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行業對高素質、強實踐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日益迫切。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作為連接理論教學與行業實踐的關鍵紐帶,既是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抓手。
一、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的現實意義
對接行業需求,破解人才供需錯配難題。當前文旅市場呈現 “智慧化、個性化、體驗化” 發展趨勢,傳統課堂教學難以覆蓋景區運營、智慧導游、文旅營銷等實戰技能。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通過模擬真實工作場景,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核心技能,有效填補 “學校培養” 與 “行業需求” 之間的鴻溝。
強化實踐能力,提升專業人才核心競爭力。旅游管理專業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從酒店前廳服務到景區應急預案處理,從文旅數據分析到客戶關系維護,均需通過反復實操形成職業素養。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了 “學中做、做中學” 的平臺,助力其在畢業前具備符合行業標準的崗位勝任力。
促進產教融合,構建校企協同育人生態。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不是單一的教學設施建設,而是整合學校教學資源、企業行業資源的紐帶。通過基地建設,高校可與景區、酒店、文旅集團等建立深度合作,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同步,推動 “校地企” 三方共贏。
二、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的核心要素
硬件設施:打造 “沉浸式” 實訓場景。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需以 “仿真化、專業化、智慧化” 為標準,規劃建設模擬景區運營中心、智慧導游實訓室、酒店服務實訓區、文旅大數據分析實驗室等功能模塊。例如,在模擬景區中設置票務管理、游客分流、應急救援等實操工位,讓學生體驗完整的景區運營流程。
軟件體系:構建 “全鏈條” 實訓內容。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靈魂。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需配套開發覆蓋 “吃住行游購娛” 全要素的實訓課程體系,包括《景區管理實務》《智慧文旅運營》等實踐課程,并引入行業真實案例、崗位操作手冊等資源。同時,需組建 “雙師型” 教師隊伍,邀請企業一線骨干參與教學,確保實訓內容與行業前沿同步。
協同機制:建立 “常態化” 合作模式。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需打破 “校熱企冷” 的困境,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實訓項目、共享師資資源等方式,讓企業深度參與基地運營。例如,景區可將淡季場地用于學生實訓,企業可在基地設立 “人才孵化崗”,實現實訓與就業的無縫銜接。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
1.旅行社(在線旅行社)模擬運營實訓基地建設
2.旅游安全急救實訓基地建設
3.講解能力與技巧模擬實訓基地建設
4.研學旅游產品設計實訓基地建設
5.地方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演繹與傳承實訓基地建設
6.酒店崗位技能實訓基地建設
7.旅游服務禮儀實訓基地建設
......
結語
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是回應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培養 “懂理論、強實踐、能創新” 旅游人才的核心支撐。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與行業的變革,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需持續創新,真正成為連接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關鍵節點,為文旅產業的持續繁榮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