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OLAP 領域,Apache Doris 與 StarRocks 常被一同提及,兩者有著深厚的技術淵源 ——StarRocks 源自 Apache Doris 的代碼 Fork,卻在后續發展中走向了不同的路徑。本文將從代碼根源、架構演進、社區生態、功能特性等多維度展開對比。
一、代碼根源:StarRocks 源自 Doris 的技術分支,卻走向差異化路徑
Apache Doris 的歷史可追溯至 2017 年,其前身為百度 Palo 團隊為鳳巢統計報表系統開發的內部引擎,2018 年正式貢獻給 Apache 基金會并開啟開源之路。這一階段,Doris 已構建了 MPP 架構的核心框架、Tablet 數據模型、列式存儲引擎等基礎技術,形成了穩定可靠的代碼基底。
2020 年,少部分 Doris 原始貢獻者基于當時的分支(Doris 的早期版本)Fork 出獨立項目,后更名為 StarRocks。根據 GitHub 代碼提交記錄及社區披露,StarRocks 在 Fork 后對約 90% 的代碼進行了重寫,包括查詢優化器、執行引擎等核心模塊,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技術路線。
核心差異:Doris 作為 “源頭項目”,其代碼演進始終保持連續性和透明性,所有改動均通過社區協作完成,可追溯、可審計;而 StarRocks 雖源于 Doris 代碼,卻因大規模重寫與上游斷流,形成了 “基于原始框架、但獨立發展” 的技術體系,且部分核心功能被納入閉源商業模塊。
二、架構與技術演進:Doris 的 “穩態優化” vs StarRocks 的 “商業驅動重構”
1. 架構設計理念
-
Apache Doris:堅持 “簡潔可靠、漸進優化” 的架構理念,采用 Frontend(FE)+ Backend(BE)雙模塊設計。FE 負責元數據管理、SQL 解析與優化,BE 負責數據存儲與計算,模塊職責清晰,耦合度低。這種架構支持水平擴展至數百節點,可穩定存儲 10PB 級數據,并通過多副本機制實現高容錯與自修復(如副本自動均衡、節點故障自動切換)。
其技術演進始終圍繞 “開源社區共識” 推進,例如向量化執行引擎、Pipeline 并行架構的引入,均經過社區充分討論與迭代,確保兼容性與穩定性。
-
StarRocks:架構上更注重 “性能優先、商業場景適配”,在 Doris 原始架構基礎上重構了執行引擎,引入了新的 Cost-Based Optimizer(CBO)和實時更新機制。但其存算分離、資源隔離等高級特性僅在商業版中提供,開源版本架構相對簡化,且閉源模塊與開源部分的兼容性依賴商業團隊維護。
2. 核心技術特性
-
執行引擎:
-
Doris 早期基于 Impala 式執行引擎,2.0 版本后全面引入向量化與 Pipeline 架構,單節點 QPS 提升至 3 萬 +,寬表聚合性能較非向量化引擎快 5-10 倍。其優化邏輯完全開源,社區可參與改進(如字節跳動貢獻的 Runtime Filter 優化、美團主導的自適應執行框架)。
-
StarRocks 同樣采用向量化引擎,但核心優化(如查詢計劃動態調整)的實現細節因閉源未完全公開,社區難以參與優化。
-
-
存儲與擴展性:
-
Doris 采用 “存算耦合 + 本地磁盤” 的經典 MPP 架構,同時支持冷熱分層存儲(將冷數據遷移至對象存儲),兼顧性能與成本。其存儲引擎支持 ORC 格式、Zone Map 索引,壓縮比達 5:1-10:1,顯著降低存儲成本。社區版本3.0同時也全面支持了存算分離版本。
-
StarRocks 商業版提供成熟的存算分離架構,適合云環境彈性擴縮容,但開源版本仍依賴本地存儲,且存算分離功能不對外開放,限制了社區用戶的場景適配。
-
三、開源模式與社區生態:Doris 的 “全鏈路開放” 碾壓 “商業主導的半開源”
1. 開源協議與功能透明度
-
Apache Doris:嚴格遵循 Apache License 2.0 協議,所有功能(包括向量化引擎、物化視圖、多模型支持、數據湖 Catalog 等)完全開源,無閉源模塊。社區可自由查看代碼、提交 PR、參與決策,例如 2.1 版本的 TPC-DS 性能優化、半結構化數據(Variant 類型)支持,均由社區共同推進。
