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水利部統計,自1949年以來,我國幾乎每年都面臨洪水威脅,其中20世紀90年代后洪澇災害頻率顯著增加,僅1990-2009年間就發生超4000起較大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近3萬億元,受災人口達20億人次。在2020年長江和太湖流域的洪災中,損失更突破2000億元,受災人口達千萬級別。
洪澇災害突發,專業救援常無法即刻抵達。防汛應急包集成安全錘、手電筒、救援繩等工具與食物、水、藥品等物資,助力受災者在“黃金救援期”自救互救。近年來,政府和媒體加大應急知識普及力度,公眾防災物資儲備意識大幅提升,防汛應急包因便攜實用,成為家庭和社區標配。
防汛應急包內含有多種應急物資,如應急食品、飲用水、急救藥品、多功能工具、照明設備、救生繩等。在洪澇災害發生時,這些物資能夠為受災群眾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自救工具,幫助他們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維持生命安全。
應急包的尺寸為30cm×20cm×10cm左右,這樣的大小既不會過于笨重,也能容納一定數量的應急物資;重量在5公斤以內,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輕松攜帶;材質選擇防水、耐磨、抗壓的材料,這樣可以保證應急包在惡劣環境下仍能正常使用。
2025年廣西廣發鎮開展防汛演練中,應急包被用于疏散群眾和傷員救治。第二支隊利用包內通訊工具快速組織村民撤離,第三支隊則通過急救藥品實施臨時醫療救助,驗證了應急包在協同救援中的高效性。 ?
防汛應急包能為受災群眾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幫助他們維持生命、減少傷亡。應急包的普及還能提高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降低對專業救援隊伍的依賴,從而提升整體救援效率。此外,救援隊伍攜帶的應急包及相關設備也能更快地為受災群眾提供幫助,縮短救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