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
- 一、為什么時間沖突檢測是預定系統的核心挑戰?
- 二、黃金法則:兩行線段重疊檢測法
- 三、四大沖突場景實戰解析(同一會議室)
- 四、生產環境完整解決方案
-
- 1. 基礎沖突檢測函數
- 2. 預定API處理流程
- 3. 高級邊界處理技巧
- 五、性能優化關鍵策略
- 六、不同數據庫的適配方案
- 七、總結:會議室沖突檢測的三大黃金原則
-
會議室預定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本文將揭示高效檢測時間沖突的核心算法,并用通俗案例+實戰代碼徹底講透。
一、為什么時間沖突檢測是預定系統的核心挑戰?
想象一下:你正為團隊預定明天10點的會議室,點擊"提交"后系統提示"預定成功"。結果第二天發現會議室已被占用——這種糟糕體驗的根源就是時間沖突檢測失敗。
傳統方案(如檢查開始時間或結束時間是否在已有會議內)存在致命缺陷:
/* 錯誤方案1:僅檢測端點 */
WHERE '新開始時間' BETWEEN 已有開始時間 AND 已有結束時間OR '新結束時間' BETWEEN 已有開始時間 AND 已有結束時間/* 錯誤方案2:檢測完全包含 */
WHERE 新開始時間 >= 已有開始時間 AND 新結束時間 <= 已有結束時間
這些方案會漏檢80%的沖突場景!我們需要的是能檢測所有重疊形式的終極解決方案。
二、黃金法則:兩行線段重疊檢測法
核心洞察:把會議時間看作時間軸上的兩條線段,重疊檢測本質是幾何問題:
沖突條件 = (已有開始時間 < 新結束時間) AND (已有結束時間 > 新開始時間)
SQL實現:
SELECT COUNT(*)
FROM meetings
WHERE room_id = 101 -- 指定會議室AND start_datetime < '2025-08-01 10:30:00' -- 條件AAND end_datetime > '2025-08-01 09:30:00' -- 條件B
三、四大沖突場景實戰解析(同一會議室)
假設預定新會議:2025-08-01 09:30-10:30
已有會議 | 時間區間 | 沖突? | 條件驗證 |
---|---|---|---|
會議A | 09:00-10:00 | ? 是 | A開始(09:00) < 10:30 ?? A結束(10:00) > 09:30 ?? |
會議B | 09:45-10:15 | ? 是 | B開始(09:45) < 10:30 ?? B結束(10:15) > 09:30 ?? |
會議C | 10:00-11:00 | ? 是 | C開始(10:00) < 10:30 ?? C結束(11:00) > 09:30 ?? |
會議D | 08:00-09:30 | ?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