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息
4月11-13日? ?南京江北新區工業大學亞朵酒店? ? ? ??www.icmtim.org(點擊了解參會投稿等)
簡介
由南京工業大學主辦,南京工業大學電氣工程與控制科學學院、中國礦業大學、黑龍江大學、江蘇省自動化學會承辦的第六屆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智能制造(ICMTIM 2025)將于2025年4月11-13日在中國南京隆重召開。旨在將“機電一體化”和“智能制造”等學術領域的學者、專家、研發者、技術人員聚集到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并且提供一個共享科研成果、前沿技術,了解學術發展趨勢,拓寬研究思路,加強學術研究和探討,促進學術成果產業化合作的平臺。
?
主題
Track 1:機電一體化技術(涉及機械、電氣、電子、自動化、控制等)
機械工程 工業技術、互聯網與工業5.0 能源、動力與系統 自動化、過程自控和運行測控 智能駕駛、防撞與車載系統 無人駕駛 車輛輕量化設計 航天航空 機器人、人工智能與控制 精準作業、機械臂與智能化 機械設計、制圖與加工 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 自適應、傳動與運行控制 精密制造與測量 儀器儀表設備 數控技術、機床與編程 3D打印技術 無損檢測與表面 單片機與應用 電機與拖動 精密加工與特種加工技術 遙感測繪與感測技術 材料成型及加工 | 表面、涂層技術 焊接與連接 塑性變形、斷裂與損傷力學 摩擦、磨損 熱生成及傳導 精密加工與檢測技術 疲勞壽命預測與可靠性 激光加工技術 結構動態分析、優化與控制 加工過程的動力學分析 振動、噪聲分析與控制 電氣檢測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磁場、電感及其測量分析 電容、電阻、電壓等相關計算和預測 負荷計算與預測 電力市場、規劃與成本預估 電能加工、轉換、傳輸、控制和分配 電力經濟與數字化 電工電子技術 電網系統 電力電子 電氣工程與PLC控制 | 半導體與集成電路 電路設計、分析與系統 模擬電子、數字電子 電磁、電磁兼容與微波天線 電氣牽引系統和控制 供配電技術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電力系統 能源、電力與電氣 能耗評估 燃料、電池技術與系統 新能源、電動汽車與充電樁 通信光纖、電纜及綜合布線 電力系統的建模仿真、控制與運行 電力牽引、驅動與控制 電子設備、信號圖像與信息檢測處理 變頻、調速與節能 轉換器、控制及電源 導體、半導體與絕緣技術 電池原理、電池管理系統及應用 新能源、電動汽車與充電樁 通信光纖、電纜及綜合布線 其他相關主題... |
Track 2:智能制造
電氣自動化 機電一體化 人機一體化 增材制造(3D打印) 智能工廠 供應鏈與ERP 裝備智能化 工藝仿真 建模、仿真與設計 智能物流與倉儲 自動化生產 | 能源、動力與系統 車輛輕量化設計 數字化、網絡化 精準航天航空 精準作業、機械臂與智能化 智能駕駛、防撞與車載系統 機械設計、制圖與加工 機器人、人工智能與控制 人機交互、智能仿生與感知 工業技術、互聯網與工業5.0 自動化、過程自控和運行測控 | 自適應、傳動與運行控 數控技術、數控機床與編程 精密加工與特種加工技術 柔性制造系統 虛擬制造與控制 監測、檢測系統與預警處理 傳感器、信息處理與測量控制 大數據、數據挖掘與算法 智能控制、測量與信號系統 回收和再制造 其他相關主題 |
?
其他?
