥石灰等無機結合穩定粒料或土類材料 基層性能主要指標 結構強度、擴散荷載的能力、水穩定性、抗凍性 不透水性好。底基層頂面鋪瀝青封層或防水土工織物。排水基層下設置水泥穩定粒料或密級配粒料組成的不透水底基層 面層性能主要指標 承載能力、平整度、噪聲量、透水性、水穩定性、抗滑能力、溫度穩定性 OGFC.中下面層密級配瀝青混合料。強度高、高低溫性能好、密實。排水降噪
2.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組成特點
結構特點 墊層 基層 作用:防止或減輕唧泥導致的板底脫空和錯臺;與墊層共同作用,控制或減少路基不均勻凍脹或體積變形對混凝土面層產生的不利影響;為混凝土提供穩定而堅實的基礎。改善接縫的荷載傳遞能力 基層材料的選用原則:道路交通等級和路基抗沖刷能力、特重交通貧混凝土、碾壓混凝土、瀝青混凝土;重交通水泥穩定粒料、瀝青穩定碎石;中輕交通:水泥石灰粉煤灰穩定粒料或級配粒料。多雨繁重交通排水基層 比混凝土面層每側寬出.小型攤鋪機300 軌軸攤鋪機500 、滑模攤鋪機650mm 各類基層結構性能、施工、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排水基層下設置水泥穩定粒料或密級配粒料組成的不透水底基層。底基層上鋪設瀝青封層或防水土工織物 基層設置與混凝土面層相對應的接縫。一次攤鋪寬度大于7.5m設置橫向縮縫 面層 普通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連續配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多采用普通混凝土。足夠的強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垂直相交的縱向橫向接縫,矩形板、相鄰接縫對齊、不錯縫。每塊矩形板的板長按面層類型、厚度并由應力計算確定 縱向接縫根據路面寬度和施工鋪筑寬度設置。一次鋪筑寬度小于路面寬度的時候,設置拉桿的平縫形式的縱向施工縫。一次鋪筑寬度大于4.5m,拉桿假縫形式的縱向縮縫。縱縫與線路中線平行 橫向接縫分為縮縫、脹縫、施工縫,施工縫盡可能在縮縫、脹縫處,快速路、主干路橫向脹縫加傳力桿;鄰近橋梁其他構筑物、板厚改變處、小半徑平曲線。 特重及重交通,縮縫脹縫均設傳力桿。自由邊處、承受繁重交通的脹縫、施工縫、小于90度的角隅,下傳市政管線、雨水口和地下設施的檢查井周圍、配筋補強 發揮剛性、克服脆性 抗滑構造:刻槽、拉槽、壓槽、拉毛 混凝土與瀝青混凝土相接,設置長度不小于3m的過渡段,兩種路面呈階梯狀疊合布置 主要原材料選擇 重交通以上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42.5級以上的道路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其他道路礦渣硅酸鹽水泥不低于32.5級以上 粗集料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碎石、礫石、破碎礫石。碎礫石不大于26.5mm、碎石31.5mm、礫石 19mm。鋼纖維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徑不大于16mm 細度模數在2.5以上。潔凈的粗砂、中砂,機制砂磨光值,大于35度,海砂不的直接使用。 外加劑符合要求 鋼筋品種、規格、成分、生產廠的牌號、爐號、檢驗報告、合格證。不的銹蝕、刻痕、斷傷、裂紋 脹縫板。20mm。柔性的板材、水穩定性好。填縫材料:硅酮類、聚氨酯類、聚氯乙稀膠泥、橡膠瀝青類、樹脂類、改性瀝青類、耐老化劑
3.砌塊路面結構組成特點
墊層、基層、面層 天然石材路面和預制混凝土砌塊路面 較高的抗滑性能、提升行車、行人的安全性。刻槽壓槽拉槽 足夠的強度、耐久性、表面耐磨平整 面層設有垂直相交的縱向、橫向接縫。面層脹縮縫位置和基層一致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bicheng/78672.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bicheng/78672.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bicheng/78672.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