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期保存訓練狀態:在訓練過程中,設定自動保存訓練狀態的頻率,將模型的參數、優化器狀態、訓練數據的中間結果等定期保存到存儲介質上。這樣,當中斷發生時,可以恢復到上次保存的狀態,避免訓練進度的損失。
? ? 采用增量備份與恢復機制:增量備份僅保存自上次備份以來發生變化的數據,節省存儲空間并減少備份和恢復時間。在模型訓練中廣泛應用,能確保中斷發生時恢復到最近一次保存的增量數據,最大程度減少丟失的訓練數據。
? ? 利用檢查點機制:在訓練的每個階段,生成記錄模型權重、偏置等信息的檢查點文件。訓練中斷時,直接加載最近一次的檢查點,快速恢復訓練進程。
? ? 記錄日志與回滾功能:系統記錄詳細的訓練日志,包括每一步的訓練進度、損失函數變化、優化算法狀態等。通過日志記錄和回滾功能,開發者能夠追蹤到中斷發生時的狀態,快速定位問題并恢復訓練。
? ? 采用云端存儲與分布式恢復:利用云端存儲的彈性和高可用性,將訓練數據實時上傳到云端,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云端平臺通常提供強大的分布式數據恢復功能,幫助開發者在多個節點出現故障時恢復整個訓練過程的進度。
? ? 使用彈性訓練組件:阿里云的彈性訓練組件(如kubeai)可以幫助在搶占式實例上進行訓練時,實現基于搶占式實例釋放信號進行通知的Checkpoint機制。在訓練腳本中進行適應性修改,如初始化與kubeai彈性訓練組件的連接,以便能夠接收搶占式實例釋放的信號;在訓練每個批次數據之前,調用kubeai.check_alive()來檢測當前訓練任務是否還在運行,若返回值為False,觸發保存當前訓練狀態(checkpoint),并退出程序。
? ? 采用分布式訓練和容錯機制:在分布式訓練過程中,通過合理的分布式架構和容錯機制,確保單個節點的故障不會導致整個訓練任務的失敗。例如,使用數據并行、模型并行等技術,將訓練任務分布在多個節點上,即使某個節點出現故障,其他節點仍可以繼續訓練。
? ? 優化代碼和硬件:檢查代碼是否存在語法錯誤或邏輯錯誤,避免因代碼問題導致的訓練中斷。同時,升級硬件或優化代碼以減少內存使用,解決因硬件資源不足導致的訓練停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