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的快速發展,ARM架構的邊緣計算機憑借其低功耗、高性能和靈活擴展性,成為智能制造與物聯網應用的核心載體。這類設備不僅支持Node-RED等可視化數據流工具,還能運行CODESYS工業控制平臺,滿足復雜場景下的實時控制與智能化需求。本文將從技術特征、應用案例及開發實踐三方面展開分析。
一、ARM邊緣計算機的技術特征
- 低功耗與高效能設計
ARM架構處理器(如Cortex-A、Cortex-M系列)通過精簡指令集(RISC)和動態功耗管理技術實現能效優化。例如,Cortex-M系列支持多種低功耗模式(運行、睡眠、深度睡眠),通過WFI指令快速進入休眠狀態,僅需中斷或事件觸發即可喚醒,顯著降低能耗。最新Armv9架構的Cortex-A320處理器在機器學習性能上較前代提升10倍,同時支持更大內存空間,適合運行億級參數的邊緣AI模型。 - 邊緣計算能力
ARM邊緣計算機集成了AI加速器(如Ethos-U85 NPU)和實時操作系統(RTOS),可在本地處理復雜任務,減少云端依賴。例如,Armv9邊緣AI平臺支持Transformer網絡加速,適用于工廠自動化中的實時圖像識別與決策。 - 開放的軟件生態
-
- Node-RED:基于瀏覽器的可視化編程工具,適合快速搭建物聯網數據流與設備聯動邏輯。
- CODESYS:遵循IEC 61131-3標準的工業控制開發平臺,支持多種編程語言(ST、FBD等)和工業協議(EtherCAT、PROFINET),提供實時控制與HMI集成功能。
- 自定義應用開發:支持Linux、FreeRTOS等操作系統,便于開發者部署Python、C++等語言編寫的算法。
二、CODESYS在ARM邊緣計算機中的典型案例
- 液壓動力裝置控制
某公司采用某型號PLC(基于ARM處理器)與CODESYS平臺,開發了高壓測試系統。通過CODESYS的閉環控制庫(含120個預置功能塊),精準調節比例閥壓力,實現爆破測試中的動態壓力控制。結合CANopen通信和LabVIEW集成,系統可實時監控參數并優化測試流程。 - 鉚接機自動化控制
某公司采用某型號控制器(ARM+CODESYS),通過高精度I/O擴展模塊(支持22位分辨率模擬輸入)實現鉚頭高度的實時補償。CODESYS的多協議通信功能(如EtherCAT)簡化了設備組網,同時支持自定義控制程序,確保鉚接質量并降低廢品率。 - AGV運動控制器開發
某公司開發的AGV控制器基于RK3568 ARM Cortex-A9處理器,搭載CODESYS平臺。該控制器集成差速運動庫和軌跡規劃算法,通過CAN總線與伺服系統通信,支持多傳感器接入。CODESYS的PLCopen編程標準簡化了多軸同步控制邏輯,提升AGV的定位精度與響應速度。
三、開發環境與實踐建議
- 環境搭建
-
- 硬件選擇:推薦采用Cortex-A系列(如RK3568、A40i)或Cortex-R系列處理器,兼顧算力與實時性。
- 軟件工具鏈:安裝ARM交叉編譯工具鏈(如arm-linux-gcc),配置Ubuntu虛擬機與共享文件夾,便于代碼調試與燒錄。
- CODESYS開發流程
-
- 邏輯編程:使用ST(結構化文本)或FBD(功能塊圖)編寫控制邏輯,調用內置庫實現PID調節、運動控制等功能。
- HMI設計:通過可視化編輯器創建人機界面,支持觸摸屏或遠程終端監控設備狀態。
- 多協議集成:配置EtherCAT主站或PROFINET從站,實現與傳感器、執行器的無縫通信。
- 低功耗優化
結合Cortex-M處理器的休眠模式(Sleep-On-Exit特性),在非活躍期關閉外設時鐘,通過中斷喚醒恢復運行,最大限度延長電池壽命。
四、未來趨勢與展望
隨著Armv9架構的普及,邊緣計算機將進一步融合AI加速與安全特性。例如,Cortex-A320支持內存標記擴展(MTE)和TrustZone安全隔離,可抵御內存攻擊并保護敏感數據。CODESYS平臺亦在向云邊協同發展,未來或與KleidiAI等工具鏈結合,實現模型訓練與邊緣推理的無縫銜接。
ARM邊緣計算機憑借低功耗、實時性與開放生態,正推動工業自動化向智能化轉型。CODESYS作為核心控制平臺,通過標準化編程與多協議支持,顯著縮短了復雜系統的開發周期。開發者可結合具體場景(如液壓控制、AGV導航),靈活選用硬件與軟件工具,實現高效、可靠的邊緣智能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