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印刷電路板組件)的防護工藝中,噴三防漆和鍍膜(如Parylene氣相沉積)是兩種常見技
術。它們在防護目的上類似,但在具體實現方式和應用場景上有顯著差異。以下從外觀、工藝、性
能、物理性質和成本五個方面進行對比:
一、外觀
1. 三防漆(Conformal Coating)
-
表面狀態:涂層較厚(通常25-75微米),可能出現噴涂不均勻、邊緣堆積或流掛現象。
-
顏色:多為透明、半透明或淺色(如綠色、藍色),部分材料固化后可能有光澤或啞光效果。
-
可辨識性:可能遮擋部分細小印刷標識,但元器件輪廓和焊點仍可見。
2.?鍍膜(如Parylene)
-
表面狀態:極薄(5-20微米),均勻覆蓋,無邊緣堆積,呈現類似“隱形”的薄膜效果。
-
顏色:完全透明,幾乎不改變基材外觀,細節清晰可見。
-
一致性:無氣泡或厚度差異,適用于高精度元器件防護
二、工藝
1.?三防漆
-
工藝步驟:噴涂(手工/自動)、刷涂、浸涂 → 固化(常溫或加熱)。
-
環境要求:常規生產環境,需遮蔽不需防護的區域(如連接器)。
-
效率:適合批量生產,但固化時間較長(幾分鐘到幾小時)。
-
可修復性:涂層可局部去除后維修,但可能影響防護性能。
2.?鍍膜(Parylene)
-
工藝步驟:真空環境下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形成薄膜,無需固化。
-
環境要求:需專用真空設備,工藝溫度低(室溫~80℃),適合熱敏感元件。
-
效率:單次處理時間較長,適合小批量或高價值產品。
-
不可逆性:薄膜難以局部去除,維修需整體返工。
三、性能
1. 三防漆
-
防護性:防潮、防鹽霧、防霉菌效果良好,但可能存在微小孔隙,長期防護性略遜。
-
耐溫:通常耐-40℃~125℃,硅膠類可達更高溫度(如200℃)。
-
機械強度:較厚涂層可提供一定抗刮擦能力,但柔韌性較差,易開裂。
2.?鍍膜(Parylene)
-
防護性:無孔隙,防滲透性極強(如防水、防化學腐蝕),適合極端環境。
-
耐溫:Parylene C型耐-200℃~100℃,N型可達更高溫度。
-
機械強度:薄膜柔韌,抗彎曲疲勞,但表面硬度低,易被尖銳物劃傷。
四、物理性質
1. 三防漆
-
厚度:較厚(25-75微米),可能增加PCB重量。
-
附著力:依賴表面清潔度,長期可能因熱脹冷縮剝離。
-
介電性:絕緣性好,但高頻電路可能受厚度影響。
2.?鍍膜(Parylene)
-
厚度:極薄(5-20微米),幾乎不增加重量,適合微型化設備。
-
附著力:分子級滲透,與基材結合緊密,不易脫落。
-
介電性:介電常數低,對高頻信號影響小。
五、成本
1. 三防漆
-
材料成本:低(丙烯酸、聚氨酯等樹脂價格低廉)。
-
設備成本:簡單噴涂設備,投資小。
-
綜合成本:適合中低端產品,但返修率較高可能增加隱性成本。
2.?鍍膜(Parylene)
-
材料成本:高(Parylene原料昂貴,利用率低)。
-
設備成本:真空沉積設備價格高,維護復雜。
-
綜合成本:適合高可靠性需求(如醫療、航天),長期穩定性可降低失效風險。
總結與適用場景
三防漆:性價比高,適合消費電子、工業設備等常規環境,需平衡防護性與成本。
鍍膜(Parylene):高端防護,適合微型化、高可靠性領域(如植入式醫療設備、軍工電子、深海設備)。
選擇建議:
- 若注重成本、可維修性,選三防漆;
- 若追求極致防護、輕薄隱形,選鍍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