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項目推薦
Robusta
Robusta 是一個開源的 K8s 可觀測性與自動化平臺,旨在增強 Prometheus 告警的智能化處理能力。它通過規則和 AI 技術對告警進行豐富化處理,自動附加相關的 Pod 日志、圖表和可能的修復建議,支持智能分組、自動修復和高級路由等功能。Robusta 提供了一個免費使用的 Web UI,支持多集群管理、告警時間線和變更追蹤等特性。
Cupdate
Cupdate 旨在幫助用戶自動識別并跟蹤 K8s 集群或 Docker 主機中使用的容器鏡像的最新版本。該工具無需配置,提供了直觀的 Web 界面、API 和 RSS 訂閱功能,方便用戶查看哪些鏡像已過時。Cupdate 不會自動部署更新,而是專注于提供可視化的更新信息,適合希望手動控制更新流程的用戶。
Woodpecker
Woodpecker 是一個開源的 CI/CD(持續集成/持續部署)引擎,旨在提供輕量級、易于使用且高度可擴展的自動化構建和部署解決方案。它基于 Docker 容器執行流水線步驟,支持多種工作流配置,并允許通過插件擴展功能。Woodpecker 與 GitHub、GitLab、Gitea 等代碼托管平臺集成,能夠在代碼變更時自動觸發構建、測試和部署流程。
AIStore
AIStore 是 NVIDIA 開發的開源對象存儲系統,專為滿足大規模深度學習和 AI 工作負載的需求而設計。它具備線性擴展能力,支持在添加存儲節點時實現性能的線性增長,適用于從單機到多節點集群的多種部署環境,包括本地服務器、K8s 集群以及云平臺。AIStore 提供原生的 RESTful API 和兼容 Amazon S3 的接口,支持與 AWS S3、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 和 Oracle OCI 等主流云存儲服務的集成。
文章推薦
Kubernetes v1.33 發布:引入 64 項增強功能,用戶命名空間默認啟用
本文介紹了 Kubernetes v1.33 的主要更新內容。該版本于 2025 年 4 月 23 日發布,代號為“Octarine”,共包含 64 項增強功能,其中 18 項達到穩定版,20 項進入 Beta 階段,24 項為 Alpha 階段,另外有 2 項被棄用或移除 。值得注意的是,用戶命名空間(User Namespaces)在滿足堆棧要求的情況下默認啟用,無需再手動設置特性標志 。此外,v1.33 繼續推進從傳統 Endpoints API 向 EndpointSlices 的過渡,以提升網絡可擴展性和性能 。此版本的發布體現了 Kubernetes 社區在持續增強平臺功能和安全性的同時,保持了高質量的發布節奏。
深入解析 K8s 多容器 Pod:Sidecar 模式的演進與實踐
本文介紹了 K8s 多容器 Pod 的設計理念及其在云原生架構中的應用,重點探討了 Sidecar 模式的起源、優勢和實現方式。Sidecar 模式允許開發者在不修改主應用代碼的情況下,通過附加容器擴展功能,如日志收集、監控、安全和流量管理等。隨著微服務架構的發展,Sidecar 模式成為構建可觀察性和服務網格(如 Istio、Linkerd)的關鍵組件。K8s 通過啟用 SidecarContainers 特性門控(自 v1.29 起默認啟用),支持在 Pod 中定義具有獨立生命周期的 Sidecar 容器,增強了容器間的協作能力和資源共享。此外,文章還強調了合理使用多容器 Pod 的場景,建議在容器之間存在緊密耦合關系時采用此模式,以提升系統的模塊化和可維護性。
K8s 工作負載模式的演變
本文介紹了 K8s 工作負載模式的演變,重點討論了隨著 K8s 在處理越來越復雜的數據工作負載時,如何從簡單的狀態無關應用轉向更復雜的有狀態分布式系統。隨著AI和機器學習工作負載的出現,新的工作負載模式如批處理和作業調度正在優化復雜的工作流程。此外,K8s 對于數據庫和高可用性系統的支持也在不斷增強,使得數據密集型應用的管理更加高效和可擴展。隨著技術的進步,K8s 工作負載的管理也在持續發展,面對新挑戰和需求,特別是在AI和大數據領域。
云原生動態
Podman Desktop 1.18 發布
Podman Desktop 是一個開源的圖形化工具,旨在簡化本地容器和 Kubernetes 的管理,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 平臺。它提供直觀的界面,支持多種容器引擎,并通過擴展機制增強功能,適合開發者在本地環境中高效構建和部署容器化應用。
近日,Podman Desktop 發布了 1.18 版本,帶來多項功能增強,進一步提升容器和 K8s 的開發體驗。此次更新中,Docker 兼容性功能正式脫離實驗階段,現支持通過 Homebrew 安裝 Podman,并在無法綁定 Docker 套接字時提供提示。此外,用戶現在可以在應用內切換 K8s 命名空間,并查看 K8s 作業資源,擴展了對 K8s 的可視化管理能力。
SLSA v1.1 版本正式發布
近日,SLSA(Supply-chain Levels for Software Artifacts)社區正式發布了 SLSA 規范的 1.1 版本,取代了之前的 1.0 版本。此次更新主要在保持向后兼容的前提下,提升了規范的清晰度和可用性。關鍵改進包括:明確說明了證明格式的模式僅供參考,規范文本才是定義的權威來源;新增了驗證 VSA(Verification Summary Attestation)的程序;在 VSA 格式中添加了驗證者元數據;建議在 VSA 的策略對象中設置ResourceDescriptor
的摘要字段;進一步完善了威脅模型。這些更新旨在幫助開發者和安全團隊更有效地驗證軟件構建過程的完整性,提升對軟件供應鏈的信任度。SLSA 1.1 的發布標志著社區在推動軟件供應鏈安全標準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關于KubeSphere
KubeSphere (https://kubesphere.io)是在 Kubernetes 之上構建的開源容器平臺,提供全棧的 IT 自動化運維的能力,簡化企業的 DevOps 工作流。
KubeSphere 已被 Aqara 智能家居、本來生活、東方通信、微宏科技、東軟、華云、新浪、三一重工、華夏銀行、四川航空、國藥集團、微眾銀行、紫金保險、去哪兒網、中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保壽險、中國太平保險、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天翼云、中移金科、Radore、ZaloPay 等海內外數萬家企業采用。KubeSphere 提供了開發者友好的向導式操作界面和豐富的企業級功能,包括 Kubernetes 多云與多集群管理、DevOps (CI/CD)、應用生命周期管理、邊緣計算、微服務治理 (Service Mesh)、多租戶管理、可觀測性、存儲與網絡管理、GPU support 等功能,幫助企業快速構建一個強大和功能豐富的容器云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