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s)自GoF(Gang of Four)在1994年提出以來,已成為軟件工程領域的核心概念。盡管其經典定義基于面向對象編程(OOP),但設計模式的本質是解決復雜問題的經驗總結,而非局限于特定編程范式。本文以Linux內核的TCP/IP協議棧為例,探討設計模式在非OOP場景(如C語言)中的實踐,并分析其跨范式的普適性。
一、Linux內核TCP/IP協議棧中的設計模式實踐
Linux內核作為高性能系統軟件的典范,其網絡協議棧的設計融合了多種模式化思想。盡管內核使用C語言實現(非嚴格OOP語言),但通過結構體和函數指針的巧妙組合,實現了與GoF模式高度契合的設計。
1. 分層模式(Layered Architecture)
-
問題:網絡協議棧需處理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等多層邏輯,如何保證各層獨立演進?
-
實現:
-
每層通過函數接口定義職責(如
netif_receive_s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