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的“MaxKB用戶應用月度報告”中,我們對MaxKB開源智能體平臺在教育行業的典型應用場景進行了總結。MaxKB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教學輔助、學術研究、校園服務、行政辦公、財務管理、招生等場景。
目前,“DeepSeek+MaxKB”的組合正在被包括高等教育院校和中小學教育機構在內的用戶群體所深度使用。在教育行業,MaxKB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并且持續獲得認可。近期,MaxKB新增的教育行業用戶包括:浙江師范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廣西外國語學院、廣東醫科大學、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天津商業大學、河南醫藥健康技師學院、湖南大學非洲研究院和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MaxKB助力高校開展國際化合作
高等院校主要將MaxKB用于在本地部署的大模型之上構建AI助手或智能體,使用場景包括行政辦公、校園服務、教學科研、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與已有的統一身份認證體系進行對接,面向校內師生提供服務。在此基礎上,MaxKB開始被一些院校應用在國際化辦學與合作領域。
以廣西外國語學院為例,針對各學院不同課程的需求,通過構建深度適配的課程知識庫,為師生提供課程內容推薦、學習進度分析以及個性化輔導。同時,該校結合自身“服務邊疆,對接東盟”的辦學定位,打造面向東盟國家語言的教育培訓大模型,提升國際化辦學質量,為培養復合型國際人才注入全新科技動力。
2025年6月,湖南大學非洲研究院發布面向非洲地區的智能知識問答平臺——“尼亞薩波非洲知識問答系統”。“尼亞薩波”在西非阿坎語中意為“智慧之源”,該系統聚焦中非經貿合作領域,為“一帶一路”出海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支持。
尼亞薩波系統采用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架構,通過“底層大模型-知識庫存儲-函數調用-應用編排”四層技術框架,實現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文本的深度融合。
系統整合了五大類權威數據源:中非經貿統計數據,包括雙邊貿易、投資存量、項目合作等官方統計;政策法規數據,涵蓋中國對非政策和非洲各國的投資貿易相關法律;學術文獻,匯集中非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術成果;行業報告,包含專業機構發布的非洲市場分析;以及實時更新的動態資訊。目前,該系統已建立覆蓋非洲54個國家的綜合數據庫,在礦業、農業、制造業等重點領域的數據尤為豐富,能夠為企業提供從政策解讀到市場分析的全方位信息支撐。
除此之外,湖南大學非洲研究院還與倬億國際集團共同開發了“尼日利亞百事通”專業版本。該版本整合了尼日利亞政治經濟、法律制度、礦業資源、商業環境等核心數據,為中國企業進入西非市場提供專業化信息服務。
▲圖1 “尼日利亞百事通”操作界面
■ MaxKB在教學科研領域的實踐
MaxKB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校及中小學教師用于教學科研。MaxKB開源項目組也陸續收集到了一些公開發表的教學研究成果。
2025年4月出版的《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總第128期)發表了題為《AI賦能的數字教材平臺應用研究》(作者龍霄漢、常興治、虞菊花、王瑤)一文。文章介紹了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將AI技術引入數字教材平臺建設的具體實踐。
該平臺結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實現了更加智能、靈活且適應性強的學習體驗,提供7×24小時在線問答、教材內容指引和個性化學習資源推薦等功能。數據表明,平臺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率,并為教師提供更靈活的教學工具和管理手段,有效促進個性化學習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該數字教材平臺由服務端、教師端、學生端和AI引擎構成。其中,服務端提供了用戶訪問、數據存儲、教材生成等功能;教師端提供了教材管理、學生管理、權限管理、數據統計等功能;學生端提供了教材訪問、討論交流、在線習題等功能;AI引擎是數字教材平臺的智能化核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知識庫構建、用戶問答、個性化推薦等功能。
▲圖2 數字教材平臺整體架構
數字教材平臺的AI引擎由服務端的MaxKB服務提供,采用qwen:32b大模型作為底座模型,基于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實現高效、準確且個性化的智能問答系統。MaxKB服務將數字教材內容、教師審核后的輔助資源結構化為文檔集合,使用預訓練的語言模型將這些文檔轉換為高維向量表示,存儲在高效的向量搜索引擎中。
當學生通過學生端提交問題時,首先由AI引擎解析問題意圖并生成精確的查詢語句,然后從MaxKB服務的知識庫中檢索最相關的教材段落與輔助資源內容,然后將檢索到的段落與原始問題一起作為上下文輸入AI引擎,生成準確、詳細的回答。同時,基于學生的提問歷史、學習進度和興趣,AI引擎還可以從MaxKB服務中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源,如特定章節的教材、練習題、參考文獻等,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圖3 數字教材平臺AI引擎工作流程
當教師編輯、修改教材后,平臺自動將修改的內容格式化為結構化的知識條目,添加到MaxKB服務的知識庫中。基于MaxKB服務的知識庫,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7×24小時的AI助教服務,當學生提問或查詢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時,AI引擎為學生提供數字教材內容指引、個性化習題練習、個性化實驗實訓案例推薦等服務。
▲圖4 數字教材平臺AI引擎知識庫
2025年5月出版的《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5年第10期,總第457期)發表了題為《初中編程教學智能體的搭建及應用實踐》(作者鐘鵬、宋陽、謝李偉)的文章。該文介紹了廣東省東莞市塘廈第二初級中學在AI智能體建設領域的實踐經驗。
文章針對Python編程課中的問題,提出了創建教學智能體的四條策略,并基于Ollama和MaxKB平臺搭建了“Python編程學習助手”智能體,同時面對教學智能體在課堂場景需要賬號登錄的問題,還探索出三條技術路徑,通過這三條技術路徑能在局域網以免登錄的方式使用智能體。
作者在教學中使用了第一條技術路徑,即“本地大模型+MaxKB”創建教學智能體。Ollama和MaxKB作為開源系統,只需進行搭建和配置即可實現,為構建本地教學智能體提供了便捷的解決方案。
▲圖5 Python編程教學智能體系統流程
通過“Python編程學習助手”輔助編程教學,旨在促進學生問題解決的思維遷移,主要是在每節課的程序編寫環節開放給學生使用。教師在確保學生獨立完成簡單的程序編寫后,讓學生使用智能體輔助查找程序報錯的原因,智能體不直接出示程序答案,而是啟發式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在基礎知識點掌握以后,教師可以提高任務維度,讓學生運用教學智能體解決相應情境的應用問題或異構原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