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的不足
以跳數評估的路由并非最優路徑
如果RTA選擇S0/0傳輸,傳輸需時會大大縮短為3s
RIP協議限制網絡直徑不能超過16跳
收斂速度慢
RIP定期路由更新
– 更新計時器:定期路由更新的時間間隔,默認30秒。
– 失效計時器:失效計時器內未收到更新,路由失效,默認180秒。
– 清除計時器:清除計時器內未收到更新,路由清除,默認240秒。
更新發送全部路由表浪費網絡資源
假設RTA和RTB各有1000條路由,每條路由需占用20個字節
每次路由更新時,RTA和RTB之間單向需消耗至少160Kb的帶 寬資源
OSPF簡介
OSPF英文全稱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
OSPF是IETF 開發的一種鏈路狀態路由協議,使用基于帶寬的度量值。
OSPF采用SPF算法計算路由,從算法上保證了無路由環路。
OSPF通過鄰居關系維護路由,避免了定期更新對帶寬的消耗。
OSPF路由更新效率高,網絡收斂快,適用于大中型網絡。
OSPF報文封裝于IP,協議號89,組播地址224.0.0.5與224.0.0.6。
OSPF的基本工作原理
OSPF基本協議模型
OSPF四張表
鄰居表:記錄與本地路由器建立OSPF鄰居關系的相鄰路由器信息,用于維護鄰居狀態和協議交互。
LSDB表:存儲全網拓撲信息,包含所有接收到的LSA(鏈路狀態通告),用于計算最短路徑樹(SPF樹)。
ospf表:通過SPF算法(Dijkstra)從LSDB中計算出的最優路徑,尚未注入全局路由表。
全局路由:存儲設備最終使用的路由信息,包含從所有路由協議(OSPF、靜態路由、BGP等)學到的路由。
OSPF基本概念 ----------- Router ID
一臺路由器如果要運行OSPF協議,則必須存在Router ID(RID)。
RID是一個32比特無符號整數,可以在一個自治系統中唯一的標識一臺路由器。
RID可以手工配置,也可以自動生成。
如果沒有通過命令指定RID,將按照如下順序自動生成一個RID:
如果當前設備配置了Loopback接口,將選取所有Loopback接口上數值最大 的IP地址作為RID;
如果當前設備沒有配置Loopback接口,將選取它所有已經配置IP地址且鏈
路UP的接口上數值最大的IP地址作為RID。
OSPF基本概念------LS
鏈路狀態(LS):路由器周邊的鏈路的狀態
直連網段狀態:通過接口網段和接口狀態感知
描述直連網段:(網段,掩碼,接口開銷)
直連拓撲狀態:通過OSPF鄰居和鄰居狀態感知
描述直連拓撲:(鄰居RouterID,連接接口,接口開銷)
接口開銷:OSPF參考帶寬 / 接口帶寬
OSPF參考帶寬默認為100Mbps。
Loopback接口的開銷默認為1。
OSPF基本概念------LSA
LSA:每個路由器通過LSA向鄰居通告自己的直連鏈路狀態,最終所有路由器同步鏈路狀態數據庫(LSDB)
OSPF基本概念-----LSDB
LSDB:
每臺OSPF路由器都有一個LSDB,用于存儲LSA。
同一個區域中的OSPF路由器的LSDB一致。
LSA封裝在LSU報文中,在區域內洪泛,最終達到區域內LSDB一致。
LSA在洪泛過程中內容保持不變。
OSPF基本概念----SPF
SPF計算
以自己LSA 1為根,進行SPF計算。
各OSPF路由器單獨進行SPF計算,互不影響。
OSPF基本概念 ----------- OSPF網絡類型
Broadcast廣播多路訪問:以太網接口
NBMA(Non-Broadcast Multi-Access,非廣播多點訪問網絡):幀中繼接口
P2MP(Point-to-MultiPoint,點到多點)
P2P(Point-to-Point,點到點):PPP HDLC接口
OSPF基本概念 ----------- OSPF報文類型與封裝
OSPF報文直接封裝在IP報文中,協議號為89。
鏈路層幀頭:在數據鏈路層(如以太網)中標識源/目標設備,確保幀正確傳輸到相鄰設備。
IP Header:在網絡層(三層)實現跨網段尋址,將OSPF報文從源IP路由到目標IP。
OSPF Packet:承載OSPF協議的具體信息(如Hello、LSU、LSR等),用于鄰居發現、LSDB同步等。
鏈路層幀尾:標記幀結束,并提供錯誤檢測機制。
維持鄰居關系(點對點)
鄰居之間通過交換Hello報文,確認鄰居是否工作正常