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智能制造是現代工業和制造業的核心,融合了機械、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系統,推動了工業智能化、數字化和高效化的發展。隨著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大數據、云計算和機器人技術等的引入,智能制造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推動了個性化、柔性化的生產模式。
下面,我們將詳細探討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智能制造的主要概念、核心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
1. 機電一體化技術(Mechatronics Technology)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指機械、電子、計算機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目的是實現機械系統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它的核心是將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技術、控制理論等學科有機結合,實現產品的自動化設計、生產和控制。
機電一體化的核心技術
- 傳感器與執行器:用于測量、控制和調節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態。傳感器如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位置傳感器等,執行器如電動機、氣動系統、液壓系統等。
- 自動化控制技術: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DCS(分布式控制系統)等控制系統,用于工業生產中的自動化控制。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M):通過計算機技術輔助設計和制造,提高產品設計的準確性和生產效率。
- 嵌入式系統:用于嵌入式控制器和智能設備,實現對機電系統的實時監控和調節。
機電一體化的應用領域
- 機器人技術:在制造業、倉儲和物流等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通過機械臂、智能裝配系統等實現自動化操作。
- 智能家居與物聯網:智能家居設備(如智能燈泡、智能家電)結合機電一體化技術進行智能控制。
- 智能交通:機電一體化技術用于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系統等,通過傳感器和控制系統實現交通流量監控與管理。
- 自動化生產線:通過機電一體化系統實現自動化裝配、檢測、包裝等功能,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2. 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
智能制造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智能設備和系統,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手段,使制造過程更加高效、靈活、個性化,并能實時反饋生產數據進行自優化。它是傳統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
- 物聯網(IoT):通過傳感器、設備和網絡連接,將生產線、設備、工人等各方面信息實時傳輸到云端,實現生產過程的全面監控。
- 大數據與云計算:收集并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大量數據,借助云計算平臺實現數據存儲、處理和優化,為智能制造提供決策支持。
- 人工智能(AI)與機器學習:通過機器學習和AI技術實現智能預測、生產調度、質量檢測等自動化任務。
- 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Cobot)和自動化生產線替代人工完成精密、危險或重復性的工作。
- 數字雙胞胎技術(Digital Twin):通過實時虛擬仿真模型對物理生產系統進行建模和模擬,為生產過程中的優化提供支持。
智能制造的應用
- 智能生產線:通過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集成,實現高效、靈活、定制化的生產。比如,特斯拉的自動化生產線就是一個經典的智能制造案例。
- 遠程監控與預測維護:通過物聯網和數據分析對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和診斷,預測設備故障,降低停機時間。
- 個性化定制:智能制造可以靈活應對消費者需求變化,通過定制化生產線實現按需生產。
- 數字化供應鏈管理:通過數字化技術,實時跟蹤供應鏈中的物料流、生產進度、庫存管理等,優化資源配置和供應鏈管理。
3. 機電一體化與智能制造的融合
機電一體化技術為智能制造提供了核心的硬件支撐,而智能制造則賦予了機電一體化系統更強的“智能”。兩者的融合,使得生產系統不僅具備了自動化,還具備了智能決策和自優化能力。
融合應用實例
- 智能生產單元:例如,3D打印機結合機電一體化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可以根據數字模型自動打印產品,同時根據實時數據進行打印參數調整和質量檢測。
- 智能機器人:如協作機器人(Cobots),結合機器視覺、AI 算法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可以與人類工人安全協作進行精密裝配和生產任務。
- 無人倉庫:如阿里巴巴的無人倉庫,采用AGV(自動引導車)和機器人技術,通過智能制造系統實現物料的自動搬運、分揀和配送。
4. 智能制造的未來發展趨勢
- 工業 4.0 與數字化轉型:未來的智能制造將依托工業 4.0理念,采用全面數字化、網絡化的生產系統,通過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優化生產效率。
- 智能工廠與柔性生產:通過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生產線,智能工廠能夠在短時間內根據市場需求快速調整生產流程,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產。
-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將更加智能化,不僅能夠完成高精度任務,還能夠進行自我學習、優化和與人類工人共同協作。
- 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隨著物聯網設備的普及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智能制造將更加靈活、高效,且能夠實時監控和優化生產過程。
- 增材制造(3D 打印):未來增材制造將更加廣泛應用于智能制造中,支持快速原型制造、個性化定制以及低成本、小批量生產。
總結
-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將機械、電子、計算機控制技術集成應用于生產和自動化控制的核心技術,它是智能制造的基礎支撐。
- 智能制造則通過整合信息技術、自動化設備和人工智能,推動了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提升了生產效率、靈活性和個性化定制能力。
- 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智能制造的融合使得現代工業制造更加智能、自動化,并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