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問題解釋
在linux系統中,使用neofetch命令可以看到現在系統中使用dpkg, flatpak, snap安裝的包的數量,那么使用apt安裝的包被統計在什么位置了呢,使用apt的安裝流程和使用flatpak的安裝流程有什么關系和區別呢?
1. apt
安裝的包在哪里?和 neofetch
的顯示有什么關系?
一句話回答:neofetch
顯示的 3332 (dpkg)
這個數量,基本上就包含了所有通過 apt
安裝的包。
詳細解釋:
在 Debian、Ubuntu、Linux Mint 等系統中,軟件包管理系統是分層的:
-
dpkg
(Debian Package manager): 這是底層的核心工具。它負責直接處理.deb
軟件包文件。它的功能包括:安裝一個本地的.deb
文件、卸載一個已安裝的包、查詢系統中已安裝包的信息等。但是,dpkg
有一個巨大的“缺點”:它不會自動處理依賴關系。如果你想安裝的包A需要包B,但你系統里沒有包B,dpkg
就會報錯并停止安裝,需要你手動先去安裝包B。 -
apt
(Advanced Package Tool): 這是一個高層的、更智能的工具,它構建在dpkg
之上。你可以把apt
看作是dpkg
的一個“智能管家”。apt
最重要的功能就是:- 自動解決依賴關系:當你
apt install A
時,它會自動分析出A需要B,然后幫你把A和B都下載并安裝好。 - 管理軟件源 (Repositories):
apt
知道去哪里(網絡上的服務器)下載軟件包。這些信息記錄在/etc/apt/sources.list
和/etc/apt/sources.list.d/
目錄下的文件中。 - 系統更新和升級:
apt update
和apt upgrade
可以方便地更新整個系統的所有軟件包。
- 自動解決依賴關系:當你
所以,它們的關系是:apt
是前端指揮官,dpkg
是后端執行者。
當你運行 sudo apt install firefox
時,apt
會:
- 找到
firefox
的最新版本。 - 分析出
firefox
需要的所有依賴包。 - 從軟件源服務器上把
firefox
和它所有依賴包的.deb
文件都下載下來。 - 最后,
apt
會按照正確的順序,調用dpkg
把這些下載好的.deb
文件一個個安裝到系統里。
因此,neofetch
通過查詢 dpkg
的數據庫得知系統里有多少個包,這個數字自然就代表了整個 apt/dpkg
系統所管理的包的總數。
結論:
apt
和neofetch
里的dpkg
數量最一致。Packages: 3332 (dpkg)
就是你通過apt
(以及其他可能直接使用dpkg
的工具如synaptic
,gdebi
等) 安裝的軟件包總數。
2. apt
的安裝過程具體是怎樣的?
以 sudo apt install vlc
為例,具體過程如下:
- 鎖定數據庫:
apt
會首先鎖定dpkg
的數據庫文件,防止在你安裝時,有其他軟件管理程序(比如系統自動更新)同時操作,導致沖突。 - 讀取軟件源列表:
apt
檢查/etc/apt/sources.list
和相關文件,確定可以從哪些服務器下載軟件。 - 解析依賴關系:
apt
查看本地的軟件包緩存信息(通過apt update
更新),找到vlc
包的元數據。元數據里寫明了vlc
依賴哪些其他的包(比如libvlc-core
,vlc-plugin-base
等)以及它們需要的版本。 - 構建依賴樹:
apt
會遞歸地檢查所有依賴包的依賴,直到構建出一個完整的“需要安裝/更新的軟件包列表”。它會對比這個列表和當前系統已安裝的包,計算出最終需要執行的操作。 - 用戶確認:
apt
會在終端顯示將要安裝哪些新包、更新哪些包、占用多少磁盤空間等信息,并詢問你是否繼續[Y/n]
。 - 下載軟件包:在你確認后,
apt
會從軟件源服務器將所有需要的.deb
文件下載到本地緩存目錄,通常是/var/cache/apt/archives/
。 - 調用
dpkg
安裝:這是關鍵一步。apt
會根據之前計算好的正確依賴順序,依次調用dpkg -i
命令來安裝所有下載好的.deb
文件。先安裝被依賴的包,再安裝依賴這些包的包。 - 配置和收尾:
dpkg
在安裝過程中會運行包自帶的配置腳本(比如創建用戶、設置服務等)。全部安裝完成后,apt
解除數據庫鎖定,安裝過程結束。
3. apt install
與自己安裝 .deb
包 (dpkg -i
) 的異同
這是一個非常核心的區別,直接體現了高層和底層工具的差異。
相同點
- 最終執行者相同:無論是
apt
還是你手動用dpkg
,最終將文件解壓并安裝到系統里的都是dpkg
這個程序。 - 包格式相同:兩者處理的都是
.deb
格式的軟件包。 - 安裝后狀態相同:一旦安裝成功,包的信息都會被記錄在
dpkg
的數據庫中,neofetch
都能統計到,你也可以用dpkg -l
或apt list --installed
查到它。
不同點
特性 | sudo apt install <包名> | sudo dpkg -i <文件名.deb> |
---|---|---|
軟件包來源 | 自動從配置好的在線軟件源下載。 | 手動需要你先通過瀏覽器或其他方式下載好 .deb 文件到本地。 |
依賴關系處理 | 自動處理。會自動下載并安裝所有缺失的依賴包。這是其最大優勢。 | 不處理。如果缺少依賴,安裝會直接失敗并報錯。你需要手動去尋找并安裝所有依賴項。 |
便利性 | 非常高。一條命令解決所有問題,是日常使用的首選。 | 較低。通常只用于安裝軟件源里沒有的軟件(比如Google Chrome, VS Code的官網deb包)。 |
版本管理 | 簡單。可以通過 apt upgrade 統一更新所有通過 apt 安裝的包。 | 復雜。你手動安裝的包不會被 apt upgrade 自動更新。你需要自己去官網下載新版的 .deb 文件再手動安裝一次來升級。 |
命令對象 | 操作的是包名(e.g., vlc )。 | 操作的是本地文件名(e.g., vlc_3.0.18-2_amd64.deb )。 |
一個典型的例子:
你從官網下載了 google-chrome-stable_current_amd64.deb
。
- 你嘗試
sudo dpkg -i google-chrome-stable_current_amd64.deb
。 - 系統可能會報錯,提示缺少
libu2f-udev
等依賴。dpkg
安裝失敗。 - 這時,有一個絕佳的修復命令:
sudo apt -f install
。這個命令的作用是讓apt
介入,自動修復(fix-broken
)依賴關系。apt
會發現 Chrome 已經“部分安裝”但缺少依賴,于是它會自動從軟件源里下載并安裝libu2f-udev
等所有缺失的依賴。依賴裝好后,dpkg
會被再次調用來完成 Chrome 的配置。
希望這個詳細的解釋能幫助你徹底理解 apt
和 dpkg
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