如果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收不到鄰居發來的Hello報文,就認為鄰居已經失效,從鄰居表中刪除。
DR/BDR的選舉原則
首先比較Hello報文中攜帶的優先級
優先級最高的被選舉為DR,優先級次高的被選舉為BDR
優先級為0的不參與選舉
優先級一致的情況下,比較Router ID
Router ID越大越優先
保持穩定原則
當DR/BDR已經選舉完畢,就算一臺具有更高優先級的路由器變為有效,也 不會替換該網段中已經選舉的DR/BDR成為新的DR/BDR
當DR失效時,BDR立刻成為新的DR
DRother路由器進行競爭,Router ID高的成為新的BDR
鄰居關系無法建立原因總結
DOWN、Init、two-way之間的狀態轉換
DOWN 初始狀態,表示未收到任何來自鄰居的Hello報文。
Init 已收到鄰居的Hello報文,但鄰居的Hello報文中未包含自己的Router ID。
2-Way 雙向通信已建立,雙方Hello報文中均包含對方的Router ID。
DOWN → Init
觸發條件:
本地路由器從接口收到鄰居發來的Hello報文,但該Hello報文的鄰居列表(Neighbor List)中不包含自己的Router ID。
Init → 2-Way
觸發條件:
本地路由器收到鄰居發來的Hello報文,且該報文的鄰居列表中包含自己的Router ID。
狀態轉換詳解
(1) ExStart → Exchange
觸發條件:
雙方路由器通過空DBD報文(不含LSA摘要)協商主從關系(Master/Slave)。
Master:負責控制DBD報文交換,使用自己生成的初始序列號。
Slave:響應Master的序列號。
選舉依據:Router ID較大者成為Master。
關鍵動作:
發送帶I(Init)、M(More)、MS(Master/Slave)標志的DBD報文。
一旦主從關系確定,進入Exchange狀態。
(2) Exchange → Loading
觸發條件:
雙方通過DBD報文交換LSDB摘要(LSA頭部信息,如LSA類型、Link State ID等)。
對比本地LSDB,發現缺失的LSA。
關鍵動作:
若發現缺失的LSA,發送LSR(Link State Request) 請求完整LSA。
收到LSR的一方回復LSU(Link State Update) 攜帶完整LSA。
所有缺失LSA請求完成后,進入Loading狀態。
(3) Loading → Full
觸發條件:
通過LSR/LSU報文完成所有缺失LSA的同步。
雙方LSDB完全一致。
關鍵動作:
發送LSAck(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 確認收到的LSA。
狀態變為Full,鄰接關系正式建立,開始定期維護LSDB。
OSPF協議包具備超時重傳機制
OSPF協議包具備序列號,對重復包不做處理
包含在各種報文中的LSA信息
LSA報文頭部
泛洪新LSA
當有新的LSA生成或收到時,這條新的LSA應當被泛洪。
泛洪新的LSA時,只需要使用LS Update報文和LS Ack報文。
- 當RTA有新的LSA要泛洪時,RTA向RTB發送一個LS Update報文,在
這個報文里包含這條LSA。 - 收到新的LSA以后,RTB向RTA泛洪一個LS Ack報文進行確認。
當在兩個處于完全鄰接狀態(鄰居狀態為Full)的路由器之間泛洪新的LSA
時,鄰居狀態不受影響。
在廣播和NBMA網絡中,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主要是通過DR路由器發送更新報文。
OSPF LSA洪泛與老化
– LSA不老化的缺點:當網絡長時間中斷,故障網絡中的設備發起
的LSA長時間無效,但仍然存儲在LSDB中,浪費設備內存。
OSPF LSA采用遞增老化
LSA自發起時開始計時,到達最大老化時間后,從LSDB中清除。
OSPF最大老化時間3600秒,LSA頭部的老化時間字段用于計時。
OSPF LSA老化與全網刷新
正常OSPF網絡的路由維護
LSA老化時間到達最大老化時間的一半(30分鐘),發起路由器
隨機等待一段時間后重新發起該LSA,然后洪泛,刷新所有路由器LSDB。
新發起的LSA序列號加1,老化時間為0。
LSA在整個洪泛過程中,除老化時間外,其余各字段都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