-
StarRocks:早期采用非 OSI 認可的 Elastic License,后部分模塊轉回 Apache 協議,但核心功能(如智能物化視圖、湖倉加速、權限審計)仍為閉源商業功能。這種 “開源 + 閉源” 的混合模式導致功能不透明,用戶若需使用高級特性,必須依賴商業服務。
2. 社區活力與治理模式
-
Doris 社區:作為 Apache 頂級項目,遵循 “Apache Way” 治理模式,貢獻者來自百度、字節跳動、美團、小米、網易等數十家企業,每月活躍貢獻者近百名,全球用戶超 500 家。社區鼓勵 “上游優先”(Upstream First)原則,任何改進先反饋至主線,確保項目長期健康演進。例如,小米貢獻的 Hudi 外部表集成、騰訊主導的實時 Upsert 功能,均已成為 Doris 的核心特性。
-
StarRocks 社區:由商業公司主導,貢獻者以內部團隊為主,社區活躍度集中在國內,且核心決策依賴企業意志。其迭代節奏雖快(版本更新周期短),但社區參與度較低,外部貢獻占比不足 10%,長期演進易受商業戰略影響。
3. 生態兼容性
-
Doris:生態兼容覆蓋 “數據接入 - 存儲 - 分析 - 可視化” 全鏈路,支持 Flink/Spark 實時寫入、Kafka 流數據導入,兼容 Hive/Iceberg/Hudi 數據湖表,可直接查詢 Elasticsearch、MySQL 等外部數據源。同時,與 Tableau、PowerBI 等 BI 工具無縫對接,支持 MySQL 協議,降低用戶遷移成本。
-
StarRocks:基礎生態兼容(如 Kafka 導入、BI 工具對接)與 Doris 類似,但高級生態功能(如湖倉一體加速、云原生工具集成)依賴商業版,開源版本的生態擴展性較弱。
四、功能與場景適配:Doris 的 “全場景覆蓋” vs StarRocks 的 “商業場景傾斜”
1. 數據模型與更新機制
-
Doris:支持聚合模型、主鍵模型、Duplicate 模型,滿足實時統計、明細查詢、高并發更新等場景。其 2.0 版本引入的 “部分更新” 功能,可針對主鍵表的特定列進行更新,性能比全量更新提升 3-5 倍,且完全開源,無使用限制。
-
StarRocks:主鍵模型優化更激進,支持秒級更新,但高級更新策略(如批量 Upsert 優化)僅在商業版提供,開源版本存在性能瓶頸。
2. 高級分析能力
-
Doris:
-
物化視圖支持多表關聯、自動刷新,可加速復雜查詢,且所有邏輯開源,用戶可自定義刷新策略。
-
支持倒排索引與全文檢索,日志關鍵詞查詢速度遠超 ClickHouse,適合運維監控場景。
-
半結構化數據(JSON/Variant 類型)支持自動解析,無需預定義 schema,靈活應對日志、埋點等非結構化數據。
-
-
StarRocks:物化視圖支持更智能的查詢重寫,但僅商業版支持多表關聯場景;半結構化數據處理依賴閉源函數,開源版本功能有限。
五、總結:為何 Apache Doris 是更優的長期選擇?
-
原始代碼天賦與透明演進:Doris 作為源頭項目,代碼基底經過百度、字節等企業的大規模驗證,演進過程完全透明,無 “黑箱功能”,問題可追溯、可修復,適合對穩定性要求高的場景。
-
全開源保障與社區信任:Apache 協議確保功能永久可用,無商業鎖死風險;社區多元參與機制避免單一企業主導,長期演進更符合用戶需求。
-
生態與場景普適性:從傳統數倉到實時分析,從數據湖查詢到日志檢索,Doris 均能通過開源功能滿足需求,無需依賴商業模塊,成本可控。
-
性能與穩定性平衡:在核心業務場景中,Doris 展現出更強的綜合性能。多表關聯查詢、復雜 SQL 分析等企業級核心場景。更重要的是,Doris 歷經百度鳳巢、字節跳動等超大規模集群(數千節點、PB 級數據)的長期驗證。
StarRocks 作為 Doris 曾經的派生項目,在商業場景優化上有其優勢,但閉源模式與社區局限性使其難以成為 “長期技術底座”。而 Apache Doris 憑借原始代碼基因、開放社區生態、全場景功能覆蓋,無疑是更值得信賴的 OLAP 解決方案 —— 它不僅是技術的傳承者,更是開源精神的踐行者,為用戶提供 “可控、透明、可持續” 的數據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